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焦點 > 正文
探訪唐詩秘境 回望詩意河山
2021-11-24 09:15:57來源:北京晚報編輯:王卓

  今天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將播出五集紀錄片《跟著唐詩去旅行》。該片以唐代的五位詩人最具代表性的五段旅程為線索,從杜甫的“江湖”出發,體會孟浩然的“故人”,探望王維的“長安”,再臨岑參的“邊塞”,最後去往李白的“仙山”。紀錄片邀請詩人西川、作家韓松落、書法家魯大東、學者酈波和楊雨,重返唐詩發生的地方,體會詩人的人生。《跟著唐詩去旅行》總導演李文舉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唐代詩人所走過的足跡,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詩歌和遠方,從來都是相伴相隨。

  詩和遠方的“文旅”之路

  “我們的團隊曾經拍攝過《絲路,重新開始的旅程》《自然的力量》等紀錄片。”李文舉導演告訴記者,“作為紀錄片工作者,每年都有很長的時間,四處旅行,經常是在渺無人跡的荒野中旅行,面對蒼茫的自然界,經常會想到,如果是李白、杜甫走在這樣的旅程中,會産生怎樣的詩意。”他由此産生了拍攝一部紀錄片的想法。

  《跟著唐詩去旅行》第一季聚焦盛唐時期的五位詩人: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岑參。在李文舉導演看來,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唐代是空前的大一統國家,旅遊也就成為唐代讀書人的必修課,很多詩人都經歷了壯遊和漫遊階段,杜甫曾有十年壯遊的經歷,李白離開四川後也有過十多年的漫遊歷程。千百年前,在沒有汽車、高鐵、飛機的時代,唐代詩人的足跡之遠超乎想像。

  相傳李白出生在西域碎葉城,距離長安十萬八千里,但他浪跡天涯,幾乎走遍了大唐的所有風景區,所以他寫下“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金句。杜甫大概是詩人中受苦最多的一位,國破家亡,戰亂不斷,顛沛流離,鬱鬱不得志,他幾乎跑遍了唐朝所有“不毛”之地,所以他寫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名篇。王維坐守長安,詩書畫琴俱佳,他總是獨自隱居山林,所以才會有“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頓悟。孟浩然一生不仕,呼朋引伴,放浪江湖,快意人生,所以能寫下“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的白描。岑參則執命向西,縱馬西域,豪氣幹雲,所以他慨嘆“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的奇觀。

  為了再現這詩和遠方的“文旅”之路,李文舉導演請來了酈波、楊雨、西川、韓松落、魯大東作為這場旅行的“伴遊”,五位嘉賓帶著任務上路,尋訪唐詩現場,回望唐詩山河。詩人西川跟著杜甫來了一次奇妙的旅行,在三峽仿佛看到詩人“顯靈”。學者酈波和楊雨從電視螢幕上的詩詞大會走出,分別去往長安和邊塞。作家、影評人韓松落攀越座座仙山,李白的形象在他心中逐漸豐滿。書法家魯大東帶著筆墨踏著自行車深度遊江南,一路拜會古代與今天的“故人”。

  一次追尋旅程 一場心靈交流

  紀錄片第一集《江湖》,講的是杜甫,詩人西川踏上杜甫晚年尋找安身之所的漂泊旅程。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杜甫經歷著國破家亡的人生。在晚年,他漂泊數千里,從甘肅南部,到達四川盆地,又沿著長江飄零,最終在湘江上走完了一生。顛沛流離,卻創造了杜甫一生的創作高峰,“詩聖”正是在漂泊中誕生。

  西川年少時是李白的粉絲,年長之後,卻越來越崇拜杜甫,他羨慕杜甫無與倫比的用詩歌書寫現實的能力。李文舉導演介紹説,這是一次追尋偶像的旅程,兩個詩人之間一段跨時空的交流。紀錄片裏出現的第一個地方是甘肅徽縣。安史之亂後,杜甫為了尋找安身之所,帶著家人從甘肅天水向四川成都出發,在山裏走了半年多,他這時候的生活非常貧窮,還曾寫詩提到吃飯都成問題,時常要撿秦嶺山道上的橡栗吃。紀錄片中,出於好奇,西川也撿起了路邊掉落的橡栗:“哇,這也太苦了!”在如此艱苦的環境裏,詩歌成為杜甫唯一的精神寄託和苦難生活的救贖。西川給杜甫寫了一首詩,其中有一句“在一個晦暗的時代,你是唯一的靈魂。”

  第二集《故人》的主角是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孟浩然。詩人孟浩然的生命在兩種模式中切換——隱居和漫遊。相比當過一段時間小官的杜甫,孟浩然一生未能當官從政。大約在40歲的時候,孟浩然參加了人生最後一次科舉,再次落榜。但與杜甫不同的是,孟浩然逐漸放下了心中的鬱結,前往現在的江浙地區,訪友散心,成為了一個閒散的山水田園詩人,完成了自我療愈的過程。

  孟浩然這一段路,李文舉導演選擇由書法家、搖滾歌手魯大東去完成一場心靈的交流。孟浩然是恬淡的,魯大東則完全不同,李文舉導演抓住了“人到中年,改變自己”的主題展開紀錄片的講述。當年,孟浩然用坐船的慢旅行方式遊歷吳越,留下許多名篇。魯大東為了倣照這種慢旅行,選擇了騎自行車遊江浙,這是現代版的慢旅行,貼合“移舟泊煙渚”的感覺,他騎行400多公里,從杭州出發,一路行至溫州。紀錄片中,可以看到隨著旅程魯大東與孟浩然的精神共鳴越來越強烈。

  讓唐詩走進今天的生活

  盛唐的長安城是世界經濟文化中心,王維則是長安繁華的見證者,紀錄片第三集《長安》選擇學者酈波去重走王維的路。李文舉導演説,酈波是研究唐詩的,他對長安有感情,是當年第一個簽名支持西安的“恢復長安”行動的學者,王維與盛唐都令酈波心馳神往。

  年少得志,年老歸隱,晚年的王維看淡了世間繁華,隱居終南山和輞川(藍田),在輞川留下《輞川集》,20首詩,20個景點。紀錄片拍攝過程中,酈波遇到了地道的藍田人張效東。張效東以前是中學老師,退休後,他立志要把“家鄉人”王維詩中的景點一個一個找到,標注出來。酈波跟著張效東,去尋找這些詩歌裏的風景。李文舉導演記得,其中最讓人驚訝的就是《鹿柴》,看著森林中光影的反射,聽見村莊裏孩童的笑聲,才明白王維為什麼寫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據李文舉導演介紹,《跟著唐詩去旅行》製作歷時三年,兵分五路,攝製團隊採訪了64位專家學者,勘查外景地58個,足跡遍及陜西、甘肅、四川、新疆、重慶、湖南、河南、山東、江蘇、浙江等十余個省市自治區,尋訪到大量的唐詩現場和歷史遺存。

  紀錄片中,五位嘉賓沿著唐詩的軌跡深度探訪了今天的中國,他們看到千年之前李白、杜甫看過的山水還在,紙香墨飛辭賦滿江的中國還在。在李白墓前,作家韓松落感覺李白從未走遠,而是以各種方式,一次又一次走到我們中間,就像“水回到水,風變成松濤,而愛變成了愛的能力”。書法家魯大東在追尋的旅途中接近了孟浩然,他説:“這次旅行使我的內心得到了改變。”詩人西川則感慨:“有什麼樣的山河,就有什麼樣的詩歌。”追隨岑參,走過天山南北,學者楊雨感悟道:“這些年來一次次地出外旅行,感覺總是在尋找什麼,這次才發現,一直以來尋找的,其實是我自己。”

  在李文舉導演眼中,這是一場朝聖之旅,也是一場發現之旅,他希望通過這場旅行,讓唐詩穿越千年,照亮我們今天的山河和我們的道路,“我們希望古詩詞在今天社會是活著的,而不僅是一個文學的標本。我們做幕後的人,把片子做得足夠精彩,引起這個時代年輕人的興趣、跟他們去溝通,這是我們的一個理想。”(記者 邱偉)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