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寧化深化體制創新 搏擊新的航程

2019-10-30 15:17:55|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葛寧遠

寧化深化體制創新 搏擊新的航程

  寧化城區(伊世海 攝)

寧化深化體制創新 搏擊新的航程

  方田村幸福院,老人在用餐(劉才恒 攝)

寧化深化體制創新 搏擊新的航程

  淮土鎮團結村發展小黃瓜産業助力貧困戶增收 (賴全平 攝)

寧化深化體制創新 搏擊新的航程

  寧化河龍貢米産區(黃尉鋒 攝)

寧化深化體制創新 搏擊新的航程

  寧化縣城東小學(陳建林 攝)

寧化深化體制創新 搏擊新的航程

  石壁鎮楊邊村美麗鄉村建設景象(陳建林 攝)

寧化深化體制創新 搏擊新的航程

  寧化河龍貢米收割場景(羅旺水 攝)

寧化深化體制創新 搏擊新的航程

  經過治理後的寧化水土保持科技園(劉才恒 攝)

寧化深化體制創新 搏擊新的航程

  治平畬族鄉雞公崠風電項目(李長金 攝 )

  深秋時節,走進寧化,處處生機盎然,涌動著發展的熱潮。工業園區裏,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田野山林中,有忙碌的身影和蓬勃的産業;莽莽青山,一片翠綠,讓人陶醉其中。

  5年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寧化縣堅持高品質發展落實趕超,加快建設“機制活、産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寧化。

  在機制活方面,寧化縣大膽探索、深入體制創新,重點推進社會關心的焦點、政府關心的重點、群眾關心的熱點等一系列改革事項,探索實踐了一批可推廣、可複製的改革試點經驗。

  “348”精準扶貧工作機制、“三全三扶一檔”教育精準扶貧模式、“四化”農村養老服務模式、“小學打基礎、初中練好腰、高中求突破”山區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模式、“48字水土流失治理機制”……這些體制創新亮點紛呈,激活了縣域發展的一池春水。

  精準脫貧 不落一戶

  清晨,寧化濟村鄉三村,貧困戶陳一秀起床查看蜜蜂,前年底,她通過養蜂脫貧,對今後的日子,她很有信心。夜幕降臨,在淮土鎮的南方牧業有限公司打工的貧困戶張清承下班,每月的工資讓曾經貧困的家庭越來越寬裕……

  一幕幕變化背後,是寧化縣幹群決勝脫貧攻堅的決心與篤行。

  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下一個人。寧化是全省23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針對以往貧困戶底數不清、扶貧資金和項目指向不準等問題,2014年,寧化縣探索建立了“348”精準扶貧工作機制並在全省推廣。幹部結對幫扶“六個一”“四自問”“六看六抓”等“組合拳”又快又準,大大加快了脫貧攻堅進程。

  一場以精準扶貧為關鍵和重點的脫貧攻堅戰役在寧化全面打響。

  為實現摘掉貧困縣“帽子”的目標,寧化縣在精準施策、精準推進、精準落地上見實效。

  ——強化保障真扶貧。抓醫療保障,在全面落實省市大病救助、特殊病種精準醫療扶貧疊加政策的基礎上,出臺政策對個人承擔部分再報銷50%。2017年以來,共為2659人兌付醫療疊加保險補助554.7萬元。抓教育保障,2016年探索創建了“三全三扶一檔”教育扶貧工作機制,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資助全覆蓋。截至2019年9月,幫助332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幼兒實現“零保教費”入園,幫扶建檔立卡大學生897人次,發放縣級助學金653.2萬元,累計辦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3253筆,金額2350萬元,幫助160名建檔立卡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抓住房保障,積極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和危房改造項目。2016年以來,累計搬遷安置6390人,其中,國定貧困2964人、省定貧困915人。同時,對643戶貧困戶進行危房改造,確保住房安全有保障。抓兜底保障,將因病、因殘等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按政策納入低保統籌。2019年7月將農村低保標準線從原來的6144元提高至6456元,2019年1—10月共為農村低保對象2234戶5276人發放低保金2137.31萬元、為特困人員590人發放救助金605.52萬元。

  ——擴大增收真脫貧。在村集體收入增收方面,從2017年起,將47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村集體收入增收試點資金2350萬元按年化收益率8.4%,投入縣城市經營公司、縣水電開發公司等國有企業,村年均受益4.2萬元;對174個種植煙草的村實施煙葉稅返還政策,其中返還6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煙葉稅每年426萬元,平均每個貧困村增收6.5萬元以上;對自有收入低於5萬元的非建檔立卡貧困村實施土地增減掛鉤投資收益政策,徹底消除空殼村。農民增收方面,突出發展“兩米兩茶一稻種”特色産業,帶動2000余個貧困人口實現增收脫貧。堅持就業培訓脫貧一批。深入開展“雨露計劃”和客家小吃、家政服務等技能培訓,幫助貧困“兩後生”完成學業119人、培訓2000余人次。2018年,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就業1295人;堅持“托底增收”脫貧一批。針對“無勞動能力、無發展産業”的兩無人員,堅持實施土地量化折股、資源資産性收益扶貧。2016年以來,全縣實施上述項目196個,累計整合各類扶貧資金5600余萬元,2100余個貧困人口獲得分紅400余萬元,平均每人每年增收600余元。

  截至2018年底,全縣210個行政村村集體收入均在5萬元以上,7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已摘帽退出64個,建檔立卡在冊貧困人口已全部實現脫貧。

  老有所養 少有所學

  寧化縣農村老年人口有5.3萬人,佔全縣老年人口的84.1%,農村養老形勢嚴峻。

  近年來,寧化縣開展農村養老服務改革,探索實踐“四化”農村養老服務模式,讓老人在幸福院過得舒心。在第十九次全省民政會議上,寧化縣作典型經驗發言。

  寧化縣率先在全省開展農村養老服務中心民非組織登記,分兩批登記成立38個農村養老服務中心,著力破解養老服務場所無人管、不會管、沒錢管等問題,實現幸福院管理組織合法化、資金管理規範化。

  在方田村幸福院裏,老人過得很舒心。這裡實行生活互助化。70歲以下老年人共同結對幫助其他體弱多病老年人,幫助解決勞作、就醫等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推行用餐互助,貧困戶、低保戶實行免費午餐。老人娛樂本土化,開展祈劇、木偶戲等傳統藝術表演,還有唱山歌、紅歌,體驗木活字印刷技藝等,讓老人其樂融融。老人們還享受到專業社工的服務。縣政府安排資金65萬元,通過公開招標購買葛藤凹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專業服務,重點為方田等4個鄉鎮的高齡、失能、半失能、獨居對象等高風險老人提供關愛服務。幸福院裏習俗文明化。養老服務中心會員每年繳納10元會費,60歲以上逢十的老人,重陽節由服務中心組織在幸福院集體祝壽。會員每年繳納1元互助款,會員去世由中心組織追悼儀式。

  如今,這一模式已在16個鄉鎮推廣,幸福院成為老人的“樂園”,到幸福院參加活動的老人越來越多。

  老有所養,少有所教。

  近年來,寧化縣進一步增強教育發展要素保障,打造特色名片,完善激勵機制,全力推進基礎教育更高品質、更高水準發展。

  在發展要素保障上,2016—2018年,縣財政投入教育支出分別為4.7億元、5.14億元、6.28億元,分別增長11.29、10.25、22.7個百分點。爭取省上改薄資金4953萬元、縣配套2882萬元,建設校舍等6.51萬平方米。出臺學校佈局專項規劃,加快城區擴容和鄉村學校建設,城區新增學校9所、小區幼兒園6個,增加學位13775個;鄉鎮新改擴建學校4所、獨立公辦園8所,設學前支教點73個。

  寧化縣努力打造“書香”“墨香”兩張名片。縣裏建設“閱讀長廊”“書吧”“圖書角”800余個。開展“主題閱讀”“閱讀考級”“經典誦讀”和“名著精讀”等系列活動。以“互聯網+”閱讀,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閱讀量人均達38本。在書法名片上,建設書法專用教室36間,推行中小學生每天練字20分鐘制度。創建省級以上書法教育“示範學校”和“實驗學校”11所,成為福建首個、全國第5個“國家書法教育示範區”。

  在教育品質上,寧化縣深化“適合教育”,探索十二年“一盤棋”發展模式,堅持“小學打基礎、初中練好腰、高中求突破”,構建“點鏈片”三維發展一體化品質體系。即選準“突破點”,在各階段教育打造龍頭學校;打造“教育鏈”,打造各學段、年段品質銜接過關“教育鏈”;形成“協作片”,以片區協作共同體等推進城鄉品質整體提升。

  寧化縣創新“正向激勵”機制,出臺《葛藤人才行動計劃》等系列激勵政策,不斷提高教師待遇,實行“多教多酬”“優教優酬”“差別考核”等,讓老師們的工作勁頭更足。

  一系列“組合拳”推進教育高品質發展。2015年以來,全縣中高考品質連年位居全市前列,考取“985”“211”院校334人、872人,其中清華、北大有15人。省、市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現場會、全市初中教育工作會先後在寧化縣舉行。

  水土治理 青山更綠

  在寧化淮土鎮,林木綠意盎然,鳥兒振翅飛翔,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景象,不斷展現在人們眼前。

  多年前,寧化全縣水土流失面積52萬畝,佔縣域總面積的14.8%,紫色土流失面積大而集中、流失程度強烈、治理難度大,被列為省一類水土流失治理重點縣,而西部的淮土、石壁等鎮則是治理難中之難。

  2012年以來,寧化縣推進實施48字水土流失治理方針,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76.5萬畝(其中23.7萬畝屬於重復治理鞏固面積),水土流失面積佔縣域總面積比例由2011年的14.8%減少到2018年的9.8%。

  這份沉甸甸的綠色發展成績單,來之不易。

  治理任務艱巨、財力薄弱的情況下,如何破解治理難題?

  公司運作、大戶承包。寧化縣財政出資500萬元,註冊成立國有獨資水保生態建設公司,帶動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治理,引進厚德等14家民營企業、培育16戶種植大戶承包5.1萬畝水土流失地進行規模化集約開發。

  土地流轉、農戶入股。探索了水土流失治理與油茶産業相結合、撬動民間資本參與水土流失治理的新路子,將分散承包經營的山地集中轉租到村集體,引進承包大戶成片治理開發,引導農戶以山地、油茶林等入股,實行“確保基數、增産分成”的利益分配機制。目前,已引入社會資本1.5億元,承包水土流失地8.7萬畝,石壁、淮土等水土流失重點鄉鎮已入股農戶1.1萬戶,佔總戶數的70%以上。

  管住柴刀、以電代柴。對水土流失區農戶實施燃料補助工程,引導群眾以電代柴,讓群眾心甘情願“收起柴刀”,2012年以來累計發放補助3300萬元,相當於使用薪柴5.9萬噸,約為7600公頃林地一年的生産量,所保護林地相當於同期完成的水保林面積的3倍。

  ……

  寧化全力打好水土流失治理攻堅戰,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治理區內的植被覆蓋率從65%提高到81%以上,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4.81%,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增加了農村就業機會,有力推進了脫貧攻堅進程。

  風好正是揚帆時,不待揚鞭自奮蹄。一系列體制機制的創新,為寧化奮力奏響高品質發展的新樂章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寧化人民不忘初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囑託,在建設“機制活、産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中取得新成績、作出新貢獻。(劉才恒)

  “348”精準扶貧  工作機制

  “三步工作法”(一申請、兩比選、三公示)精準識別貧困對象、“四因四缺分類法”(“四因”即因病、因殘、因學、因災;“四缺”即缺技術、缺資金、缺勞力、缺動力)精準分析致貧原因、“八種幫扶模式”(結對幫扶型、入股分紅型、基地托養型、資金互助型、資産盤活型、創業培育型、訂單帶動型、搬遷改造型)。

  “三全三扶一檔”  教育扶貧

  “三全”即全員參與、全面覆蓋、全程管理,“三扶”即扶志、扶智、扶助,“一檔”即建立學生成長檔案。

  48字水土流失  治理方針

  政府主導、群眾主體,公司運作、大戶承包,土地流轉、農戶入股,單位包乾、社會參與,全面封禁、分類治理,長效管護、惠及民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