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武夷山大安村:“大通安居”之地的“紅綠髮展”之道

2019-05-28 14:20:56|來源:新華網|編輯:尹小兵|責編:葛寧遠

【福建時間主推】【南平】【移動版】武夷山大安村:“大通安居”之地的“紅綠髮展”之道

  大安村村民張珍秀在為遊人講解那段紅色歲月裏的故事。新華網 張婷婷 攝

  新華網福州5月28日電(張婷婷)這裡曾是閩北蘇區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被譽為閩北蘇區“紅色首府”。如今,越來越多的遊客到這裡“觀紅色、遊生態”,享受休閒度假的樂趣。

  這裡是福建武夷山市洋莊鄉大安村,大安,“大通安居”的簡稱,距武夷山市區22公里,其橫貫西北部的分水關是閩贛兩省具有軍事價值和重要地位的雄關,歷史上為兵家必爭之地。

  中共閩北分區委、中共閩北分區委軍事委員會、閩北軍分區司令部、閩北分區蘇維埃政府……在大安紅軍街上,一座座標誌著閩北蘇區輝煌歷史的革命遺(舊)址、紀念地和標誌物,無不向世人訴説著革命時期,大安曾點燃火種,建立閩北第一個蘇維埃政權的歷史。

  “我外公當過紅軍,外婆加入過紅軍婦女擔架隊和洗衣隊。”在大安義務講解革命史24年的張珍秀説,自己從小便沐浴在紅色故事中,像她這樣的革命家庭,在大安有很多。

  “在各個歷史時期,大安先後有310人參加紅軍遊擊隊,有一人親歷兩萬五千里長征,有12人擔任團級幹部,76人擔任地方縣(區、鄉)蘇維埃幹部。新中國成立後,大安被認定為革命烈士的有71人,被評為革命‘五老’的69人。”這些數據,深刻地印在張珍秀的腦海裏,24年來,她跑遍了大安村的每個角落,採訪“五老”,向黨史專家請教,歷時19年編撰了28萬字的《閩北紅色首府——大安》。

  張珍秀説:“作為義務講解員,我很驕傲,也希望能將紅色革命精神代代傳承下去,告訴大家和平的日子來之不易。”

【福建時間主推】【南平】【移動版】武夷山大安村:“大通安居”之地的“紅綠髮展”之道

  大安村裏的西溪成為遊人夏日清涼休閒的好去處。新華網發(吳玲邦 攝)

  而今,漫步在曾經地道出口處的西溪河畔,清澈的溪流潺潺流動著,遊人赤腳踩在溪邊的小石子上,或戲水打鬧,或拍照留念。

  溪兩旁,幾十棟新民居拔地而起、鱗次櫛比,綠樹成蔭、店舖林立,公共管理、治安防範、日常便民、醫療保健、義務教育、文化體育、養老幼托等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

  “2013年開始,我們對全長1.5公里的紅軍街進行改造,並修繕原有分散場館。”大安村黨總支書記江秀萍介紹,2012年,福建省實施《福建省促進革命老區發展條例》,大安村獲得5600余萬元財政扶持補貼,用於革命遺址修繕、基礎設施改造等工程。

  經過改造後的紅軍街,景象煥然一新,原先分散的基礎遺址,經過統一的修繕、保護、整合進行集中展示。同時,紅軍街充分考慮紅色旅遊的特點,按照歷史上“路路相通、戶戶相聯”的特點,打通各戶、各院之間堵塞的街巷、門戶、院墻,使紅軍街保留原貌,迴環相通,別有洞天。

  山有山色,水有水韻;村有村情,民有民風。隨著紅色景點的挖掘和開發,近年來,大安村以“紅綠”發展為突破口,打造“觀紅色、遊生態”的發展理念。江秀萍介紹,隨著紅色景點的挖掘和開發,眾多遊客前來參觀、旅遊,大安也成為多個單位黨團員的革命歷史教育活動基地、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基地、中小學生的夏令營基地。

  “遊人來了,村民們生活也有了新奔頭了。”江秀萍説,好日子來了,村民們開始忙活起來了,開餐館,辦民宿,種植土特産,生意越做越好,錢袋子也鼓起來了。

  2018年,全村開辦民宿27家、農家樂23家,接待境內外遊客70余萬人次,村集體經濟收入50.4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從2012年的7269元增長到12754元,先後獲評為“全國生態村”“福建省鄉村旅遊特色村”等榮譽稱號。

  對於大安村的未來,張珍秀信心十足:“想想當年那些為了革命事業而挖下地道的前輩們,再看到如今各地遊客在大安漫步,我相信,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大安村真的能大安。”

【福建時間主推】【南平】【移動版】武夷山大安村:“大通安居”之地的“紅綠髮展”之道

  雨後的大安村,村民在門前沙發上看書,狗慵懶地趴在路旁,這安閒的一幕是現在大安村的常態。新華網 張婷婷 攝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