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泉州市區中山路變遷:從黃金商圈到古城“根魂”

2019-09-10 13:42:02|來源:泉州網|編輯:尹小兵|責編:葛寧遠

  一條中山路,半部泉州史。

  上世紀20年代初,為改善泉州古城長期閉塞、交通落後的局面,泉州拆城辟路,由知名華僑投資改造建成獨居南洋風格的南北大街,後為了永久紀念孫中山先生改名“中山路”。

  百年時光緩緩流淌,在這條路上留下了斑駁印記。於是,我們看到:羅馬式鐘樓、大上海理髮店、基督教泉南教堂、花橋慈濟宮、宋市舶司遺址、泮宮等不同年代的文物古跡相鄰相依;柱廊式騎樓下,手工藝品店、服裝店、特色小吃店等各色商鋪林立,而那些鑲嵌于騎樓墻上的老式商鋪匾額,仍在訴説著近代泉州“黃金商圈”繁華往事……

  年已近百的中山路,承載著海外遊子鄉愁記憶、鐫刻著泉州商業變遷、沉澱著泉州人文精神。為更好保護她,今年起《泉州市中山路騎樓建築保護條例》正式施行,對接正在實施的古城保護提升工程,這條百年老街區,將重新煥發生命力。

  □記者 顏雅婷

  商業繁盛 曾是泉州“王府井”

  自20世紀30年代形成以來,中山路一直是泉州人氣最足的商住街,並一度成為“黃金商圈”。

  上世紀50年代初,泉州市百貨公司成立,帶動了百貨商場商圈的崛起。“那時百貨商店經營的商品幾乎無所不包,不僅有各類生活用品,還售賣著國內外各式各樣的新潮商品。”原泉州百貨公司副經理、書記吳天助憶起往昔熱鬧場景時説,百貨商店是當時青年男女結婚選購婚慶用品必去的地方,經常看到排隊或是擁擠的人群。

  車馬輻輳,商業繁盛,而街道兩旁的柱廊式騎樓又可為行人遮陽避雨,也因此,中山路成為老一輩泉州人口中的“泉州王府井”。

  彼時,泉州名氣大、上規模的百貨業、圖書文具業、照相業、甘味業、藥業、金融業、制花業、電影業大多匯集在這條街上。黃同益綢緞紗莊、上海寶華鞋行、林萬昌籍鋪、南華泰洋貨、廣隆昌綢莊、董寶發華倫、健生新藥房、上海大華書店、羅克照相館、西方國工藝鋪、大上海理髮室……這些留存下來的“老字號”舊匾額,見證了中山路的繁華商業史。

  當時中山路的商業價值究竟有多高?一個以房騰租戶的真實故事,或許能讓大家對此有個感性理解。

  新中國成立後,中山路不少房子收歸國有。在市區某醫院工作的老泉州人陳醫生,一家人租住在中山南路一佔地面積60平方米左右的房屋裏,每個月租金一斗米。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為了減輕租金負擔,陳醫生將一樓店面轉租給人做鞋子生意,一家人住在二樓。沒過三五年,鞋鋪就靠著中山路旺盛的客流發了家。不久,中山南路資産探索私有化。鞋鋪老闆想買下這發跡地,跟陳先生商量具體事宜。結果是,陳先生一家退租以方便鞋鋪老闆購買店舖,作為補償,鞋鋪老闆另購置龍宮附近70平方米的商品房,贈予陳先生一家作為安置地。

  兩度整治 保護泉州“地標”

  “中山路就像一條璀璨的珍珠項鍊,串起古城的重要文物史跡,走在這裡就像翻閱一本厚重的書籍。”説起中山路,老泉州人如數家珍。

  貫穿古城南北的中山路,串起朝天門、泉山門、德濟門等城門遺址或舊址;匯集宋代以來各個時期的珍貴建築,羅馬式鐘樓、大上海理髮店、原為施瑯後花園所在地的基督教堂、花橋慈濟宮、秀才讀書的泮宮……中山路早已成為泉州一個很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承載了泉州的商脈、文脈,特別是騎樓建築,更體現了中西方建築文化的相互交流、碰撞與融合,體現了泉州人拼搏奮鬥、愛國愛鄉和包容開放的精神,是古城人民和海外僑親記憶鄉愁之所繫。

  2015年,中山路入選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然而,因年代久遠,中山路兩側部分建築出現外立面原裝修層損毀嚴重等情況。

  保護好中山路,就是保護泉州的“地標”。

  上世紀90年代,歷經風雨的中山路首次進行洗臉式整治。時任泉州市名城保護建設總指揮部副總指揮的周焜民,見證了新中國成立後的這次大規模古城區整治保護工作。據他回憶,1998年2月12日,根據市委、市政府的決定,中山路保護整治工作正式啟動。整治以保護為主、修舊如舊、繼承特色、保持完整風貌、沿襲歷史文脈為原則,充分考慮立面、騎樓內地面、天棚、店舖牌匾廣告、綠化以及市政方面的統一協調,對中山路進行“洗臉式”“嵌牙式”的整修。這一次整治,使泉州中山路整治與保護項目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1年亞太地區遺産保護優秀獎。

  以具體問題為導向,時隔13年後的2013年,泉州再次啟動中山路整治工作,重點保護原有立面及修繕騎樓天棚。

  活態傳承 保護古城“根”與“魂”

  中山路藏著泉州深厚的歷史文化,而建築成為過往歲月的承載物。如今,褪去了“黃金商圈”的光環,中山路傳統商業日漸式微、騎樓建築基礎設施落後等問題凸顯。老街區如何轉型?

  泉州不斷探尋保護和發展之路——

  近年來,泉州著力古城保護,“留形留人留鄉愁,見人見物見生活”,通過整體性保護、植入新業態,讓老街古巷煥發生機。2018年年初,首個泉州古城背街小巷“微改造”項目金魚巷改造完成,吸引了成千上萬遊客慕名前來“打卡”。

  同年底,作為古城生態修復城市修補“七個一”工程之一的中山路保護提升工程正式啟動,工程涉及建築風貌、景觀交通、市政基礎設施、夜景照明等方面,是一項整體修復提升的系統性文化工程。據有關部門介紹,保住老字號、植入符合中山路定位的新業態將是該工程的下一個重點。

  與此同時,呼應民眾對騎樓建築的關切,2018年,市人大常委會將騎樓建築保護納入立法計劃審議項目,通過地方立法,進一步規範騎樓建築的保護及日常維護管理,保護古城的“根”與“魂”。

  今年元旦起,《泉州市中山路騎樓建築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騎樓建築保護從此有法可依。我們期待著,在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共同努力下,不遠的將來,中山路商業活力和居民生活環境會得到明顯改善,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指數進一步躍升。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