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輿情智庫    
生態文明建設“泉州樣板”:高顏值刷新發展高品質
2020-11-03 09:51:13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胡曉萌

  原標題:以生態高顏值刷新發展高品質 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泉州樣板”

生態文明建設“泉州樣板”:高顏值刷新發展高品質

  永春南星溪清新流域

生態文明建設“泉州樣板”:高顏值刷新發展高品質

  桃溪流域花石段

  “護衛泉州海岸線檢察聯盟”成立,探索海洋環境生態修復模式,合力構建海洋生態立體聯動的司法保護體系;“五留”煥活力,晉江在全國縣級首推村莊“兩規合一”,鄉村實現興和美;石獅探索綠色金融新模式,創新污水排放量金融標的;綠了青山富了百姓,永春縣重點區位商品林贖買改革試點顯成效;安溪縣在全省首創“山長制”,深入實施森林培育保護與生態治理修復各項措施……

  環境就是民生,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近年來,泉州篤定踐行“兩山理論”,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初心使命,立足城市功能定位,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資源特點,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為抓手,積極創新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在GDP連續21年領跑全省的同時,持續推動生態文明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泉州先後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十大宜居城市、國家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市本級和10個縣(市、區)先後獲得國家生態市、縣、區命名,德化縣、永春縣、鯉城區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區),全市建成111個國家級生態鄉鎮、1659個市級以上生態村,真正走出了一條生態“高顏值”、發展“高品質”的道路。

  堅持高起點謀劃

  生態建設提上“新高度”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以“頂層設計”總攬全局。2016年,正式成立以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工作,同時下設辦公室挂靠在市發改委。領導小組從具體市情出發,立足高站位,制定出臺《泉州市貫徹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的意見》,以高標準提出目標、重點任務以及42項改革成果清單,從重點任務深化,推進改革任務,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泉州樣板”。

  目前,市河長制、垃圾分類、流域補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自然資源資産審計、晉江市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晉江市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永春全域生態綜合體模式、永春生態産品市場化改革、永春縣空間規劃等多項改革經驗獲省上乃至中央複製推廣,環境事件應急管理工作機制、生態連綿帶、山長制等多項泉州特色改革任務初顯成效。

  堅持最嚴格管理

  建章立制架起“警戒線”

  立法填補空白。為保護內溝河生態環境和傳統風貌,2018年元月1日,《泉州市市區內溝河保護管理條例》正式施行,通過立法為加強泉州市區內溝河管理創造有利條件,真正發揮內溝河的防洪、排澇、景觀等綜合效益。晉江、洛陽江是泉州的重點流域,更是當地生産、生活、生態用水的主要來源,流域面積佔泉州地域面積的54%。其中,福建向金門地區供水水源就是來自晉江流域。為守護好民眾的“生命之源”,2019年11月,《泉州市晉江洛陽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應運而生,牢牢守住了水環境品質“只能更好、不能變壞”底線,為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從“無人守”到“兩頭護”,如今,河長制已經成為泉州市河湖管護的重要抓手,成為改善提升生態環境的重要推手。泉州全面推行河長制,實行一把手負責制,構建“三級五層雙河長”組織體系,從區域到流域、從大江到小溪、從湖庫到溝塘全覆蓋,市級、11個縣(市、區)、泉州臺商投資區及163個鄉鎮均設立河長辦,1503個行政村落實河道專管員,層層落實責任,變“九龍治水”為“河長治水”,實現河湖管護日常化、制度化,打破水環境治理困局。2019年,泉州成立全省首個河長學院——泉州河長學院,河長們“充電加油”有了新的助力。

  同時,泉州整合生態環境部門及自然資源規劃、農業農村、水利、林業等部門的相關行政執法權,實行“局隊合一”體制,推進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並嚴厲打擊環境污染犯罪,逐步完善生態司法保護機制。2016年以來,審結各類涉生態環境刑事案件405起、民事案件143起,立案偵查污染環境刑事案件148起,批准逮捕各類破壞生態資源刑事犯罪案件171起231人。此外,逐步完善農村環境治理體制機制。2016年以來完成投資36.89億元,完成1219個村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完成18萬戶三格化糞池新建改造任務。全市累計1889個行政村建立生活垃圾治理常態機制,預計年底實現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全覆蓋。

  堅持人民為中心

  綠色福利答好“民生卷”

  泉州堅持生態優先、民生優先戰略,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為目標,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和經濟社會可持續性發展。經過五年來的不懈努力,不少“十三五”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超進度完成。其中,2019年全社會綜合能源消費總量達3533.13萬噸標準煤,比2015年增加276.27萬噸標準煤,優於“十三五”能耗增量控制目標序時進度19.95個百分點;2019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54%,單位GDP能耗“十三五”累計降低21.09%,比“十三五”目標任務多下降了5.09個百分點;2019年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25立方米,2019年萬元國內生産總值用水量為28立方米,雙雙提前完成“十三五”控制目標。

  同時,建立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框架體系,推動水資源管理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從以開發建設為主向建設節約保護並舉轉變,從低效利用向節約高效轉變,讓循環經濟發展的“國字號”走在全省前列。

  這幾年,泉州市深耕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完善,出臺《泉州市關於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意見》,力爭到2020年,實現流域、森林、海洋、濕地、耕地等重點領域和禁止開發區域、重點生態功能區等重要區域生態保護補償全覆蓋。流域生態補償方面,持續提高上游縣(市、區)處置補償資金的自主權,補償資金從最初的每年2000萬元增加到現在的每年3億元,累計下達流域資金17.55億元;森林生態補償方面,開展永春縣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試點,截至2019年,共完成贖買(租賃、補償)林地林木1.2萬畝,林農直接受益超過3146萬元,實現“生態得保護、林農得利益”的雙贏目標。

  堅持多面開花

  生態底色繪就“泉州藍”

  描繪最美特色全景。從生態底色好,到綠色發展強,靠實業立市的泉州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勇於破題製造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規律,開展製造業轉型升級與生態文明建設正向互動,初步總結出泉州“三全六化”模式特色經驗(即通過實施全方位規劃統籌、全鏈條生態提質和全社會協同共建的“三全”路徑,形成集約化、創新化、低碳化、協同化、共享化和開放化的“六化”特色經驗),實現了製造業轉型升級與生態文明之間良性互促的目標,走出了一條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借鑒經驗的生態文明之路。

  建設最美生態空間。三大山脈“蔭”城、兩大水系和海灣“潤”民是泉州生態環境一大特色。2017年年底開始,泉州提出了建設“生態連綿帶”的構想,先行先試,以生態連綿帶為抓手,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打造山水田園城市。目前,環泉州灣區域22個生態連綿帶示範項目已全部鋪開,讓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滿足群眾對城鎮生態空間的需求。

  打造最宜治理模式。2019年,全力打好“流域綜合治理、最美縣城創建、全城植綠”組合拳的永春全域生態綜合體模式,被選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第三批改革成果並複製推廣。業興、民富、水清、林綠、景美、韻醇,永春在不斷增強生態系統功能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力行水土流失治理與生態、經濟、社會發展互促共進,堅持水土保持監管新模式,2018年,泉州南安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天地一體化”監管系統,經過長效治理,水土流失率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48.41%下降到如今的15.72%。以“截污控污、水質向好”為落腳點,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等系統治理,探索建設清新流域模式,圍繞“清新流域、生態兩岸、富美鄉村”的目標,精心打造樣板工程建設體系,初步形成“六個結合”“六個避免”泉州市清新流域工程建設經驗。已建成的德化蕉溪、永春霞陵溪和南星溪、安溪虎邱溪等示範工程,受到周邊群眾一致好評。

  堅持績效論英雄

  創新體系耕好“責任田”

  泉州堅持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根據各地特點有針對性制定差異化的“一地一責任書”,由市委書記、市長與各縣(市、區)黨政“一把手”簽訂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每年年底進行考核,並建立生態文明目標評價考核制度。按照《泉州市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要求,組織開展2016、2017、2018年度各縣(市、區)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測算泉州市綠色發展指數。

  同時,開展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編制試點。2016年開展了晉江市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編制省級試點,試點核算包括土地、海域、森林、林木和水資源等內容,探索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模式,並從2018年起將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編制工作全面推廣到12個縣(區、市)(泉州開發區除外)。此外,推進黨政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試點。出臺《泉州市黨政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實施意見》,建立起經常性審計制度,2018至2019年共對全市10個部門、23個鄉(鎮、街道辦事處)開展黨政主要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任中)審計。

  堅持全域總動員

  市場運作凝聚“新力量”

  生態文明建設是全社會的頭等大事,泉州堅持全域總動員,通過強化綠色金融制度設計、培育發展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等措施,突出綠色創新,凝聚起全社會支持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蓬勃力量。

  推進綠色金融産品創新。加大對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金融支持,截至2020年上半年,全市綠色貸款餘額171.3億元,預期綠色收益質押、林權抵押、光伏貸等綠色金融創新産品累計發放5.1億元。同時,持續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工作,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計1238家建設單位完成了3095筆排污權交易,交易總額28068萬元。全市納入全省碳排放權交易的104家重點排放單位(佔全省總數255家的40.78%)主動完成2018年度配額清繳,履約率達100%。

  此外,制定出臺《泉州市培育發展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實施意見》,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面開放、政策完善、監管有效、規範公平的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體系,並制定出臺《泉州市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工作實施意見》,建立“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泉州模式。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別梳理並公佈泉州市納入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範圍企業136家、156家、175家,投保率超90%。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