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電視劇 > 正文
好作品養眼更要養心
2021-10-13 09:23:13來源:光明日報編輯:武若曦

  近年來,隨著創作水準和製作能力不斷提升,電視劇的影像品質、服化道細節迭代升級,精品佳作不斷涌現的同時,也出現了另一類作品:它們甫一登場就自帶爆款熱度,電影質感的畫面,精緻唯美的服化道,乍一看亮眼吸睛,集齊了所有能打動觀眾的看點。但仔細觀察,卻乏善可陳、經不起推敲。精緻的表層之下是劇情的拉垮,金玉其外的“畫皮”之相難掩套路化的內容硬傷。這種偽精緻創作風潮應該引起業界關注。

  偽精緻,顧名思義,是用外在包裝刻意營造出精緻的假像。偽精緻劇集一般呈現出幾種問題。一是虛,精美畫面掩蓋不了劇作的孱弱,表裏不一造成形式與內容的割裂。這種作品要麼故事推進靠激烈衝突和戲劇性反轉,製造與現實邏輯不符的各種巧合,要麼創作視野停留在生活表層的雞毛蒜皮,看不到思想深度和精神燭照,導致內容虛乏無力。二是假,精緻到假,不諳世事。過度的美顏濾鏡抹去了具有真實感的細節,使人物和場景失真,缺乏生活質感。這種作品劇情設置往往背離常人的生活體驗,充溢著錦衣玉食、豪宅豪車等消費符號。剛畢業的大學生在精緻華美的高級公寓裏吃泡面,感受生活艱辛。工資微薄的職場新人穿戴著名牌服飾,感慨命運的困苦。精緻富貴的生活細節描寫讓人物的困境缺乏説服力,其成長歷程也經常被簡化為貴人相助,使劇作所宣揚的“奮鬥”概念變得簡單隨意。三是疏離,中空懸浮、不接地氣,刻意遠離生活的粗糙與磨礪,缺乏對普羅大眾生活的關注與深描。在表現某種職業、某個領域的故事時,沒有真正深入到生活中去了解其深層特性,只是將其當成吸引觀眾的噱頭,表現其外在皮毛。創作者刻意斧鑿雕琢出一個缺乏煙火氣息的臆想世界,與普通人的情感和思想存在一定距離,很難産生共鳴。

  國産劇出現偽精緻現象的原因是複雜的。首先,視覺文化盛行,部分受眾追求外在形態精緻的影像觀感。一些創作者誤將這一訴求放大成社會大眾普遍的審美需要。其次,市場化發展使電視劇的創作及行銷方式日趨商業化,當影像質感、服化道細節成為品控指標,這些最易快速感知的視覺要素就會作為行銷點前置,成為製造爆款的行銷話術與話題引擎,博取收視與流量。再次,部分製作團隊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大幹快上、縮短創作週期,希望快速贏得關注,獲得回報。而在外在包裝上下功夫能立竿見影,投入産出比高。於是在急功近利的心態之下,有些創作者逐漸放棄了對厚積薄發、精雕細琢的堅守。

  正是在流量時代的功利思想指導下,影視創作才會出現用感官刺激取代精神追求,以攫取注意力,獲取經濟回報為主要目的,精緻又平庸的偽精緻作品。我們必須警惕這種偽精緻創作風潮所帶來的審美誤區、價值觀失范和對創作生態的破壞。媒介在傳遞時尚觀念的同時,也在形塑著觀眾的審美理念。充斥于偽精緻劇集中的濾鏡美顏風消弭了美的多樣性,統一的高顏值、濃粧艷抹的打扮、完美的身材、高品質生活營造出虛幻意象,造成了審美標準的單一,引發個體焦慮。在偽精緻的鏡像世界中,視覺修辭完成了消費語境對時尚與成功、與價值認同的等價賦值,對物質慾望的有意渲染,灌輸和引導著享樂主義的價值觀。淺薄化的內容填平了作品深度,消解了理性思考和價值意義,造成反智、反理性的價值傾向。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破壞了市場環境和創作生態。創作者若放棄文藝的價值引領,以媚俗之態迎合視覺趣味,是對文化倫理的漠視與僭越,也是對觀眾審美水準的輕視和傲慢。

  精緻不是原罪,它反映的是人們對品質的追求,對美好的嚮往。那些堪稱精品的劇作都是精緻的,可這種精緻並不是表面的光鮮靚麗。《覺醒年代》被觀眾奉為神作,極度考究的細節下是百年前青年人用生命捍衛中華民族精神的一腔熱血。《山海情》中的人物常常灰頭土臉,戈壁荒漠沙塵飛揚,但在這份“土”氣之下卻是樸實動人的情感。這才是真精緻,讓英雄可親、讓凡人閃光,不靠高顏值的噱頭、浮華的賣相、強行雞血的口號,細膩的生活肌理、可觸摸的情感質地和動人的精神力量才是讓作品直擊人心、回味悠遠的關鍵。

  要想破除偽精緻的皮相誘惑、去偽存真,創作者首先要遵從藝術規律,讓形式服務於藝術形象的塑造和思想價值的傳遞,去痕留味,與內容和諧圓融。其次,劇集作為具有審美價值的文藝作品,必須是有意味的形式。這種“有意味”是指精神力量和生命價值的傳達,這需要創作者沉潛于生活,走入大眾的現實境遇中去體察世事人情,去展現人格力量,傳遞人文精神。文藝創作是需要慢觀靜思,體察自省的,它追求的是令人耳目一新的震顫,是讓人體味的余思,這恰恰與工業化的機械複製、商業化的速成趨利背道而馳。因此,電視劇創作者應持有虔誠之心,堅守文化精神,不逢迎不媚俗,勇於承擔歷史與文化使命,才能創作出具有歷史高度和現實深度,能夠溫暖人心、打動人心、震撼人心的精品。

  (作者:朱怡璇,係甘肅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西北師範大學傳媒學院副教授,本文係2020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的階段性成果)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