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滾動 > 正文
都市家庭情節劇需重新喚回觀眾的共鳴
2022-06-24 09:37:23來源:文匯報編輯:武若曦

    家庭情節劇作為經典類型不僅在中外都有悠久的發展歷史,而且是影視市場的一種剛需類型。最近幾年,聚焦都市中産家庭生活,以女性在家庭內外的身份衝突為討論中心的都市家庭情節劇,成為這個經典類型最新的發展方向。

  《加油!媽媽》就是近期播出的一部都市家庭情節劇。該劇有意吸收之前熱播的《三十而已》、“小系列”等劇集的明星和主題元素,圍繞五個媽媽的幼升小“戰爭”而展開故事,希望獲得觀眾的熱情響應。然而該劇開播以來反響一言難盡,除了吳越扮演的蘇青之外,其他幾個主要角色都未能得到觀眾共情。

  這並不是孤例。因為目前看來,除了《三十而已》《我在他鄉挺好的》等少數劇集,近年來播出的大量都市家庭情節劇作品並沒有獲得觀眾認同,反而離觀眾越來越遠。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都市家庭情節劇如何能夠走出目前的創作困境,再次獲得觀眾的青睞?

  贏回觀眾,需重新看見生活

  家庭情節劇確實是很難拍的類型。從類型資源來説,因為與不同時期的社會熱點和時代焦慮緊密相關,所以並沒有太多類型慣例可以借鑒和複製。從情節設置和人物塑造來説,大多是家長裏短、雞零狗碎,既不能靠強情節吸引觀眾,又很難塑造有鮮明特徵的魅力型人物形象。所以,最近這幾年的都市家庭情節劇大都採取一種話題式操作手法,即有意識地圍繞各種社會議題構造情節和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聚焦容易引發爭議的性別議題,堆積熱點、販賣焦慮,從而引發觀眾對劇集的討論熱度,推動劇集的火爆。但這種話題式製作方法越來越極端,為了製造話題的尖銳性,甚至滑向人物失真和情節虛假的懸浮劇。

  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展現了大量不合適、不可信的生活狀態。在一個物質極大豐富的年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但最關鍵的一點是必須具有可信度。以《加油!媽媽》中張雨綺飾演的周南南來説,她只是個銀行櫃員,還是個單親媽媽,但居室卻豪華闊綽,並堅持把孩子送入收費高昂的幼兒園;而這個如此高級的幼兒園,周南南卻輕易就可以闖進去並逼迫園長將自己的孩子收進園裏。一個大銀行因為某個公共場所的監控視頻就可以將一個銀行主管停職;一張大門口的普通照片就可以讓所有人相信照片中的男女有姦情;周母明明有個在銀行工作的女兒,卻背著女兒去買理財産品,最後甚至因此送命;周南南失去了房子,收入也堪憂,不想著給孩子換一個收費低廉的幼兒園,而是乾脆與幼兒園老師合租從而産生感情。正是這些充滿“想像”的畫面讓生活變成了鬧劇和玩笑,無法讓觀眾信服。

  相比之下,《我在他鄉挺好的》通過大量的生活細節和口語化人物臺詞,讓觀眾看到了真正的北漂生活,由此獲得觀眾的認同。《親愛的小孩》前半段採用寫實主義影像風格,讓觀眾看到了孕産婦生活的真實狀態,也獲得了普遍好評。所以,踏踏實實觀察和再現中國當代都市的各種真實生活,是目前都市家庭情節劇走出困境,重新贏得觀眾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贏回觀眾,需重新塑造人物

  最近幾年的都市家庭情節劇更多強調女性個人價值的尋找,由此帶來對女性在家庭內外角色衝突的表達,這樣的問題意識是好的。但這些劇只是擺出了各種尖銳的問題,卻沒有能力將這些問題轉換為對典型人物生動準確的刻畫。

  首先,為了突出女性問題的尖銳,將大量人物都以符號化、標簽化甚至極端化的方式來塑造。從《加油!媽媽》來看,為了突出蘇青(吳越飾)和曉涵(董潔飾)的職場困境和家庭困境,蘇青的丈夫和曉涵的婆婆都被塑造為完全黑化的惡人形象。李修平和蘇青一起白手起家,共同奮鬥。如果李是完全的惡人,蘇青如此有主見的女性怎麼會忍受和他生活如此長的時間,還生養兩個孩子?曉涵的婆婆能夠培養出兩個博士,但在劇中的表現卻連個普通村婦都不如。這些極端化人物不僅無助於對女性議題展開有意義的討論,反而因為其失真讓嚴肅的女性議題變成了簡單的焦慮輸出和情緒發泄。其實,真正的典型人物既要有突出的個性特徵,更需要具有生命的斑斕色彩。《我在他鄉挺好的》中的許言,她的身材和相貌焦慮、房子和名牌包渴望等,正是當代女性被消費意識所俘獲和侵蝕後的一個典型形象。這個劇最成功之處就是沒有將她標簽化處理,避免了塑造一個扁平極端的拜金女形象。相反,她在與閨蜜、男友、同事、母親等的相處中體現出的善良、正義、孝順使這個形象更加豐富和立體,也更具有可信性。

  其次,這些劇聚焦討論各种女性議題,但其中的人物塑造卻一再落入落後的性別觀念窠臼之中。此前播出的《我們的婚姻》將“男強女弱”“男主外女主內”簡單置換為“女強男弱”“女主外男主內”,《加油!媽媽》中為了顯出幼升小的競爭激烈,就將爸爸形象故意“消失”,採用“宮鬥”模式描寫媽媽們的勾心鬥角。這不僅無法促進全社會關於女性問題的重新認知,反而在不斷強化落後的性別教條。當代女性的困境解決並不是將女性簡單變成男性,也不是將男女性別優勢進行簡單的調換,這些操作恰恰是重新掉入了傳統的二元對立性別模式。女性要在歷史形成的男性主導文化中與男性既鬥爭又合作,女性解放也不可能由女性獨自完成。這個過程是複雜的,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也必然是複雜的。只有能夠真實反映女性處境的典型形象更多出現,才會慢慢提升都市家庭情節劇對當代女性處境的觀察深度和反思力度。

  贏回觀眾,需重新安置情感

  家庭情節劇一直是以處理情感為中心的類型。早期家庭情節劇確實採取過火的情感表達慣例,所以才會有哭片、苦情戲等類型名稱。但現代家庭情節劇的發展中,那種歇斯底里的情感表達方式逐漸被淘汰。尤其是通過東方含蓄風格的加入,發展出一種不溫不火,將矛盾內斂化的新型情感表達方式,不僅洞穿社會矛盾的力度絲毫不減,反而能夠將更複雜豐富的思想和情感呈現出來,也為現代家庭情節劇增添了在痛苦、絕望之外更多趨向於寬容、和美與救贖的情感內容。如《地久天長》《駕駛我的車》等家庭情節劇佳片,採取的都是內斂而含蘊的情感處理方式。其中的情感內容雖然複雜豐富,但最終的歸旨則是以救贖與和解努力發掘人性之善和家庭之美。尤其是目前這個飛速發展,變化劇烈的時代,溫情和善意已經成為普通觀眾的情感剛需。今年熱映的《人世間》就是因為其溫暖和美的情感處理方式贏得了觀眾的喜愛。

  但放眼最近幾年的多數都市家庭情節劇,其情感表達卻是走向相反的方向,過於張揚矛盾、衝突,甚至失去了應有的情感分寸。如《親愛的小孩》在後半段的情感表達就越來越失控,為了救孩子反而顯出了所有人的褊狹和自私,最後只能通過機械降神的方式帶出一個捐獻者,才勉強解決了矛盾,營造大團圓結局。但因為前面的矛盾衝突過於激烈,讓大團圓結局反而顯得十分虛假。觀眾也不可能為一個不可信的情感而共情。這成為這部劇最後高開低走的最重要原因。

  而《加油!媽媽》雖然整體口碑不如人意,吳越飾演的蘇青一角卻成為其中的靈光閃現。蘇青在丈夫出軌後本來毅然選擇離婚,但面對痛苦抑鬱的大兒子,她最終向背叛的婚姻妥協,換取更多陪伴孩子的時間和精力。那是一個媽媽的無奈,更是一份對孩子深深的愛。寧可自己痛苦也不願讓孩子痛苦,所以才會有糾結、痛苦和選擇犧牲。這種複雜的情感不僅僅是某種觀念的産物,也是蘊含在人性深處的真實。

  或許我們可以説,社會無論如何變遷,家庭矛盾無論多麼複雜,但最終承擔拯救性力量和讓觀眾感動的一定是愛。這可能才是家庭情節劇永恒魅力之所在。

  (作者桂琳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教授)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