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

    戏曲进乡村要有好作品、新作品

    作者:沈铁梅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23日 15版)

        近年来,重庆市川剧院坚持把传承弘扬川剧艺术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紧密结合,持续参与了“渝州大舞台”城乡文化互动、“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等重大文化惠民活动,2017年我们到基层演出97场,2018年已经演出85场,足迹遍布重庆的19个乡镇(街道)。

        当前,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多层次、多元化,但归根一点,就是要看到精品。我们在“戏曲进乡村”中,一边演出一边收集群众需求,根据群众需求进行创作生产。我们演出中发现,川剧喜剧诙谐幽默、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欢,我们就大力发掘复排传统折子戏,2017年就复排了《摘红梅》《滚灯》《花云射雕》《柜中缘》等优秀传统剧目18个,2018年复排了《泾河牧羊》《审玉蟹》《斩经堂》优秀传统剧目27个。传统戏曲多是才子佳人,需要有新时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和重庆市委宣传部、文化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今年成功打造了川剧《江姐》,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彩排时网易直播平台在线直播2小时,点击关注量达70余万人次。《江姐》创排后,我们深入到奉节、云阳、开州等地累计演出31场,场场爆满,受到群众追捧,说明经典不会过时,好的剧目、好的艺术一定叫好又叫座。

        戏曲进乡村,在演出之外,还要为戏曲艺术在乡村的传承和弘扬培根育苗。我们一方面抓好戏曲人才的培育,通过重庆艺术艺校培养了40名戏曲学员。另一方面,我们将“戏曲进乡村”与“戏曲进校园”相结合,尽量多走进农村中小学,采取导赏与演出相结合方式,让学生了解“划桨水流不见船;策鞭驰骋不见马;跨步攀登不见山;拨闩开门不见门”的舞台魅力,激发学生们对戏曲浓厚的兴趣,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埋下了戏曲的种子,我们期许着这一代人成长,变成忠实的戏曲观众。我们在白市驿镇、木洞镇建立了川剧传承基地,用传统艺术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特别是白市驿实验小学已经坚持川剧特色教学9年,连续两年在“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中获得荣誉。

        (作者:沈铁梅,系重庆市川剧院院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