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泉州:城鎮登記失業率連續18年保持全省最低

2019-08-20 12:09:27|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葛寧遠

  今年初以來,泉州就業形勢保持穩中向好。1—7月,城鎮新增就業6.32萬人,完成省下達任務數的59.74%;城鎮登記失業率1.27%,低於省定指標0.73個百分點,已連續18年保持全省最低水準。

  基礎性人才供需趨穩

  泉州建立一年兩次用工調查制度。在全年開展規上企業用工情況調查的基礎上,6月初,泉州在全市4600多家規上企業開展年中用工調查,共收回1740家企業調查問卷。1740家企業現有從業人員35.42萬人,企業平均用工規模為203.58人/家。今年初以來,共計新招員工7.14萬人。截至目前,仍有部分企業有進一步招工的計劃,主要計劃招聘一線熟練工。

  據泉州市第二季度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分析顯示,泉州市人力資源市場需求人數和求職人數分別為60291人和44946人,較去年同期分別增加13611人和11564人。“這表明泉州人力資源市場仍保持旺盛需求,但供需趨於平穩。用人需求比較集中的行業依次為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等。”泉州市就業人才中心負責人表示。

  泉州每年年終歲首都會出臺春節不停工一次性穩定就業獎補措施,今年還出臺招工穩工和用工調劑、生産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企業穩崗支持等多項措施,認真執行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穩崗補貼、降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和工傷、失業保險費率等政策。“我局始終把穩就業擺在首位,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僅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一項,今年就可發放約6800萬元。”泉州市人社局就業科負責人表示。

  “今年,泉州人社局還創新工作方式,多渠道搭建人力資源對接平臺,不僅參加當地的春風行動招聘會,還重點與當地的人力資源仲介機構對接。”泉州市就業人才中心負責人説。

  今年泉州實施兩個行動:“543招聘行動”,組織500家次規模以上企業赴省內外40個地區開展招工引才活動,力爭新引進3萬名以上崗位急需勞動力;“111行動”,引導100家以上規模企業與100所以上職業院校對接,達成畢業生就業意向1萬人以上。

  今年上半年,泉州已組織315家次企業赴省內外38個地區開展用工推介活動,與136家院校、人力資源機構開展對接,新引進泉州市外人力資源約2.8萬人。

  高層次人才不斷擴充

  近年來,在持續引進基礎性人才的同時,泉州也注重高層次人才的培養與引進。

  大力引進産業急需高校畢業生。今年泉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引進産業發展急需的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才1萬人”。為此,今年初以來,泉州出臺鼓勵産業急需高校畢業生來泉就業創業政策及配套措施,給予各種保障或補貼。

  泉州還從體制機制上推出一系列舉措。

  首次採取資格條件制認定高層次人才,首次把海外高層次人才納入認定範疇。去年,泉州新修訂的《高層次人才認定規定》,把光電、半導體、人工智能等“高精尖”産業人才納入認定範圍。目前,泉州已認定市高層次人才8670人;入選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選85人、省引才“百人計劃”47人、省引進高層次人才231人、省工科類青年專業人才392人。

  泉州還在全省率先探索開展企業自主評價人才工作。“對企業自主認定的高層次人才,給予同等享受泉州市高層次人才政策待遇。”泉州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説,2018年泉州確定31家納稅超千萬元的龍頭企業作為首批試點企業。目前,31家試點企業已認定273人為泉州市高層次人才。近期,將拓展至100家規上企業試點。

  此外,還在全省首創職稱直聘。職稱直聘打破職稱和學歷限制,直接為高層次人才、緊缺急需人才辦理職稱申報和崗位聘任。這被確定為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第二批改革創新舉措,在全省複製推廣。目前,泉州已直聘高層次人才13人,直接跳評正高級職稱14人,實行特設崗位管理18人。其中,2018年有11名非公企業高層次人才以無職稱或初級職稱直接(越級)獲評高級職稱。

  泉州鼓勵“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個項目、形成一個産業”,目前全市已建成“國字號”科研平臺16家、新型研發機構39家,院士、專家工作站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12家,省級以上人才平臺290個,聚集近七成高層次人才。(黃瓊芬 黃書毅 洪達 鄭其全)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