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輿情智庫    
漳州:水仙花産業復興之路
2020-11-26 12:36:34來源:漳州新聞網編輯:尹小兵責編:胡曉萌

  核心提示

  近年來,在市政協等多方面的積極推動下,振興水仙花産業被列入漳州市委、市政府的重點工作,通過推進水仙花原産地保護,破解種植面積萎縮、品質下降、花農收入減少等關鍵問題,推進各種“水仙花+”業態發展,提高水仙花品牌影響力。

  “天下水仙數漳州”。漳州水仙花是我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被譽為“淩波仙子”,是“漳州三寶”之一,漳州市市花、福建省省花,“海上絲綢之路”的見證者,漳州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情懷畢竟不能當飯吃”

漳州:水仙花産業復興之路

  航拍水仙花田

  曾經,止步不前的困境

  成熟的稻穗收割完畢後,便迎來了水仙花種植的好時節。近一個月,漳州高新區圓山腳下的水仙花海裏,九湖鎮的村民們有條不紊地將一顆顆水仙花球莖栽種到土壤中。“再過一個月,這裡就可看到成片的水仙花。”花田中,石耕洲一邊忙碌,一邊憧憬道,“臨近元旦,城中便有淡淡的水仙花香。”

  今年58歲的石耕洲是土生土長的九湖鎮大梅溪村人。上百年來,石耕洲的祖祖輩輩都在圓山腳下種植水仙花。初中畢業後,石耕洲繼承家業,開始以種植水仙花為生。石耕洲的種植史,某種程度投射出近幾十年漳州水仙花産業的興衰變化。

  從1980年至2000年的20年間,石耕洲持續擴展水仙花種植規模,2000年達到種植巔峰。“上世紀90年代初,種植水仙花可以有不錯的收入,一畝可以賺2000多元。2000年時投入與産出基本持平。2000年之後,隨著市場盲目擴張與無序競爭的加劇,加之肥料、農藥、人工、機械等成本的漲價,産業開始處於虧本狀態。”石耕洲回憶,“一個水仙花球,上世紀90年代初可賣幾塊錢,2000年後有段時間,最低價僅幾毛錢,有時還賣不出去。産量最多的時候反而沒有虧錢。”

  “有種水仙花的情懷,但情懷畢竟不能當飯吃。”石耕洲説,“水仙花田間管理工序繁雜,種植過程比較辛苦。每一顆水仙花球莖都需要經過三年的寒冬酷暑,‘三種三收’才迎來一次燦爛綻放的機會。開始虧本後,只能少種一些。到了2015年,家裏種的水仙花由巔峰時的50畝減少到8畝。當時想不然就乾脆不要種了,但還是有不捨和堅持。”

  石耕洲種植水仙花的變化史,也是整個漳州水仙花種植的變化史。據漳州水仙花協會會長張文江介紹,2000年時,整個漳州種有1.2萬畝水仙花,僅九湖鎮的七個村(蔡坂、田中央、大梅溪、小梅溪、洋坪、新塘、下庵),便有6000多戶種植戶,26000多人從事水仙花種植、銷售産業。2000年後陸續減少,每年減少幾百畝、上千畝。目前整個漳州水仙花種植規模僅剩4000畝。漳州水仙花産業止步不前的困境亟待破解。

漳州:水仙花産業復興之路

  漳州水仙花協會會長張文江對工人種植水仙花進行指導

  -漳州水仙花原産地保護區範圍

  漳州水仙花原産地保護區範圍約6000畝,範圍為:東至西環城路、西至大梅溪高排渠、南至圓山大道、北至南江濱路,分為核心區和控制區兩個部分,其中核心區範圍為:東至西環城路、西至大梅溪高排渠、南至圓山大道、北至水仙花小學、大梅溪村,規劃面積約3000畝。

  -漳州水仙花種植歷史再添文獻依據

  前段時間,漳州市政協海峽文史館館長江煥明與助理研究員閻銘在一本重修于清乾隆年間的《蔡苑張氏家乘》中,發現了漳州水仙花在康熙年間已形成“種産銷”産業鏈的詳細記載。在《蔡苑張氏家乘》三房十一世“世荷光傳”有這樣一段描述:“水仙之種,出自海山,沿海之濱。四五月間售之。土人以歸蓺以經。每本各有大顆、小顆,附者二三,大花或者數朵。取乾籠之,以販南粵,即廣東也。歸而市其所有以來,往返之利甚便。世荷光父子務營之,居者種,行者齋,竭其膂力,以圖所欲。”這段描述,不僅記載了水仙花種植地在哪,如何種植以及水仙花形狀描寫,還描述了世荷光父子負責銷往廣東一帶。“蔡苑就是現在的蔡坂,也叫琵琶坂。説明當時水仙花種植在圓山琵琶坂一帶村莊已經有一定規模,並形成了産銷鏈條。”江煥明説。

  “種起來有信心了”

  破解,從關鍵問題入手

漳州:水仙花産業復興之路

  工人種植水仙花球

漳州:水仙花産業復興之路

  破土而出的水仙花嫩芽

  “漳州水仙花産量長期佔中國水仙花産量的97%以上,是漳州的閃亮名片。推動水仙花原産地保護,做強做大水仙花文化品牌,是漳州人樂意做的事情。”張文江説。

  復興水仙花産業,從破解種植面積萎縮、品質下降、花農收入減少等關鍵問題入手。2017年以來,市政協連續四年組織開展“水仙花産業保護與發展”的調研視察,並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意見建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2019年1月,研究出臺《關於推進水仙花原産地保護和産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一系列扶持措施。2019年2月,漳州高新區財政局全資控股國有企業——漳州圓山水仙花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仙花公司)成立,負責管理運營水仙花原産地保護區,開展保護區規劃和復墾復種等工作,並綜合管理和運作中國馳名商標“漳州水仙花”品牌,規範品牌保護和使用。

  漳州水仙花的復興之路開始迎來富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

  “圓山腳下的這片土地,種出來的水仙花是中國最優質的。”水仙花公司工作人員鄒炎洪介紹,為了提升水仙花種植面積,漳州在圓山腳下設立了水仙花原産地保護區6000畝,其中核心保護區3000畝,確保核心區土地作為水仙花的永久種植基地。

  目前,漳州已完成核心保護區一期1477畝土地徵收(含原水仙花海),復墾復種工作順利推進。二期徵遷工作也已啟動,預計明年5月完成2000畝土地徵遷。

  “我們對徵收來的土地進行了清表、復墾等工作,讓土地更具肥力,更適合水仙花種植。同時,在保護區內實施高標準農田水利建設,確保‘三通’,即路通、水通、電通,現已建設機耕路10公里、灌排渠20公里、電力主管道2公里。”鄒炎洪介紹。

  近一個月來,水仙花進入種植旺季,為鼓勵花農種植的積極性,水仙花公司實行土地租金優惠政策,根據不同的地質,將核心保護區的土地以一畝600元及1200元的標準租給花農。同時,還將發放種植補貼給承租的花農,每畝水仙花田補貼1000元。

  這回,石耕洲也租了30畝。近段時間,石耕洲忙著在租來的土地上種植水仙花,現已種植完畢,正陸續進行施肥、放水、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

  “近幾年,自己外面租地,平均租一畝要2800元。這回與水仙花公司簽了30畝,其中有15畝每畝租600元,另外15畝每畝租1200元。”石耕洲説,“地租優惠,成本降低,過後還有種植補貼,種起來有信心了。”

  “目前,水仙花原産地核心保護區土地已出租800畝,租給九湖鎮的田中央、大梅溪、洋坪、新塘、下庵等五個村的村民,惠及100多位花農。”鄒炎洪介紹。

  “留住市民的情懷記憶”

  定位,打造城市超級IP

漳州:水仙花産業復興之路

  工人培土作業

漳州:水仙花産業復興之路

  工人播種水仙花

漳州:水仙花産業復興之路

  航拍水仙花田

  “仙女下凡圓山麓”,承載著漳州人滿滿鄉愁的城市地標“四仙女”雕像,春節將在水仙花海安家重現。

  “以水仙花田風光和圓山為背景,用全新的四仙女雕像打造淩波仙池,將成為整個項目的最大亮點,用以留住廣大市民對‘四仙女’的情懷和記憶。”鄒炎洪介紹。

  依託廣袤的水仙花海,整合水仙花文化要素,漳州將建設“仙女下凡圓山麓”“花開蝶戀影自憐”“鄉俗舞臺慶佳節”“文化大道帶”“中乾渠景觀帶”“田間休憩平臺”“大地藝術點”“花海觀景點”等八大景觀工程,打造漳州新興旅遊目的地。

  促進水仙花産業和旅遊、文創等産業融合,塑造“漳州水仙花”成為城市超級IP。水仙花公司持續推進“水仙花+旅遊”“水仙花+互聯網”等“水仙花+”業態發展,實施多個水仙花科研項目,舉辦水仙花創意設計大賽,成功申報“中國水仙花(漳州)雕刻技藝”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赴全國各地舉辦多場水仙花展,引入京東合作開拓市場,線上線下推廣銷售水仙花,帶動花農增收。

  今年7月,漳州高新區組織夏季水仙花及水仙花稻米直播帶貨線上活動,累計吸引逾110萬人同時在線觀看,點擊量超600萬次。今年11月,第五套人民幣5元紙幣正式發行。新鈔票拿到手,不少眼尖的漳州市民發現,紙幣正面左側的花卉浮水印圖案是水仙花。漳州水仙花品牌影響力獲得持續提升。

  在科研攻關方面,水仙花公司申請獲得“可進行高精準恒溫恒濕控制的水仙花栽培裝置”等十項專利,併入選省科技廳“2020年第七批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名單。與閩南師範大學合作“水仙花珍稀品種園與示範基地建設”,實現30多個外國水仙花品種的本土適應性種植;與福建農林大學合作“水仙花新品種展示和新應用模式示範”項目,實現選育水仙花新品種在花海、花境、花壇中的應用,並進行倣野生種植,達到復壯提純的效果。通過與閩南師大、農林大、水仙花協會等高校及專業機構開展科研合作,成功開發出新品類——夏季水仙花。同時,實施種苗工程,建立種子資源庫,現已收集保存國內外30個水仙花品種;建立水仙花種植雕刻人才庫,為水仙花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後備人才支撐。

  在市場行銷方面,今年3月底,漳州高新區簽約引進京東(漳州)花卉數字經濟總部基地項目,計劃總投資約15億元,將建設集花卉展示、交易、物流、研發、培訓、旅遊、主題居住等為一體的花卉産業總部園區,建成後預計可創萬個以上就業崗位,將有利於進一步盤活水仙花市場,輻射帶動花農增收致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