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平方米》探索全新節目形態 多元化融合傳遞平凡者的溫暖與微光
    國際在線消息:詩人拜倫有一首流傳很廣的作品《春逝》裏面寫道:“倘若他日相逢,我將何以賀你?以眼淚,以沉默。”設想時隔經年回頭看愛情,心中浮起的恐怕是萬般滋味。2020年已經進入最後的倒計時,回想這一年來的經歷,每個人的心中可能也是五味雜陳。在12月份,闊別800多個日夜的《朗讀者》第三季新媒體特別節目“一平方米“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用數百位普通人的朗讀為這一年畫上了充滿溫暖和感動的句點,也用一個個飽含深情的朗讀,繪就了一幅乘風破浪的時代畫卷。  “一平方米”製作人董卿以朗讀告別2020年 節目組供圖 2020年10月16日到18日,《朗讀者》第三季以一場跨越北京、武漢、廈門三地的72小時慢直播宣告回歸,小小一平方米的朗讀亭,也為人們積澱了一整年的情緒提供了一個傾吐的空間。這場感動了千萬網友的直播活動經過精心剪輯,將紀實手法與直播內容融匯成一體的全新節目《一平方米》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成為全國首個新媒體直播活動憑藉豐厚的內容積澱,得以從小屏端反輸出內容到電視大屏的節目。這一全新的節目樣態也使得那些普通人的故事通過多元化渠道走進觀眾視野,無數觀眾被他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所感動,油然在心中樹立起一面可供觀照的旗幟。一切正如節目開篇中所述那般,“當記憶與情感交融,當有時與無限對撞,那道光溫暖又寬廣地灑滿了你的肩膀,清澈著我的眼眶。”聚微成炬  用平凡者的光芒傳遞溫情如果在地圖上對北京、武漢、廈門三地進行連線,可以勾畫出一個邊線悠長的三角形,從物理的角度來講,這是最具穩定性的平面圖形。而與上一季相隔了800多個日夜的《朗讀者》再次啟動時,選擇用小小一平方米空間將三地連接,勾勒出的也恰好是14億中國人2020年凝聚一心,共克時艱的時代群像。“相信更多觀眾能從中感受到《朗讀者》第三季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閻晶明表示,通過節目看到人們朗讀,聆聽朗讀者背後的故事,感受人物所承載的情感和內涵,這樣不僅能凈化人心、治愈社會,還能讓朗讀變得更美好。  董卿和陶勇醫生對談閱讀的意義 節目組供圖的確如此,那些發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故事雖然稱不上偉大,但從他們身上透露出來的善意與勇敢,卻足以為無數人樹立起人生榜樣。比如出生3個月時生了一場大病,6個月時便被診斷為重度腦癱的胡婧,卻憑藉堅強的毅力成長為一名翻譯工作者,僅僅依靠下巴的操控,就在電腦上完成了5部、共計112萬字的英譯漢著作。再比如曾經在惡性傷醫事件中受傷的眼科醫生陶勇,雖然尚未痊癒,但仍然堅持回到原來的辦公室,用部分恢復工作的形式繼續自己熱愛的醫療事業。對於陶勇來講,一次惡意傷害,永遠無法抵消在這個空間裏發生過更多自己被守護、被溫暖的故事。當他微笑著朗讀日本盲人音樂家宮成道雄的作品《音的世界》時,蘊含於心的積極樂觀精神,也透過眼角眉梢散發出來,並如同一道溫暖的光,照亮了所有聆聽者的內心。  翻譯者胡婧朗讀《卜算子·咏梅》  節目組供圖滴水成淵   以普通人的情感描繪時代內斂的性格使國人往往吝于表達情感,許多人終其一生都未曾對最親密的人説過一次“我愛你”,但是那份深埋於心底的情感往往最為濃烈,於是“一平方米”朗讀亭便同時承擔起情感傳遞的重任。正如觀眾所評價的那樣,“一平方米”的朗讀亭儘管面積很小,但是它又很大,大到可以承載隔世守望的親情、白首不相離的愛情、萬里尚為鄰的友情。  董卿對話“人民英雄”張定宇 節目組供圖於是,當74歲的程俊玲奶奶在朗讀亭內回憶起與老伴的相處點滴時,當妻子程琳將那句“其實我們所求何其卑微,人生一世輾轉天涯,想保有的不過就是像這樣一小間點著燈的房子,一小間點著燈的家”獻給自己患上漸凍症的丈夫張定宇時,可知又有多少人悄悄拭去了眼角的淚,並在鍵盤上敲下一句“我又一次相信愛情了”。當95後女孩郭子涵繼承父親遺願,來到父親曾經為之奮鬥的扶貧一線奉獻青春時;當賀帥走上父親曾經揮汗奔跑的賽道,與老人當年的跑友相擁,並立志幫父親達成跑完100場馬拉松的人生目標時,他們通過朗讀傳達出的,又何嘗不是人間最美的親情?當領跑員徐冬林牽起國家殘疾人田徑隊運動員劉翠青的手,一路跑上奧運冠軍的領獎臺時,觀眾感受到的,除了作為運動員搭檔毫無保留的信任,還有人與人之間最為純粹的友情。  賀帥與董卿對談回憶父親 節目組供圖一個個充滿煙火氣息的故事,一份份真摯而樸實的情感,描繪出的正是中國人不畏浮雲遮望眼的時代群像。他們于艱難時刻仍然滿懷善意與希望的人生態度,也在2020這個特殊的年份給人以慰藉,鼓舞著我們繼續攜手前行,滿懷熱情地迎接2021年的新年鐘聲。突破自我   多元化樣態樹立媒體融合樣本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重點打造的大型文化類綜藝節目,《朗讀者》自第一、二季播出以來,便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深厚的節目內涵和正向的價值傳遞了收穫了廣泛好評及多方認可,並順勢引發了全民閱讀熱潮。  “一平方米”直播中董卿向鏡頭打招呼 節目組供圖而今,當節目沉澱了800個日夜再度出發時,第三季《朗讀者》選擇了突破自我入局新媒體直播,從新媒體小屏發端向電視大螢幕延伸,從以往的單向傳播轉換為全新的雙向互動,這既是一次對小屏內容輸送大屏跨媒體傳播的有益嘗試,也是推進媒體融合的生動樣本。作為《朗讀者》第三季的先導篇,“一平方米“更首次嘗試將新媒體的互動性和時空突破與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將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彈幕搬上了大屏,並由此讓傳統媒體看到了未來發展的另外一種可能。除傳播途徑的延展之外,“一平方米“在內容方面也做了充分的擴展與融合。不僅通過實地採訪畫面與現場互動相結合的方式,將那些普通人的故事娓娓道來,讓他們的生活態度成為可供觀照的樣本,讓觀眾重拾精神世界的寬廣與厚重。節目中,身兼製作人、總導演、主持人三職的董卿也再次突破以往端莊大氣的形象,以最平實的語言,最樸素的粧容與朗讀者們促膝而談。在這裡,她不再是那個舞臺聚光燈下光彩照人的主持人,而是一個會講繪本故事的“大姨”,一個會害怕黑暗不敢邁步的“盲者”,一個長輩眼裏親切的“大閨女“,這也正是節目最能打動人心的真實。除此之外,節目優質的內容和深厚的情感還打動了諸多大家獻聲助力,新媒體端的#人人都是朗讀者#活動獲得了莫言、麥家、劉慈欣、周冬雨、朱一龍、張梓琳等眾多文化、藝術、企業界人士的支持,紛紛分享自己和文學之間的故事。其中包括99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衝先生,他以英文朗讀《詩經·秦風·無衣》的形式,傳達了對青年觀眾的鼓舞。  許淵衝朗讀英文版《詩經·秦風·無衣》 節目組供圖“我們可以把《一平方米》理解為一個節點,這個節點就是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概念。”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昌鳳的觀點形象地概括了節目的創新所在。她認為,節點一方面延伸了關係,使朗讀成為了締結社會關係和情感關係的紐帶;另一方面延伸了內容,讓公眾在朗讀中透出的人情、人性、人心,把各種各樣的內容都打活了。而把觀眾當作用戶,讓用戶參與其中,正是融傳播最核心的方向。 隨著《一平方米》三期節目的收官,我們也即將告別艱難與感動並存的2020年,在這個特殊的時刻,那些閃耀著微光的普通人早已回歸各自的生活,但他們在節目中釋放的愛與溫暖,將始終伴隨著我們迎接下一個春天。
    2020-12-28 13:43:59董卿
  • 《朗讀者》第二季開播發佈會 董卿談創作動情哽咽
    4月26日,由央視名嘴董卿擔任製作人、總導演和主持人的《朗讀者》第二季在國家圖書館舉行了開播新聞發佈會暨專家媒體看片會。董卿表示,新一季節目將盡力做到理性和感性的平衡,力求讓更多的觀眾産生共鳴,“我們將繼續努力,不辜負大家對這個節目的厚愛及期望。”(文字綜合北京日報、北京青年報、央視綜藝等)嘉賓延續超強陣容 "外賣小哥"成朗讀大使第二季《朗讀者》延續了第一季的超強陣容,在嘉賓陣容上不僅首次邀請到胡歌、袁泉等極少在電視綜藝露面的實力派明星,而且超越了傳統的明星範疇,從企業家、作家到科學家都有囊括。董卿透露,這次嘉賓堅持選擇具有稀缺性和更有代表性的人物,如姚明、賈平凹、羅大佑、譚元元、宗慶後等,第一期登臺的五位嘉賓,幾乎沒在電視綜藝節目上出現過。第二季節目中還新設立了五位“朗讀大使”,其中一位身份很是特別:他就是《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冠軍“外賣小哥”雷海為。他也談到自己十分熱愛朗讀,能把喜愛的詩詞説出來可以讓心境更開闊。董卿談創作動情哽咽 盡心做節目“老了十六歲”總製片人董卿談到創作這檔節目時哽咽説:“我要感謝那些用生命在寫字的人,是他們的文字讓世界有了光,而我們能做的是讓這光芒照亮這個世界。”她表示在新一季節目中將盡力做到理性和感性的平衡,力求讓更多的觀眾産生共鳴,“我們將繼續努力,不辜負大家對這個節目的厚愛及期望。”央視大型節目製作中心主任郎昆透露,董卿做這個節目耗盡心力,“老了十六歲”。董卿也感慨一年來節目錄製中曾得到不少幫助和支持,像作家畢飛宇就錄製到淩晨兩點也毫無怨言,而她自己也是經常要在機房泡著決定節目剪輯,“困到極致,節目組每個人就自己讀一小段。”康輝自曝是忠實觀眾 點讚節目亮相戛納本次新聞發佈會由康輝主持,他表示自己也是《朗讀者》第一季的忠實觀眾,節目中的許多片段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調侃董卿“真的很沉得住氣,第二季讓我們等了一年多,今天終於等到了!”康輝提到了《朗讀者》走向海外,亮相戛納電視節,他表示:“《朗讀者》以其蘊含的中國文化底蘊、新穎的創意以及獨特模式特點為中國原創節目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在戛納電視節引起了國際模式市場極大的關注。”
    2018-04-27 08:34:16董卿
  • 董卿素顏參加綵排 皮膚狀態好氣質依舊
    2018年4月3日,第31屆電視劇飛天獎,董卿素顏參加綵排。
    2018-04-04 08:21:18董卿
  • 董卿曾因他婉拒節目 卻同和他淚灑全場(圖)
    上周,在央視播出的《挑戰不可能》中,一向嚴謹冷靜的八旬華人神探李昌鈺博士在節目中談起故妻,情緒失控潸然淚下,連帶著董卿、孫楊、全場觀眾都為之動容。三口之家溫馨挑戰,華人神探李昌鈺憶已逝妻落淚     “人的一生不會一直平坦,有高有低。你們在痛苦的時候沒有忘記夢想,我的生活感受很深。”李博士在節目中感傷地説出了這樣一段話。原來,在三口之家挑戰洗衣機平衡項目中,一家人在平衡板上高低起伏,未平衡時每個人都小心翼翼,挑戰成功時三人都喜笑顏開。這般溫馨的場景,讓李博士想起了自己三個月前去世的妻子。縱然偵破過千起世界大案,但相伴56年的愛妻去世,也讓他一度感覺生活失去平衡。曾經每天都要為他泡上一壺熱茶的人,曾經在《挑戰不可能》錄製現場默默等待的人,如今卻只活在記憶裏。李博士曾因情緒低落,對節目組的邀約一度躊躇。最終,他被節目組的誠意堅持,嘉賓為同臺而調整檔期的熱情所打動。如此這般,一個依然堅定、矯健的李博士才出現在了《挑戰3》的錄製現場。董卿也曾想放棄    因共同的價值觀“走”到一起曾想放棄參加節目的,又何止李昌鈺博士一人呢?早前,董卿曾私下裏感傷地説“如果李博士都沒有勇氣來參加節目,我恐怕更沒有勇氣了”。實際上,董卿更擔心自己作為《挑戰不可能》的“三朝元老”,不能在新的一季節目中給觀眾帶來新的感受。最終,節目的挑戰精神、與評委們的深厚情誼,讓她重新出現在《挑戰不可能》第三季的舞臺上。於是,我們才在舞臺上看到那個為選手歡呼雀躍、感動流淚的董卿。“只要舍得把自己最寶貴的東西放在磨刀石上磨,只要你敢,就有進步的可能。”這是董卿在《挑戰不可能》第三季發佈會上的一句話。誠然,這世間哪會有天生的“大神”。只有無數懷抱挑戰精神的普通人,他們在失意落寞中昂首向前,他們在困境中尋找新的平衡點,他們在平凡的生活中不斷挑戰新的不可能。
    2018-01-09 08:25:27董卿
  • 挑戰"人體生物鐘" 撒貝寧稱"不再信任"董卿
    本週日晚八點,《挑戰不可能》第三季第六期將在央視一套繼續播出。操控無人機在20米的高空中把籃球投入直徑僅0.45米的籃筐;73米的高空作業,430噸起重機“三聯吊”,靠繩索相連搭建高臺;兩位少年“人體生物鐘PK”,嘉賓分組體驗挑戰難度,小撒受到“高空懲罰”,調侃“不再信任董卿”。不到一秒就能寫出看到的漢字筆畫數,10歲小學生挑戰識別筆畫的眼力極限。孫楊詮釋“被游泳耽誤的籃球運動員” 來自陸軍工程大學無人機運用工程專業的張緒晟,將操作我國自主研發的國防新一代無人機,在20米的高空進行“灌籃”挑戰,5投4中才為挑戰成功,未知的風速和加之夜晚挑戰都將難度再次升級。李博士説“如果要成功將籃球投進框中,這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百步穿楊。”孫楊和撒貝寧“熱身賽”比拼灌籃技術,小撒稱其是“被游泳運動耽誤了的籃球運動員”。撒貝寧:我已經“不再相信”董卿《挑戰》第一季的選手文興瑀重返舞臺,來自湖南長沙年僅13歲的許益銘,將與她同臺競技,比拼對時間的精準把握能力。四位評委隨機挑選180秒內的任意時間節點,設置四個間隔提示音。選手則需要依次準確記下四個提示音出現的具體秒數,挑戰失敗者將接受“懲罰”從高空平臺上“掉落”。在比賽開始前的熱身中,評委們分成兩組。由李博士出題隨機報出一個秒數,董卿和庾澄慶心算計時,誤差大於一秒同伴將從高臺掉落。與董卿同組的小撒不幸受到“懲罰”,他笑稱“要在自己最信任的人物名單上將董卿抹去。”27層樓高空作業 430噸起重機“三聯吊”來自江蘇徐州工程機械集團的重型機械調試員李戈,父親和爺爺都從事著同樣的工作。本期節目中,他將坐進重達430噸,高73米的大型起重機裏面進行高空作業,上演世界首次“起重機相連挑戰”。他要用繩索接連吊起65噸重的中型起重機和12噸重的小型起重機,再操控這個“長達兩個籃球場”的龐然大物完成20米高的鋼鐵平臺搭建。起重機“三聯吊”,就好比用一隻大釣竿先勾起兩根小釣竿再去釣魚。只是這個“釣竿”實在太大,一個大型起重機相當於一列火車品質的總和,而一個小型起重機也有一節車廂的品質。他能否創造奇跡呢,我們拭目以待。英雄出少年!筆畫神童漢字速辨寫過無數次簽名,你知道自己的名字一共有多少畫嗎?10歲的趙苑彤可以“瞟一眼”漢字就知道它一共有多少筆畫。本期節目中,現場準備了一個“萬字書卷臺”,共存放了500個書卷,每一卷字數在140到300字之間。評委將隨機挑選一個書卷,再由書法家謄抄在題板上,書卷中的總字數即為挑戰時間。這也就意味著一個字只有一秒的反應時間,正確率需達到99%才算挑戰成功。趙苑彤在挑戰過程中,出現了失誤。李博士和庾澄慶對挑戰規則提出“異議”,趙苑彤能否進入榮譽殿堂呢?
    2017-12-24 12:26:00董卿
  • 《一平方米》探索全新節目形態 多元化融合傳遞平凡者的溫暖與微光
    國際在線消息:詩人拜倫有一首流傳很廣的作品《春逝》裏面寫道:“倘若他日相逢,我將何以賀你?以眼淚,以沉默。”設想時隔經年回頭看愛情,心中浮起的恐怕是萬般滋味。2020年已經進入最後的倒計時,回想這一年來的經歷,每個人的心中可能也是五味雜陳。在12月份,闊別800多個日夜的《朗讀者》第三季新媒體特別節目“一平方米“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用數百位普通人的朗讀為這一年畫上了充滿溫暖和感動的句點,也用一個個飽含深情的朗讀,繪就了一幅乘風破浪的時代畫卷。  “一平方米”製作人董卿以朗讀告別2020年 節目組供圖 2020年10月16日到18日,《朗讀者》第三季以一場跨越北京、武漢、廈門三地的72小時慢直播宣告回歸,小小一平方米的朗讀亭,也為人們積澱了一整年的情緒提供了一個傾吐的空間。這場感動了千萬網友的直播活動經過精心剪輯,將紀實手法與直播內容融匯成一體的全新節目《一平方米》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成為全國首個新媒體直播活動憑藉豐厚的內容積澱,得以從小屏端反輸出內容到電視大屏的節目。這一全新的節目樣態也使得那些普通人的故事通過多元化渠道走進觀眾視野,無數觀眾被他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所感動,油然在心中樹立起一面可供觀照的旗幟。一切正如節目開篇中所述那般,“當記憶與情感交融,當有時與無限對撞,那道光溫暖又寬廣地灑滿了你的肩膀,清澈著我的眼眶。”聚微成炬  用平凡者的光芒傳遞溫情如果在地圖上對北京、武漢、廈門三地進行連線,可以勾畫出一個邊線悠長的三角形,從物理的角度來講,這是最具穩定性的平面圖形。而與上一季相隔了800多個日夜的《朗讀者》再次啟動時,選擇用小小一平方米空間將三地連接,勾勒出的也恰好是14億中國人2020年凝聚一心,共克時艱的時代群像。“相信更多觀眾能從中感受到《朗讀者》第三季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閻晶明表示,通過節目看到人們朗讀,聆聽朗讀者背後的故事,感受人物所承載的情感和內涵,這樣不僅能凈化人心、治愈社會,還能讓朗讀變得更美好。  董卿和陶勇醫生對談閱讀的意義 節目組供圖的確如此,那些發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故事雖然稱不上偉大,但從他們身上透露出來的善意與勇敢,卻足以為無數人樹立起人生榜樣。比如出生3個月時生了一場大病,6個月時便被診斷為重度腦癱的胡婧,卻憑藉堅強的毅力成長為一名翻譯工作者,僅僅依靠下巴的操控,就在電腦上完成了5部、共計112萬字的英譯漢著作。再比如曾經在惡性傷醫事件中受傷的眼科醫生陶勇,雖然尚未痊癒,但仍然堅持回到原來的辦公室,用部分恢復工作的形式繼續自己熱愛的醫療事業。對於陶勇來講,一次惡意傷害,永遠無法抵消在這個空間裏發生過更多自己被守護、被溫暖的故事。當他微笑著朗讀日本盲人音樂家宮成道雄的作品《音的世界》時,蘊含於心的積極樂觀精神,也透過眼角眉梢散發出來,並如同一道溫暖的光,照亮了所有聆聽者的內心。  翻譯者胡婧朗讀《卜算子·咏梅》  節目組供圖滴水成淵   以普通人的情感描繪時代內斂的性格使國人往往吝于表達情感,許多人終其一生都未曾對最親密的人説過一次“我愛你”,但是那份深埋於心底的情感往往最為濃烈,於是“一平方米”朗讀亭便同時承擔起情感傳遞的重任。正如觀眾所評價的那樣,“一平方米”的朗讀亭儘管面積很小,但是它又很大,大到可以承載隔世守望的親情、白首不相離的愛情、萬里尚為鄰的友情。  董卿對話“人民英雄”張定宇 節目組供圖於是,當74歲的程俊玲奶奶在朗讀亭內回憶起與老伴的相處點滴時,當妻子程琳將那句“其實我們所求何其卑微,人生一世輾轉天涯,想保有的不過就是像這樣一小間點著燈的房子,一小間點著燈的家”獻給自己患上漸凍症的丈夫張定宇時,可知又有多少人悄悄拭去了眼角的淚,並在鍵盤上敲下一句“我又一次相信愛情了”。當95後女孩郭子涵繼承父親遺願,來到父親曾經為之奮鬥的扶貧一線奉獻青春時;當賀帥走上父親曾經揮汗奔跑的賽道,與老人當年的跑友相擁,並立志幫父親達成跑完100場馬拉松的人生目標時,他們通過朗讀傳達出的,又何嘗不是人間最美的親情?當領跑員徐冬林牽起國家殘疾人田徑隊運動員劉翠青的手,一路跑上奧運冠軍的領獎臺時,觀眾感受到的,除了作為運動員搭檔毫無保留的信任,還有人與人之間最為純粹的友情。  賀帥與董卿對談回憶父親 節目組供圖一個個充滿煙火氣息的故事,一份份真摯而樸實的情感,描繪出的正是中國人不畏浮雲遮望眼的時代群像。他們于艱難時刻仍然滿懷善意與希望的人生態度,也在2020這個特殊的年份給人以慰藉,鼓舞著我們繼續攜手前行,滿懷熱情地迎接2021年的新年鐘聲。突破自我   多元化樣態樹立媒體融合樣本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重點打造的大型文化類綜藝節目,《朗讀者》自第一、二季播出以來,便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深厚的節目內涵和正向的價值傳遞了收穫了廣泛好評及多方認可,並順勢引發了全民閱讀熱潮。  “一平方米”直播中董卿向鏡頭打招呼 節目組供圖而今,當節目沉澱了800個日夜再度出發時,第三季《朗讀者》選擇了突破自我入局新媒體直播,從新媒體小屏發端向電視大螢幕延伸,從以往的單向傳播轉換為全新的雙向互動,這既是一次對小屏內容輸送大屏跨媒體傳播的有益嘗試,也是推進媒體融合的生動樣本。作為《朗讀者》第三季的先導篇,“一平方米“更首次嘗試將新媒體的互動性和時空突破與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將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彈幕搬上了大屏,並由此讓傳統媒體看到了未來發展的另外一種可能。除傳播途徑的延展之外,“一平方米“在內容方面也做了充分的擴展與融合。不僅通過實地採訪畫面與現場互動相結合的方式,將那些普通人的故事娓娓道來,讓他們的生活態度成為可供觀照的樣本,讓觀眾重拾精神世界的寬廣與厚重。節目中,身兼製作人、總導演、主持人三職的董卿也再次突破以往端莊大氣的形象,以最平實的語言,最樸素的粧容與朗讀者們促膝而談。在這裡,她不再是那個舞臺聚光燈下光彩照人的主持人,而是一個會講繪本故事的“大姨”,一個會害怕黑暗不敢邁步的“盲者”,一個長輩眼裏親切的“大閨女“,這也正是節目最能打動人心的真實。除此之外,節目優質的內容和深厚的情感還打動了諸多大家獻聲助力,新媒體端的#人人都是朗讀者#活動獲得了莫言、麥家、劉慈欣、周冬雨、朱一龍、張梓琳等眾多文化、藝術、企業界人士的支持,紛紛分享自己和文學之間的故事。其中包括99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衝先生,他以英文朗讀《詩經·秦風·無衣》的形式,傳達了對青年觀眾的鼓舞。  許淵衝朗讀英文版《詩經·秦風·無衣》 節目組供圖“我們可以把《一平方米》理解為一個節點,這個節點就是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概念。”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昌鳳的觀點形象地概括了節目的創新所在。她認為,節點一方面延伸了關係,使朗讀成為了締結社會關係和情感關係的紐帶;另一方面延伸了內容,讓公眾在朗讀中透出的人情、人性、人心,把各種各樣的內容都打活了。而把觀眾當作用戶,讓用戶參與其中,正是融傳播最核心的方向。 隨著《一平方米》三期節目的收官,我們也即將告別艱難與感動並存的2020年,在這個特殊的時刻,那些閃耀著微光的普通人早已回歸各自的生活,但他們在節目中釋放的愛與溫暖,將始終伴隨著我們迎接下一個春天。
    2020-12-28 13:43:59董卿
  • 《朗讀者》第二季開播發佈會 董卿談創作動情哽咽
    4月26日,由央視名嘴董卿擔任製作人、總導演和主持人的《朗讀者》第二季在國家圖書館舉行了開播新聞發佈會暨專家媒體看片會。董卿表示,新一季節目將盡力做到理性和感性的平衡,力求讓更多的觀眾産生共鳴,“我們將繼續努力,不辜負大家對這個節目的厚愛及期望。”(文字綜合北京日報、北京青年報、央視綜藝等)嘉賓延續超強陣容 "外賣小哥"成朗讀大使第二季《朗讀者》延續了第一季的超強陣容,在嘉賓陣容上不僅首次邀請到胡歌、袁泉等極少在電視綜藝露面的實力派明星,而且超越了傳統的明星範疇,從企業家、作家到科學家都有囊括。董卿透露,這次嘉賓堅持選擇具有稀缺性和更有代表性的人物,如姚明、賈平凹、羅大佑、譚元元、宗慶後等,第一期登臺的五位嘉賓,幾乎沒在電視綜藝節目上出現過。第二季節目中還新設立了五位“朗讀大使”,其中一位身份很是特別:他就是《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冠軍“外賣小哥”雷海為。他也談到自己十分熱愛朗讀,能把喜愛的詩詞説出來可以讓心境更開闊。董卿談創作動情哽咽 盡心做節目“老了十六歲”總製片人董卿談到創作這檔節目時哽咽説:“我要感謝那些用生命在寫字的人,是他們的文字讓世界有了光,而我們能做的是讓這光芒照亮這個世界。”她表示在新一季節目中將盡力做到理性和感性的平衡,力求讓更多的觀眾産生共鳴,“我們將繼續努力,不辜負大家對這個節目的厚愛及期望。”央視大型節目製作中心主任郎昆透露,董卿做這個節目耗盡心力,“老了十六歲”。董卿也感慨一年來節目錄製中曾得到不少幫助和支持,像作家畢飛宇就錄製到淩晨兩點也毫無怨言,而她自己也是經常要在機房泡著決定節目剪輯,“困到極致,節目組每個人就自己讀一小段。”康輝自曝是忠實觀眾 點讚節目亮相戛納本次新聞發佈會由康輝主持,他表示自己也是《朗讀者》第一季的忠實觀眾,節目中的許多片段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調侃董卿“真的很沉得住氣,第二季讓我們等了一年多,今天終於等到了!”康輝提到了《朗讀者》走向海外,亮相戛納電視節,他表示:“《朗讀者》以其蘊含的中國文化底蘊、新穎的創意以及獨特模式特點為中國原創節目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在戛納電視節引起了國際模式市場極大的關注。”
    2018-04-27 08:34:16董卿
  • 董卿素顏參加綵排 皮膚狀態好氣質依舊
    2018年4月3日,第31屆電視劇飛天獎,董卿素顏參加綵排。
    2018-04-04 08:21:18董卿
  • 董卿曾因他婉拒節目 卻同和他淚灑全場(圖)
    上周,在央視播出的《挑戰不可能》中,一向嚴謹冷靜的八旬華人神探李昌鈺博士在節目中談起故妻,情緒失控潸然淚下,連帶著董卿、孫楊、全場觀眾都為之動容。三口之家溫馨挑戰,華人神探李昌鈺憶已逝妻落淚     “人的一生不會一直平坦,有高有低。你們在痛苦的時候沒有忘記夢想,我的生活感受很深。”李博士在節目中感傷地説出了這樣一段話。原來,在三口之家挑戰洗衣機平衡項目中,一家人在平衡板上高低起伏,未平衡時每個人都小心翼翼,挑戰成功時三人都喜笑顏開。這般溫馨的場景,讓李博士想起了自己三個月前去世的妻子。縱然偵破過千起世界大案,但相伴56年的愛妻去世,也讓他一度感覺生活失去平衡。曾經每天都要為他泡上一壺熱茶的人,曾經在《挑戰不可能》錄製現場默默等待的人,如今卻只活在記憶裏。李博士曾因情緒低落,對節目組的邀約一度躊躇。最終,他被節目組的誠意堅持,嘉賓為同臺而調整檔期的熱情所打動。如此這般,一個依然堅定、矯健的李博士才出現在了《挑戰3》的錄製現場。董卿也曾想放棄    因共同的價值觀“走”到一起曾想放棄參加節目的,又何止李昌鈺博士一人呢?早前,董卿曾私下裏感傷地説“如果李博士都沒有勇氣來參加節目,我恐怕更沒有勇氣了”。實際上,董卿更擔心自己作為《挑戰不可能》的“三朝元老”,不能在新的一季節目中給觀眾帶來新的感受。最終,節目的挑戰精神、與評委們的深厚情誼,讓她重新出現在《挑戰不可能》第三季的舞臺上。於是,我們才在舞臺上看到那個為選手歡呼雀躍、感動流淚的董卿。“只要舍得把自己最寶貴的東西放在磨刀石上磨,只要你敢,就有進步的可能。”這是董卿在《挑戰不可能》第三季發佈會上的一句話。誠然,這世間哪會有天生的“大神”。只有無數懷抱挑戰精神的普通人,他們在失意落寞中昂首向前,他們在困境中尋找新的平衡點,他們在平凡的生活中不斷挑戰新的不可能。
    2018-01-09 08:25:27董卿
  • 挑戰"人體生物鐘" 撒貝寧稱"不再信任"董卿
    本週日晚八點,《挑戰不可能》第三季第六期將在央視一套繼續播出。操控無人機在20米的高空中把籃球投入直徑僅0.45米的籃筐;73米的高空作業,430噸起重機“三聯吊”,靠繩索相連搭建高臺;兩位少年“人體生物鐘PK”,嘉賓分組體驗挑戰難度,小撒受到“高空懲罰”,調侃“不再信任董卿”。不到一秒就能寫出看到的漢字筆畫數,10歲小學生挑戰識別筆畫的眼力極限。孫楊詮釋“被游泳耽誤的籃球運動員” 來自陸軍工程大學無人機運用工程專業的張緒晟,將操作我國自主研發的國防新一代無人機,在20米的高空進行“灌籃”挑戰,5投4中才為挑戰成功,未知的風速和加之夜晚挑戰都將難度再次升級。李博士説“如果要成功將籃球投進框中,這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百步穿楊。”孫楊和撒貝寧“熱身賽”比拼灌籃技術,小撒稱其是“被游泳運動耽誤了的籃球運動員”。撒貝寧:我已經“不再相信”董卿《挑戰》第一季的選手文興瑀重返舞臺,來自湖南長沙年僅13歲的許益銘,將與她同臺競技,比拼對時間的精準把握能力。四位評委隨機挑選180秒內的任意時間節點,設置四個間隔提示音。選手則需要依次準確記下四個提示音出現的具體秒數,挑戰失敗者將接受“懲罰”從高空平臺上“掉落”。在比賽開始前的熱身中,評委們分成兩組。由李博士出題隨機報出一個秒數,董卿和庾澄慶心算計時,誤差大於一秒同伴將從高臺掉落。與董卿同組的小撒不幸受到“懲罰”,他笑稱“要在自己最信任的人物名單上將董卿抹去。”27層樓高空作業 430噸起重機“三聯吊”來自江蘇徐州工程機械集團的重型機械調試員李戈,父親和爺爺都從事著同樣的工作。本期節目中,他將坐進重達430噸,高73米的大型起重機裏面進行高空作業,上演世界首次“起重機相連挑戰”。他要用繩索接連吊起65噸重的中型起重機和12噸重的小型起重機,再操控這個“長達兩個籃球場”的龐然大物完成20米高的鋼鐵平臺搭建。起重機“三聯吊”,就好比用一隻大釣竿先勾起兩根小釣竿再去釣魚。只是這個“釣竿”實在太大,一個大型起重機相當於一列火車品質的總和,而一個小型起重機也有一節車廂的品質。他能否創造奇跡呢,我們拭目以待。英雄出少年!筆畫神童漢字速辨寫過無數次簽名,你知道自己的名字一共有多少畫嗎?10歲的趙苑彤可以“瞟一眼”漢字就知道它一共有多少筆畫。本期節目中,現場準備了一個“萬字書卷臺”,共存放了500個書卷,每一卷字數在140到300字之間。評委將隨機挑選一個書卷,再由書法家謄抄在題板上,書卷中的總字數即為挑戰時間。這也就意味著一個字只有一秒的反應時間,正確率需達到99%才算挑戰成功。趙苑彤在挑戰過程中,出現了失誤。李博士和庾澄慶對挑戰規則提出“異議”,趙苑彤能否進入榮譽殿堂呢?
    2017-12-24 12:26:00董卿
董卿

姓名:董卿 生日:1973年11月17日(癸醜年) 簡介:董卿,1973年11月17日出生於上海。中國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先後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1999屆本科班和華東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