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一滴水映照一片情
來源:光明日報  |  2022-01-19 09:25:31

  前不久,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的電視劇《紅旗渠》熱了熒屏,火了網絡,帶領觀眾重溫歷史、感悟奇跡、致敬英雄。《紅旗渠》以時任林縣縣委書記、紅旗渠總設計師楊貴為原型創作,講述了主人公林捷與一批共産黨人帶領林縣廣大人民群眾自力更生、團結協作,用原始工具在懸崖峭壁上攻堅克難,建造“人工天河”紅旗渠以解決林縣人民缺水歷史難題的感人故事,深刻展現了其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精神與“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深深感動了新時代的廣大黨員群眾。

  《紅旗渠》的亮點之一,在於深刻彰顯了中國共産黨人在困境中強大的意志品質。林縣地處太行山脈,全縣耕地不足百萬畝,十年九旱。1959年,自然災害的嚴峻形勢嚴重影響林縣群眾的生存,河塘枯竭、莊稼旱死,基礎的生存用水也得不到保障。劇中第一集以“水生娘”的悲劇渲染當時缺水的嚴峻困境,緊張的氛圍緊緊抓住觀眾的心,仿佛一下子將觀眾帶回了那個時代的林縣。面臨如此困局,林捷決定號召大家破釜沉舟,開鑿水渠“引漳入林”,一舉解決世代困擾林縣的取水難用水難的問題,真正解決了林縣百姓的燃眉之急。他們面臨兩大困難,一是自然生態條件的困難,二是政治生態環境的困難。林縣地理環境複雜,溝壑縱橫,又以石質山脈居多,以原始工具在懸崖峭壁上開鑿上千公里的引水渠絕非易事;此外還有一些反對的聲音,如劇中的“方書記”“余副書記”等囿于教條主義、保守主義,面臨困難變相退縮並設法阻攔。但是以林捷為代表的林縣縣委並沒有被困難嚇倒,義無反顧、克服萬難,終於開啟了十年的“水長城”開鑿之路。

  《紅旗渠》的亮點之二是生動刻畫了黨和人民群眾真摯牢固的血肉聯繫。中國共産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人民群眾的利益高於一切,從革命黨到執政黨,共産黨人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始終保持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繫。劇中,林捷將林縣百姓比作修渠的金剛鑽,將人民視為黨和政府幹事的最大底氣。“這林縣的老百姓就是咱們手裏的金剛鑽!”深刻體現了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理念。長達十年的紅旗渠施工,離不開黨的團結帶領,離不開人民群眾的無私奉獻。偉大的紅旗渠奇跡,是黨同人民血肉相連、眾志成城、團結協作所創造出來的;是林縣黨員群眾甘於奉獻,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在條件艱苦的工地上創造出來的。紅旗渠的勝利修建,充分展示了人民群眾的無限創造力,也充分展現了我們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真情。

  電視劇用了相當的篇幅,講述了林縣縣委在上馬引漳入林工程時的決策過程。在這場百年不遇的嚴重自然災害面前,林捷與林縣縣委一切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以大無畏的非凡膽識和超強的智慧勇氣,未雨綢繆,積極作為,開啟了林縣人民引漳入林的恢宏序幕。林捷帶領大家修紅旗渠,既解決了群眾的眼前所盼,又從根本上解決了群眾的吃水問題。

  當年,林縣人民能夠自力更生修建紅旗渠,靠的就是共産黨人的責任與擔當,以及為民造福的無私奉獻精神和在所不辭的博大情懷。時下,弘揚和學習紅旗渠精神,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就要撲下心來從群眾需要的“一滴水”做起,為民辦事不嫌小。柴米油鹽醬醋茶,日常生活中雞毛蒜皮瑣事中有大民生,百姓的急難愁盼中有大政治。黨員幹部要千方百計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認認真真,踏踏實實,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

  弘揚和學習紅旗渠精神,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要始終保持“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共産黨人的大無畏革命精神。當年林縣人民能夠自力更生,修建紅旗渠,靠的就是共産黨人的責任與擔當,是為民造福的無私奉獻精神,是受委屈也在所不辭的博大情懷。新時代的黨員幹部在為群眾辦實事的過程中,更應該不怕困難與風險,敢於擔當,在人民群眾的利益面前真正敢想、敢説、敢做。

  中國共産黨志在中華民族韆鞦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紮根人民、依靠人民、為了人民,是共産黨人創建百年偉業的發展邏輯和勝利密碼。《紅旗渠》用藝術的手段重現了黨帶領林縣人民修建紅旗渠的十年史實,再次唱響紅旗渠精神,讓廣大黨員群眾重溫歷史的同時深刻領悟精神力量。在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奮勇爭先、造福人民、建功立業,努力創造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功績。

  (作者:田芝健,係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王者愚,係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編輯:武若曦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