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廈門走出一條特區特色的城市文明法治之路

2020-08-05 10:07:25|來源:廈門網|編輯:尹小兵|責編:胡曉萌

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廈門走出一條特區特色的城市文明法治之路

  廈門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抓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圖為筼筜湖。(本報記者王火炎 航拍器攝)

  海之濱,大廈之門。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詹文)這座城市用翻天覆地的滄桑巨變、鮮明靚麗的文明底色驚艷世界,蟬聯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比翼雙飛,被習近平總書記讚譽為高素質高顏值之城。

  廈門這張“燙金名片”背後,離不開法治的護航。近年來,為深入推進爭創全國文明單位,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及其機關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牢記總書記的囑託,鍥而不捨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融入地方法規、貫穿法治實踐,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精準解決城市文明領域突出難題,進而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走出一條具有特區特色的城市文明法治之路。

  社會文明

  精準解決道德領域的突出問題

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廈門走出一條特區特色的城市文明法治之路

  斑馬線禮讓行人蔚然成風。 (本報記者蘇 媛攝)

  8月1日,市民孟先生開車經過金尚路與金湖路交叉口時,因接聽電話被民警攔下。

  “您違反了新交規第四十六條第一款第五項,‘觀看視頻或者以手持方式使用電話及其他電子設備的,處以二百元罰款。’”民警開出了200元的罰單,並扣2分。孟先生直言,“這處罰在理,認了。”

  當天,《廈門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廈門經濟特區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規定〉的決定》開始實施。僅3小時,民警在上述路口便查處“駕駛機動車時以手持方式使用電話”的違法行為11起。

  新修訂的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規定,被視為2017年10月1日起實施的《廈門經濟特區促進社會文明若干規定》的又一個有力補充。這個全國首部系統性社會文明法規實施3年來,被稱為“帶牙齒的法規”,有效治理了類似行人闖紅燈、機動車斑馬線上不禮讓行人、在禁止吸煙場所吸煙等長期以來被認為屬於道德領域的不文明陋習,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的肯定。

  此前,這類陋習早有明文禁止,但很長一段時間,由於法不責眾、執法能力不足等原因造成執行難,單純的口頭教育收效甚微。面對這個普遍性的城市難題,市人大常委會以問題為導向,精準立法,將正向激勵與反向約束相結合,採取負面清單做法,將具有廣泛社會共識、有一定社會危害性、在一定時間內集中力量整治可以達到效果的九大不文明行為列入重點治理清單,明確執法,細化罰則,提高法的剛性。

  駕駛機動車未按規定避讓行人,條例按不同程度,細化了4種階梯式處罰標準,比如“行經人行橫道未減速行駛的,處以一百元罰款”“行經無交通信號燈控制的人行橫道,遇行人正在通過時未停車讓行的,處以三百元罰款”(第三十八條)。行人通過路口或橫過道路未按規定通行,也按不同情況,細化了6種階梯式罰則。

  法規通過後,市政府迅速出臺配套措施,在全國率先制定首個專門用於文明行為、不文明行為記錄的系統,明確責任分工加強執法力度。市人大常委會不斷跟蹤檢查,監督法規落地見效。在文明法規護航下,教育與執法走向常態化、長效化,僅2018年,廈門交警便查處機動車斑馬線不禮讓行人違法行為5萬多起。

  “在沒有紅綠燈的路口過馬路,車輛會提前停下,很多司機還招手示意讓我先過。”一位遊客不久前在網上發帖,談到對廈門的印象。目前,廈門公交車禮讓率達99%以上,計程車禮讓率接近90%,機動車斑馬線禮讓行人已成為廈門城市文明的一張靚麗新名片。文明交通持續提升,廈門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連續三年下降,每年都下降30%。

  促進社會文明若干規定、軌道交通條例、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規定……這些年,多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內核的法規陸續出臺,精準解決道德領域的突出難題,政府強有力保障實施,由“軟性要求”轉化為“剛性規範”,有效縮短了文明行為的養成時間,增強了市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和約束力。

  禁止“在車站付費區、列車內進食,但嬰兒、病人飲食除外”,禁止“在車站、列車內起鬨、躺臥、踩踏座椅、追逐打鬧、大聲喧嘩、乞討、賣藝等擾亂乘車秩序以及其他阻礙、影響乘客順暢通行的行為”(第三十六條)……全票通過的《廈門經濟特區軌道交通條例》,不僅構建起全方位全過程安全保護體系,同時對地鐵內的不文明行為進行規範。一邊是對不文明乘車行為的教育處罰,一邊是應運而生的地鐵志願服務驛站、首批地鐵文明示範站、愛心車廂、愛心服務卡,法治與德治同時推動乘車文明水準的提升。

  生態文明

  以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廈門走出一條特區特色的城市文明法治之路

  生活垃圾分類成為廈門城鄉生活新風尚。(本報資料圖)

  “一城春色半城花,萬頃波濤擁海來。”“抬頭仰望是清新的藍,環顧四週是怡人的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廈門生態環境的讚譽。

  這些年,廈門密集出臺了多部與生態文明領域有關的法規,用法治精心呵護藍天綠水,匯聚起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合力。

  每天早上,瑞景公園小區,居民都會拎著一大箱廚余垃圾到換購點,兌換蔬菜或日用品。居民拎來的箱子,是專門的發酵箱,廚余垃圾倒入,撒上菌糠,分解發酵後得到的有機肥可以用來種植無公害蔬菜,變廢為寶。

  2017年9月10日,全票通過的《廈門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實施,廈門在福建首開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先河。辦法第六章規定,“隨意傾倒或者堆放生活垃圾的”,“對個人處以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拒不改正的,處以一千元罰款”,而未按規定分類投放,拒不改正的,個人最高將被罰500元。這不是説説而已,是真罰。2019年以來,廈門全市城管執法部門對違反辦法的單位和個人開具3391份執法文書,實施行政處罰2251起。

  “懲罰不是目的,法規堅持懲罰與激勵並舉,通過法治手段培養市民垃圾分類的習慣,提高環保意識和生態文明理念。”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員郭曉芳説,辦法第四章專章規定了促進措施,比如“有關單位可以通過兌換積分獎勵等方式引導個人正確分類投放生活垃圾”。

  從最初的提倡到立法強制實施,垃圾分類如今在廈門已成為市民的日常,成為全社會的行為習慣和文明風尚。全市垃圾分類知曉率達100%,參與率90%以上,準確率80%以上。自2018年以來,在住建部對全國46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工作情況通報中,廈門連續七個季度名列第一,垃圾分類工作全國領先,形成“廈門模式”。

  實行強制垃圾分類後,全市垃圾日産量增長趨緩,垃圾焚燒發電量提高30%以上,日收集廚余垃圾全部得到資源化處理。全市已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的垃圾分類工作體系。去年8月,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到廈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情況調研,認為廈門的垃圾分類立法,符合地方實際,符合立法規律,取得顯著成效,為國家立法進行了先行探索,發揮了“試驗田”作用,形成可複製推廣的經驗和做法。

  今年5月1日起實施的升級版《廈門經濟特區筼筜湖區保護辦法》,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廈門工作期間對筼筜湖整治提出的20字方針的重要舉措,用法治守護城市綠肺和城市會客廳,有力助推“兩高兩化”城市建設。

  歷經五審、不斷打磨的《廈門經濟特區園林綠化條例》,被稱為“廈門史上最嚴的園林綠化指標控制條例”,強化全過程全鏈條的制度設計和監管,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廈門市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依法推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動員全市人民共同參與生態環保事業,匯聚起強大合力。

  開展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專題詢問工業廢水治理情況,加強環境執法監管,推動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在嚴密法治助推下,廈門的生態文明建設持續走在全國前列,獲評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第一個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生態文明指數居全國第一,達到世界先進水準。今年前四個月城市空氣品質優良率為100%,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名並列第一。

  文化建設

  守護城市的“根”與“魂”

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廈門走出一條特區特色的城市文明法治之路

  “女王皇冠上的寶石”鼓浪嶼一角。 (本報記者鄭曉東 攝)

  “黨的十九大將‘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作為堅定文化自信的一部分寫進報告中,用法治讓寶貴遺産綻放新時代光彩,是我們的一項重要任務。”市人大教科文衛委主任委員陳李升説。

  鼓浪嶼被習近平總書記譽為“女王皇冠上的寶石”。去年7月8日,《廈門經濟特區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産保護條例》正式實施,這是繼2012年出臺《廈門經濟特區鼓浪嶼文化遺産保護條例》後,市人大常委會再度為加強鼓浪嶼文化遺産保護專門立法。

  面積不到2平方公里的鼓浪嶼,每年接待遊客達1000多萬。二元管理體制下執法效果不好,為這座世界文化遺産帶來諸多煩惱。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員李本年説:“條例從制度上處理好市與區的縱向關係、市直各部門的橫向關係,把遺産保護區的行政執法權歸一個部門行使。”“升級版”條例優化整合了鼓浪嶼管理體制,建立長效保護機制,讓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産“活起來、傳下去”。

  條例還詳細列舉了多項禁止在遺産區內從事的影響市容環境和公共秩序的行為,尤其對各類燒烤直接亮出“紅牌”,全島嚴禁。為確保法規有“牙齒”、有剛性,條例加大了行政處罰力度。跟其他同類遺産地相比,在鼓浪嶼實施的同類違法行為,處罰標準提高了3倍-5倍。

  今年6月1日起施行、獲全票通過的《廈門經濟特區閩南文化保護髮展辦法》,是我國首部地方文化保護專項法規,系統構建起全面、科學、有效的閩南文化保護體系,既守護城市文脈,又讓傳統文化優秀基因更好融入現代生活,用“硬手段”支撐閩南文化保護髮展的“軟環境”。

  老字號是一座城市獨特的文化符號,《廈門老字號保護髮展辦法》創兩項全國第一:全國首部由代表聯名提出並列入人大常委會議程審議通過的法規,全國首部促進老字號保護與發展的法規。對於保護老字號,傳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和技藝,具有重要促進作用。辦法實施後,成功申請廈門老字號的商事主體達到上百家。

  市人大常委會以立法為重要載體,有效傳承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涵養城市文明,守護城市的“根”與“魂”,不斷增強群眾的文化自信,塑造富有魅力的文明城市特質。

  經濟建設

  助力營商環境優化推動高品質發展

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廈門走出一條特區特色的城市文明法治之路

  市民前往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綜合服務大廳社會信用信息服務窗口,諮詢了解信用情況。 (本報記者王協雲攝)

  “城市高品質發展,離不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發力。”市人大財經委主任委員陳永茂説,這些年,我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的要求,用法治推動兩種文明比翼雙飛。

  全票通過的《廈門經濟特區社會信用條例》,用法治搭建起約束框架,培育和提升全社會的守信意識。條例第十九條、第二十條,分別對守信、失信的社會信用主體,明確激勵、懲戒措施。比如激勵方面,“對自然人在教育、就業、創業、社會保障等方面給予支持和便利”,懲戒方面,“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限制進入特定市場、行業或者開展相關業務活動”。

  在立法的推動與引導下,守信已成為很多廈門人引以為豪的身份標簽。20余萬廈門人註冊了個人信用“白鷺分”,許多廈門人在朋友圈曬出自己的信用分,比比誰的信用高。全市圖書館累計免押金借書100余萬冊,未出現一例違約現象。廈門,成為全國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法規為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信用制度支撐。

  一部盯住“隱形”于這座城市地下民生設施的法規——《廈門經濟特區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管理辦法》,規範了地下管廊的規劃、建設、運營、維護等制度,特別是對老城區鋪設地下管廊做出特別規定,為打造管廊建設和管理的“廈門模式”奠定了堅實的法治基石,讓城市管理像繡花一樣精細。

  正在審議《廈門經濟特區知識産權促進和保護條例》《廈門經濟特區地方金融條例》等法規,對海絲戰略支點城市建設等開展監督,專題詢問千億産業鏈、鄉村振興戰略、高素質創新創業之城情況,開展高新技術産業園區條例、促進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建設若干規定執法檢查,推動放管服改革……這些年,市人大常委會用法治推動物質文明建設,有力助推城市高品質發展。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