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電視劇 > 正文
錢林森:小站大風雲,使命見忠誠
2021-05-13 09:39:18來源:北京日報編輯:武若曦

  近代革命歷史劇《絕密使命》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檔熱播。作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電視劇展播活動重點劇目,《絕密使命》獨特的紅色交通線題材帶領觀眾走進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扣人心弦的劇情再現了我黨交通員驚心動魄的隱秘鬥爭。編劇錢林森坦言,《絕密使命》的主題是忠誠,面對真實的歷史,這部戲將“忠誠”落到一個個具體的小人物和任務中。

  《絕密使命》是錢林森“紅色三絕”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絕命後衛師》表現的是一個後衛師,為了掩護紅軍主力撤退,全軍覆沒的悲壯故事;《絕境鑄劍》主要是通過故事詮釋古田會議精神,表現的是一支軍隊的成長;《絕密使命》中的中央紅色交通線,它是黨史上的一個奇跡。”錢林森介紹,這三部戲,“都是在閩西,都是在同一個年代,同一革命時期發生的一段真實的故事,但這一部《絕密使命》最難寫。”

  談到《絕密使命》的創作難點,錢林森表示,“它是一條線,不是一個站,如果是一個交通站就好寫。但如果寫一個站,格局太小,也不足以反映這條3000公里的紅色交通線。但要寫一條線,作為一個電視劇,戲劇結構就很散。”搭建這部戲的劇作結構,錢林森要先找到一個框架、一個支點。通過查閱各種歷史資料,他發現有一個東西可以作為支點,那就是任務。送鹽、送藥、送槍支、送發報器材、送領導幹部……任務到哪,戲就到哪。這條交通線從汕頭開始,一站一站往前走,這是吸引觀眾注意力的核心。

  劇作將重點聚焦于粵閩交界的青溪,這個地方一腳跨兩省,是白區跟紅區的交界,也是水路跟陸路的交界。青溪中站站長叫潘雨青,人物原型叫蔡雨青,是革命烈士。“通過戲劇化處理,我把很多真實的事跡都挪到一個人身上,挪到一個站裏。所以《絕密使命》是小站大風雲。”錢林森説,雖然青溪中站是交通線上的一站,但它反映的是當時白色恐怖下,整個大的白區鬥爭形勢。

  歷史上,在1300多個日日夜夜裏,中央紅色交通線護送了200多位中央領導人和黨的重要幹部安全到達蘇區,採購運送了6000多擔物資,為在上海的黨中央與中央蘇區之間轉運了大量我黨我軍重要文件和重要情報。一批批交通員為此曆盡辛苦,甚至付出寶貴的生命。《絕密使命》播出後,很多觀眾都能在險象環生的任務中,感受到交通員的隱秘而偉大,感受他們對黨的忠誠信仰。

  劇中,傳送情報、運輸物資、護送幹部是交通員的三大任務。潘雨青、鄒叔寶等交通員偽裝成各種身份,與敵人鬥智鬥勇。這就構成了情報能不能及時送達、物資能不能按時輸送、人員能不能安全過境的重大懸念。通過製造這些懸念,交通員克服重重困難的革命精神和人物面貌就表現出來了,同時也製造了很強的戲劇性,一個任務接著一個任務,一個懸念接著一個懸念,吸引觀眾往下看,讓觀眾跟著交通員的命運和使命一起走。

  在任務和懸念中,劇作用了大量細節表現交通員的忠誠。“鄒叔寶送黨費到香港,把160枚大洋藏在打石膏的傷臂中。見到組織上的首長,他用錘子敲開石膏,大洋都和皮肉粘住了。他忍著痛,把一枚枚大洋從皮肉裏摘下來,160枚,一枚不少,而他的胳膊已經血肉模糊了。這種行為就是忠誠,如果不忠誠,帶著160枚大洋,到哪兒都可以過得很好。”錢林森介紹,這個故事也有歷史原型,真實的情況是交通員把280枚大洋的黨費綁在了身上,護送到上海黨組織。

  交通員的故事貫穿了《絕密使命》整個劇情,在殘酷鬥爭中他們逐步成長,鬥爭經驗越來越豐富,交通員對黨的忠誠度也更加堅定,信念更加堅定。錢林森透露,隨著一個個任務順利完成,劇情後面交通員面對的困難也越來越大,國民黨的封鎖越來越緊,交通員的鬥爭技巧,鬥智鬥勇的手段也會越來越高明、越來越隱蔽。( 本報記者 邱偉)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