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三明:做實“四篇文章” 紮實推進新時代新三明建設

2019-09-20 09:37:1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尹小兵|責編:葛寧遠

  國際在線福建頻道消息:9月19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三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據悉,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三明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三明地區生産總值達到2353.72億元,比1952年增長352倍,年均增長9.3%,其中1979年至2018年年均增長率為11%;2018年三明財政總收入為165.71億元是1952年的1555倍,年均增長11.8%,其中1979年至2018年的年均增長率為12.1%。

  據了解,三明地處閩西和閩西北,轄12個縣(市、區),總面積2.2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9萬人,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三明是中央蘇區核心區、新中國建成的重工業基地、林深水美的中國綠都、聞名全國的文明城市。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三明老區蘇區人民始終聽黨話、跟黨走,銳意進取、埋頭苦幹,新三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主要體現在四大成就:

  脫貧奔小康取得新成就。與建國初相比,人民生活日益改善,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三醫聯動”醫改經驗在全國推廣,城鄉居民收入由建國初期105元、56元增長到1978年410元、115元,再增長到2018年34874元、16581元,累計分別增長332倍、296倍。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三明持續加大扶貧攻堅力度,被列為國家扶貧改革實驗區,“348”精準扶貧機制在全國推廣,全市3.75萬戶10.55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經濟總量從1.03億元增加至2353.72億元、增長2273倍;交通由過去“路隘林深苔滑”,變成全國公路運輸樞紐城市,形成了“城市有機場、市域有快鐵、縣縣通高速、鎮鎮有幹線、村村通客車”的立體交通體系。

  工業化建設取得新成就。解放初期,三明的工業狀況是“小小三元縣,三家豆腐店,城裏磨豆腐,城外聽得見”。新中國建設時期,福建省委決定在三明建設省級重工業基地,建成了全省最大的鋼鐵、水泥、重型卡車等生産企業,形成了鋼鐵與裝備製造、新材料、文旅康養、特色現代農業四大主導産業。與建國初相比,三明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産值由1.01億元增加到460.45億元,增長455倍;第二産業增加值由0.06億元增加到1237.9億元,增長2.1萬倍;第三産業增加值由0.23億元增加到841.84億元,增長3707倍;三次産業比重由72.5:5.6:21.9調整為11.6:52.6:35.8。

  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就。新中國成立70年來,歷屆三明市委市政府堅持畫好“山水畫”,做足山水林田文章,通過持續深化林改,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三明80年代初推行林業股份合作制改革,實現“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被譽為中國林改小崗村;1998年三明啟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現“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黨的十八大以來,三明推進林業金融創新,在全國首創林權按揭貸款、福林貸等金融産品,實現“林業資源變資産、資産變資金”。目前全市林權抵押貸款120.1億元,佔全省總量的57%、全國的十分之一。林産加工、林下經濟、生態旅遊等産業加快發展。2018年三明接待遊客3312.6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30.33億元。

  精神文明創建取得新成就。上世紀八十年代,三明從解決群眾反映的“臟亂差”問題入手,持續開展“滿意在三明”系列活動,創造了全國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的樣板,連續兩屆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實現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雙豐收”,成為以“滿意在三明”聞名全國的文明城市。

  黨中央、國務院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和關心三明發展。目前,三明按照福建省委部署,全力發揮比較優勢,做實“四篇文章”,加快新三明建設的步伐,主要體現在:

  發揮中央蘇區優勢,唱響“風展紅旗如畫”品牌。三明是中央蘇區的核心區、中央紅軍長征的出發地、紅旗不倒的革命根據地、偉人革命的重要實踐地,紅色底蘊深厚、歷史貢獻突出,被譽為“風展紅旗如畫”的中央蘇區。一直以來,三明不斷把先烈先輩為之奮鬥的事業推向前進,加快老區蘇區振興發展。為此,三明梳理紅色故事,加強對反映當年三明革命鬥爭歷史的研究挖掘、收集整理,梳理了“紅軍挑夫”等100個紅色三明故事;講好紅色故事,三明在市直機關、企業、學校、各縣(市、區)開展“風展紅旗如畫”紅色故事宣講比賽2544場(次),近20萬人(次)受到教育洗禮;激勵紅色擔當,三明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把紅色文化作為各級黨組織、黨校等學習培訓的重要內容;助推老區蘇區脫貧奔小康,三明深入研究對接中央、省裏蘇區政策,爭取政策項目資金支持,今年來,全市共向上爭取各類轉移支付資金130.92億元,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稀土産業園建設項目獲國家有關部委支持。

  發揮老工業基地優勢,推進“老樹發新枝”。三明先有工業後建城市,1957年開始“小三線”建設,現在形成了11個門類、37個行業的綜合工業體系,鋼産量佔全省1/4、載重汽車産量佔全省1/5,2018年工業總産值4485億元。為此,三明採取“一企一策”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按照優惠與貢獻對等原則,與三鋼等49家龍頭企業簽訂“一企一策”扶持政策或備忘錄,有效激發企業內生動力,新增建設項目44個、總投資282.9億元,新策劃産業鏈項目30個、總投資123.1億元;三明採取“一業一策”培育壯大主導産業,出臺支持鋼鐵與裝備製造、新材料、文旅康養、特色現代農業四大主導産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年內四大主導産業産值可分別達1330億元、135億元、750億元、1550億元;三明採取真招商招真商,立足新區位、新資源、新消費,瞄準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開展精準招商、産業鏈招商,1-7月全市新增落地億元以上項目95個、總投資231億元;三明多措並舉激發企業家活力,如表彰突出貢獻企業家和突出貢獻企業、地方財政貢獻大戶企業,形成全社會尊重優待企業家的良好氛圍。

  發揮綠色生態優勢,打造“中國綠都·最氧三明”品牌。三明全市森林覆蓋率78.14%,空氣、水、土壤品質均居全國前列,負氧離子含量是全國平均水準的3.4倍,2018年全市人均預期壽命79.61歲,分別比全國、全省高2.61、1.77歲。為此,三明發揮“林深水美人長壽”優勢,大力發展文旅康養産業,以生態産業化補強第三産業短板,主要體現在:整合資源爭取支持,三明整合生態資源、文化資源、旅遊資源、行政資源,爭取設立一批國家級、省級醫養、培訓、研學基地;三明策劃項目培育業態,三明把握消費轉型升級機遇,發展康養旅居、生態研學、醫養結合、森林體驗等康養業態;三明協同推進拓展市場,三明編制全域森林康養産業總體規劃,與北京林業大學、中國林業産業聯合會、首都醫學科技大學宣武醫院等單位對接,合力推動森林康養與健康、培訓、研學産業深度融合發展。依託林博會舉辦森林康養論壇,申辦全國性森林康養年會。

  發揮文明城市優勢,提升“滿意在三明”品牌。三明是全國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發源地。進入新時代,三明推動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再提升,主要體現在:加快補齊教育短板,出臺基礎教育高品質發展14條措施,加快市實驗小學綠岩校區等11個教育補短板項目建設;推進老舊小區微改造,抓好11個老舊小區微改造工程,推進柴火間拆除、加裝電梯、拆墻透綠、小區綠化美化等;解決城市“臟亂差”問題;開展停車難、農貿市場整治難等城市管理“五難”問題治理攻堅行動,加快市區58條背街小巷、徐碧舊改等城中村改造提升,持續推進城市黑臭水體、垃圾等環境整治;抓好城市相對貧困人口解困工作,三明探索形成城市困難家庭“347”幫扶工作機制,幫助450戶642人實現增收脫困;養成市民行為規範,三明對臟亂差、不文明現象等問題,通過政務公開、媒體曝光、與個人徵信體系掛鉤等方式,讓講文明、守規則、有秩序成為社會風尚;發動群眾共建共治共享,三明建成“e三明”政務服務平臺,連接醫保、社保、公積金辦理等51項便民服務,開通教育學歷證明等21項全程網辦事項,下個月擬再上線15項。(文 王禮林)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