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示范基地65个,推广新技术300项次,新增效益1.7亿元

科技力量助我省最后一批贫困县“摘帽”

辽宁日报 2019年12月18日

本报讯 记者孔爱群报道 建昌县、义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岫岩满族自治县是我省最后一批未摘帽的省级贫困县。今年,在省委、省政府部署下,省农科院充分发挥技术、成果和人才优势,通过“科技+”扶贫模式,在对口帮扶和定点帮扶村,实施重大科技项目58项,整合投入科技项目资金1387.44万元,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65个,推广新技术300项次,示范推广面积78万亩,新增经济效益1.7亿元。目前,5个县脱贫摘帽工作已进入验收评估阶段。

去年,省农科院与兴城开展科技扶贫引领示范基地共建工作,创新扶贫机制,选派首席专家,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科研单位+农户”的精准扶贫模式,为全省扶贫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和示范参考。目前,兴城市设施鲜切花、设施和露地果树、食用菌、花生及农产品加工五大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已见成效,兴城科技扶贫模式成为全国重点推广的典型。

今年,“科技+”扶贫模式进一步拓展到彰武县,县、院共同选派48名专家组建特色果树、出口花卉、特色种植、设施蔬菜、粮油作物和畜牧养殖6个科技服务团队,建立了六大科技扶贫引领示范基地,涉及12个乡镇、23个基地。全年建设示范基地8870亩,建立畜牧养殖示范区3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647户,安置农民就业773人。

“科技+”扶贫模式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义县昔日的荒山变成“花果山”,产品出口到东南亚和香港等地;彰武县“明水地瓜”品牌价值进一步提升,生产面积超过3万亩,新增经济效益6000多万元……

据省农科院负责人介绍,当前,省农科院共组建5个扶贫工作队、3支驻村工作队和11个科技扶贫引领专家团队,选派13名科技副县长,下派50名驻镇村“第一书记”(镇长)和31个科技特派团,24个研究所400多名专家常年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