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演出 > 正文
《大運河》 讓民族交響詩的聽感豐富起來
2021-09-16 09:11:46來源:北京晚報編輯:王卓

  古老的大運河承載著很多文化內涵,關於它的交響樂作品不少,但民族音樂的表達卻寥寥。近日,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北京民族樂團創排的民族交響詩《大運河》首演,填補上這一空缺。更重要的是,它充滿極強畫面感和歷史縱深感的音樂,讓觀眾覺得易於接受,又十分震撼。

  最初知道北京民族樂團要創排這部作品時,就聽説作曲家是一位85後的年輕人,當時有些震驚。北京民族樂團成立六年來,每年9月10日的音樂會可以説是“團慶音樂會”,樂團每年都會鉚足了勁兒推出當年重磅的原創作品。對一般樂團來説,一年一度的大項目,都想尋找聲名赫赫的大作曲家進行創作,但讓人沒想到的是,擔當《大運河》作曲的是85後的作曲家鄭陽。

  其實音樂圈早就聽説過鄭陽的名字,雖然他是年輕一輩,但也創作過不少交響樂作品,也參加過國家級的大型演出,但他一人挑大梁創作民族交響樂,確實少見。後來聽説,他與樂團結緣是在去年的大型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鄭陽在著名作曲家葉小綱的帶領下,和其他6位作曲家分別創作獨立樂章。鄭陽的第五樂章《紫禁三和》讓北京民族樂團團長李長軍非常認可,也成為合作《大運河》的機緣。

  了解這樣的背景再去聽《大運河》,內心的預期其實被提高了,多了些一探究竟的心態。讓人高興的是,《大運河》沒有讓人失望。這是一部畫面感、形象感很強的民族交響詩作品,它沒有把大運河流經區域的音樂元素簡單鋪排,而是站位更高地展現運河的整體風貌。運用不同的音樂語言,把大運河關於家國命運、商貿民生、水利交通等很多極為抽象的元素,形象化地展現了出來。

  序曲《開河》神秘,用民族音樂表現的古老東方元素恰到好處;《漕運滄桑》豪邁,能聽得出歷史的縱深與恢弘感;表現徽班通過大運河進京的《醉韆鞦》,則空靈動聽。其間,也聽得出作曲家對中西作曲技法的熟練運用,吸納很多不同的理念與音樂風格,讓民族交響詩的聽感豐富起來。

  對於普通觀眾來説,可以用一個最簡單的詞來評價《大運河》,那就是好聽。但“好聽”在音樂圈是一個很微妙的評價。尤其是對於新作品,一些作曲家熱衷於追求技法的高難,用業內開玩笑的話説,這些作曲家的新作品高超的技法令其他作曲家讚嘆,但足以讓赫赫有名的獨奏家感到瑟瑟發抖,也讓樂團的演奏員感到“頭禿”。

  當然,作曲技法是作曲家必須考量甚至追求並有所突破的部分,但“好聽”的評價,也是普通觀眾最有誠意的稱讚。如果一部作品面向業內,面向學院,它當然可以在技術上追求巔峰,但如果一部作品面向觀眾,希望觀眾愛聽,能從中聽到《大運河》的風韻,最好也能因此愛上民族音樂,可聽性就是必然的追求。在這一點上,《大運河》完全達到了它的預期。(記者 韓軒)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