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福建莆田:為發展注入美麗的“藍色動力”

2019-05-22 19:17:37|來源:新華網|編輯:尹小兵|責編:葛寧遠

  過度捕撈致漁業資源快速減少、養殖密度過高致近海污染嚴重,針對這兩個曾困擾不少沿海地區的老難題,福建省莆田市近年來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經驗:通過發展海洋牧場、現代養殖、海上風電等,推動海洋“藍色經濟”轉型升級,實現生態與發展雙贏。

  從“捕魚”到“牧魚”

  20日,莆田市秀嶼區埭頭鎮石城村,300多個巨型“籠子”整齊地堆放在碼頭。這些“籠子”高3米、寬3.6米,學名為“人工魚礁”,由鋼筋混凝土製成。不久後,它們將被投放到海底,成為供海底生物棲息的“公寓”。

  這是莆田市海洋牧場的第七期,也是最後一期人工魚礁。2012年至今,莆田市共投放人工魚礁近75000立方米,礁區面積達7平方公里,並於2018年底被評為福建省唯一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

  自隋唐以來,海洋捕撈和灘塗養殖就是福建沿海的重要生産方式,但新世紀以來,無序、過量捕撈導致漁業資源漸漸減少,莆田海洋牧場將成為保護漁業資源、修復海洋生態的“試驗田”。2012年至今,人工魚礁及周邊海域已組織了五次鮑魚、雙線紫蛤、石斑魚、黑鯛等品種的底播增殖放流工作,共採購生物種苗382.8萬單位。

  “探測結果表明,投放礁體構件後,礁區海洋生物種類增多,動物幼體得到有效庇護,生物資源量恢復顯著,多樣性水準明顯提高,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初步顯現。”莆田市秀嶼區海洋與漁業局局長吳惠雄説。

  除海洋牧場外,莆田市近年來還持續推進重點海域環境整治、海洋生態修復試點和典型海島生態保護等,近岸海域水質達一、二類標準的海域面積比例連續多年位居全省第二。在海洋生態環境得到保護的同時,2018年莆田市漁業産值達115.8億元,同比增長3.5%。

  從“求量”到“求質”

  記者從南日鎮東岱村碼頭乘船出發100多米,看到郭維興和其他三位村民正在漁排上勞作。“一路過來,海是不是看起來乾淨多了?”他一見到記者,便打開話匣子,“以前的漁排用木板和泡沫做的,被風浪打幾下就容易脫落,變成海漂垃圾。去年我開始用這個塑膠漁排,堅固耐用。”

  今年已是郭維興養殖水産的第20個年頭。他説,近年來養殖科技水準不斷提升,不僅改善了養殖環境,也讓漁民收入提升了一個檔次。他從漁排的網格裏提起一籠生蠔,説:“這是從廈門大學引進的新品種,只要6個月,就能長到巴掌大,市場上一個能賣12元呢,戶均增收30%以上。”

  科技與品質,是莆田市發展現代漁業的關鍵詞,也幫諸多鮑魚養殖戶走出了寒冷的“冬季”。在莆田市,鮑魚製品出口企業大大小小有上百家,過去以內銷為主、競爭激烈,最終導致市場萎縮。2014年,莆田市創建出口鮑魚品質安全示範區,發展重心從單純追求數量變為提升品質,鮑魚産值大幅度增長。

  “過去簡單養殖,利潤薄、風險大。現在我也學育種,真正體會到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了。”鮑魚養殖大戶楊建忠笑著説,2013年以來,他與廈門大學等科研單位合作,選育出備受市場歡迎的“鐵鮑”等三個品種,利潤率翻了兩番。他説:“我們正準備建立鮑魚品種資源庫,繼續用科技創造財富。”

  從“怕風”到“馭風”

  登上南日島九重山,極目遠眺,可見海島奇石、綠林和一望無際的海洋。45座高大的海上風電機組矗立其間、緩緩轉動,自成一景。這是南日島海上風電場一期項目,規模為40萬千瓦,是國內最大的在建單體近海風電項目之一。

  福建龍源海上風電項目部主任劉旦介紹,這座海上風電場建成後,不僅能夠為當地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相對於燃煤電廠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約2.8萬噸,二氧化碳約100萬噸。

  受台灣海峽“狹管效應”影響,莆田市年均風力超過5級,如果遇到極端大風天氣,還會對養殖設施造成嚴重破壞。2010年,莆田積極推動能源結構優化,科學合理開發風電資源,目前全市已投産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達98萬千瓦。曾經讓沿海居民頭疼的大風天氣,成了造福一方百姓的綠色能源寶庫。

  “莆田市因港而立、依海而興,建成海洋強市是莆田市發展重點之一。未來莆田還將繼續守護好海洋生態的高壓線,也要挖掘海洋經濟的巨大發展潛力,為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既強大又美麗的‘藍色動力’。”莆田市發改委主任王世文説。(新華社記者林超)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