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国演奏家参演“一带一路”民族管弦音乐会

用音乐架起沟通世界的桥梁

辽宁日报 2019年11月01日

演出现场。 本报记者 杨 竞 摄

本报记者 杨 竞

由辽宁省文联、沈阳音乐学院联合主办的“丝路乐”——“一带一路”民族管弦音乐会近日在盛京大剧院上演。“一带一路”沿线12个国家的14名民族乐器演奏家,用本国独特的乐器共同打造了一台民族管弦音乐会。

不同风格的曲目演奏和乐器展示,令观众感受到了不同国度的文化特色,领略了迷人的异域风情,用音乐架起了“一带一路”沟通桥梁。演出现场掌声雷动,久久不息。

音乐会在铿锵有力的鼓乐《悬鼓》中拉开帷幕。接着,俄罗斯功勋艺术家、巴拉莱卡琴演奏家瓦列里·扎日金,越南功勋艺术家、越南筝演奏家,泰国克鲁伊笛演奏家,缅甸竖琴演奏家,蒙古国马头琴演奏家,菲律宾班杜里亚琴演奏家,哈萨克斯坦斯布孜额笛演奏家,老挝笙演奏家,新加坡刚普斯琴演奏家等人接连上场,先后演奏各自国家的民族音乐。

中国演奏家也相继登台。沈阳音乐学院教授赵夺良用二胡演奏了《单鼓的传说》,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管乐教研室主任张科威用竹笛演奏了《扬鞭催马运粮忙》等曲目。

俄罗斯、泰国、缅甸、菲律宾、老挝等11个国家的民乐带有浓郁的民族地域风情。演奏中,中外音乐相互辉映,奏响友谊之歌。“一带一路”沿线12个国家的14名演奏家,用真情奏响友谊之歌,让音乐成为连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桥梁。

演出结束后,热爱中国文化的俄罗斯功勋艺术家瓦列里·扎日金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我特别喜欢与中国演奏家同台演奏,这次是一场分享和交流的中外文化活动,艺术家们增进了彼此了解、增进了友谊。”

值得一提的是,音乐会开篇节目《悬鼓》所用的主奏乐器鼓,出土于中国北方西辽河流域,属于小河西文化,距今8500年到1万年,是目前世界仅存的孤品陶鼓实物1∶1的复制品。通过鼓音丰富多变的节奏组合,描绘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合作共赢的美好前景,展示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辽宁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

这场音乐会让观众听出了幸福感、听出了自豪感。

记者在演出现场看到了沈阳加拿大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师生,他们来自加拿大、德国、西班牙、法国等国家。一位德国籍教师说:“今天听到这样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器乐演出,既新奇又美妙,这跟我们在沈阳工作生活的感受是相通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多样包容,很有魅力!我们特别赞同中国政府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相信它能够为世界带来繁荣与和平。”

观众方女士说,通过音乐做媒介,让世界了解沈阳这座城市,又通过沈阳这扇窗口,用音乐打开中国与世界沟通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