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海上絲綢之路數字文化長廊亮相 展現福建數字文化成果

2018-04-23 11:44:15|來源:東南網|編輯:顏學輝|責編:孟慧

  【數字中國專題 數字福建】【滾動新聞】【地市 福州】(摘要:21日下午,首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開館。本屆展覽涵蓋數字福建、電子政務、數字經濟、數字社會體驗等展館。在數字福建展館中,由省文化廳負責的“海上絲綢之路數字文化長廊”展覽格外引人注目,展覽集中展現了福建數字文化建設成果。)海上絲綢之路數字文化長廊亮相 展現福建數字文化成果

  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把電子書“帶走”

  東南網4月22日訊(本網記者 林先昌)21日下午,首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開館。本屆展覽涵蓋數字福建、電子政務、數字經濟、數字社會體驗等展館。在數字福建展館中,由省文化廳負責的“海上絲綢之路數字文化長廊”展覽格外引人注目,展覽集中展現了福建數字文化建設成果。

  據介紹,該展覽重點展示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海絲)文化信息平臺、數字文化資源、文物地理信息、文化交流合作、數字非遺體驗等5個板塊,綜合運用光電交互、動態圖文、新興媒體、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利用觸摸屏、AR/VR、裸眼3D大屏等方式,展示絢麗多彩的海上絲綢之路文化與福建文化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的建設成果,以及福建文化新業態、數字文化新産品。

  【數字中國專題 數字福建】【滾動新聞】【地市 福州】(摘要:21日下午,首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開館。本屆展覽涵蓋數字福建、電子政務、數字經濟、數字社會體驗等展館。在數字福建展館中,由省文化廳負責的“海上絲綢之路數字文化長廊”展覽格外引人注目,展覽集中展現了福建數字文化建設成果。)海上絲綢之路數字文化長廊亮相 展現福建數字文化成果

  市民正在感受數字非遺體驗

  展館現場,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信息平臺吸引眾多參觀者駐足。該平臺包括“一庫二網二平臺”,即海絲數字文化資源庫、海絲文化資源建設協作網和服務協同網、海絲文化展示平臺和網上文化商貿平臺,展覽呈現一期建設成果。其中,海絲數字文化資源庫利用計算機影像處理技術、空間數據庫技術、三維地理信息技術和集成遙感技術,建成包括海絲歷史文化風貌、地形數據、景觀數據、文化旅遊等的多媒體數據庫。

  【數字中國專題 數字福建】【滾動新聞】【地市 福州】(摘要:21日下午,首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開館。本屆展覽涵蓋數字福建、電子政務、數字經濟、數字社會體驗等展館。在數字福建展館中,由省文化廳負責的“海上絲綢之路數字文化長廊”展覽格外引人注目,展覽集中展現了福建數字文化建設成果。)海上絲綢之路數字文化長廊亮相 展現福建數字文化成果

  魔墻上閃現的各色文物,手指一點就可以看到相關文字説明

  在另一側的螢幕上,記者點擊“泉州開元寺”,就清晰可見大雄寶殿、廣場周圍等三維立體場景。這是海絲數字文物地理信息系統,它是“互聯網+文物保護利用”平臺,集合文物保護、空間管理、信息標注、旅遊宣傳為一體,利用衛星遙感影像數據、數字高程模型,採用傾斜攝影、三維鐳射掃描等技術,集成基礎地理信息數據、三維地形模型和文物專題數據。“這套系統,將文物轉化為情境化、可視化的數字文化形態,能直觀、準確地展示當地自然風景和建築特色,使文物‘活’起來,也使觀光者身入其境。”現場工作人員如是説。

  在移動數字非遺展示平臺上,依託互聯網、AR、VR技術,非遺産品被轉換、再現成可共享、可體驗的數字形態。現場工作人員表示,“該平臺通過互聯網+科技+非遺的手段,以‘聽得見的非遺’‘帶得走的非遺’‘學得來的非遺’的方式展示福建數字非遺的建設成果。”在參觀者只要用手機掃描AR卡片,就能了解到福建省“世界級非遺項目”和部分“國家級非遺項目”的知識;掃描並關注“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苑”公眾微信號,就可以欣賞福建非遺項目的介紹及傳承人的口述或表演;戴上VR眼鏡,就可以置身傳承人的工作室,操作手柄即可學習非遺技藝。

  文物數字展墻上展示了200余件海絲文物精品。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説,這是一塊“魔墻”,結合了互聯網技術,能實現30名以上觀眾同時體驗手寫查閱、搜索瀏覽、下載點擊等功能,具有極強的互動性。

  海絲文化交流合作板塊展現的是“福建文化海外驛站”“福建文化寶島行”等文化交流品牌,在充分發揮向海外展示宣傳推介福建優秀文化和深化港澳臺地區文化交流合作中起到的作用。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