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輿情智庫    
三明常口村:綠色資源成為發展資本
2020-11-27 10:20:20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胡曉萌

三明常口村:綠色資源成為發展資本

  將樂常口

三明常口村:綠色資源成為發展資本

  到常口研學的學生在食堂用餐。

  11月18日,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中國美術學院的規劃設計團隊。

  這個團隊第二次來常口,他們與將樂縣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對常口村進行規劃提升,設計目標是將常口打造成國家級4A乃至5A級景區。

  守望山水 擦亮發展生態底色

  17日傍晚,站在常口村村口,金溪河碧波如鏡,倒映著青翠的山峰,被濃金淺緋的晚霞染得一片旖旎。水彩畫般的山水中,白墻黛瓦的村莊竹林環繞,荷塘、石亭、花草、水景散佈村中,宛若一個大公園。路燈漸次亮起,遊人三三兩兩歸去。“我們姐妹一起來玩,拍抖音。”遊客周女士和朋友在蓮池前擺著姿勢,互相拍著小視頻。

  誰能想到,這裡20多年前是一個“三無村”。

  “沒有一條水泥路,沒有一幢新房子,沒有一盞會亮的路燈。”張林順回憶道,20世紀90年代,村裏人均年收入僅2000多元,村集體年收入不足3萬元。在木材加工鄉鎮企業興起時,窮怕了的村民也有過“賣山”的念頭,考慮是否將溪邊“過河山”上的2000多畝原始林,以20萬元的價格賣給工廠做木筷原料。

  一席話點醒了正在脫貧路上摸索的常口人。村民將這番話的內涵融入村規民約,刻在碑上立在老村部門口,當作全村的實踐指南。

  常口村人把山林當成了寶貝,淘汰森林資源利用型的企業。“我們從自身資源優勢出發,引進了6家企業。”張林順説,利用林地資源,村裏和上市林業公司開展合作造林項目,既解決村民就業問題,又實現林業長效發展;利用水源、礦産等資源優勢,借力村企合作共建,先後引進從事旅遊、養殖、水電、木業等項目的企業。實現全村80%勞力在家門口的企業就業。

  通過收取企業土地及資源管理費用,村集體和村民的錢袋子漸漸鼓了起來,常口村民的生活條件也隨之改善——村莊統一規劃設計,拆舊房建新房;所有電線“下地”,家家戶戶裝上了天然氣管道,享受與城鎮一樣的收費標準;建成公園、荷花池、沿河棧道等景觀設施,人居環境煥然一新。

  1999年,常口村制定了生態發展總體規劃。2012年、2018年、2019年,常口村先後3次對生態發展總體規劃進行修改。“我們根據時代的進步對細節進行了修改,但永遠不變的是‘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的傳承。”張林順説。

  20多年守護山林,如今的常口村森林覆蓋率達92%,處處見綠,移步見景。經過四次村莊整治,改路、改水、改圈、改廁及綠化美化等一系列工程,常口青山綠水環繞,村容整潔,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省級生態村”“省級園林式村莊”等榮譽稱號。

  加快轉化 生態資源入股變現

  青山綠水讓村民坐享美景的同時,還成了能直接變現的資本。

  2012年,福建將樂雲衢山漂流有限公司落戶常口,投資2000多萬元,打造3.2公里的生態漂流項目,常口村以優質的自然資源入股,公司每年10%的營業額上交給村集體。

  雲衢山漂流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陳祖標告訴記者,這些年常口名氣越來越大,今年遊客更是比往年翻了一番。“事實證明我們來對了!”他興奮地説,去年公司追加投入260多萬元,新建叢林探險、“網紅橋”等新項目。

  好山好水好空氣不斷引來好項目。

  2019年,來自江西撫州的徐良輝帶著全家到常口創業,投入800多萬元建設臍橙生態種植基地。以“公司+村集體+基地+農戶”的模式經營。“我們的品牌叫‘清語橙’,主要品種是紐荷爾臍橙,還有一部分倫晚橙,在常口的種植面積共800畝。”

  “我們找專業機構檢測過常口的水土,金溪水質好,土壤由於山林植被好,腐殖土多,有機質的含量超過5%,生態優勢顯著。”徐良輝説,倫晚橙需要水邊的小氣候,否則就要用大棚種植,常口村就在清澈的金溪畔,正適合露天種植。

  2020年,常口成為“地票”試點之一,開展農戶土地經營權入股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村民又整理不少閒置土地,以每畝600元的價格流轉給村集體,由村裏統一進行土地平整,租給徐良輝。

  2022年,臍橙進入盛産期,將按每畝2000元給村集體地租和分紅,每年可上交160萬元,村民和村集體都可實現收益。

  做好山水田文章,生態效益不斷轉化為經濟效益。

  隨著鄉村旅遊不斷發展,2019年4月,常口村被列入福建省“全福遊、有全福”旅遊精品線路;2019年12月,常青旅遊區獲得了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稱號,更多遠方的客人慕名而來。

  “山東省濟寧市水上運動中心看上了我們的環境,有意向來我們村建設皮划艇訓練基地。”張林順説,村裏利用閒置的民房,為基地提供食宿。

  村裏人氣興旺,忙壞了村民楊春富夫妻倆。3年前,他們在自家的3層小樓裏開起了“老曹土菜館”。楊春富告訴記者,早年在外務工,每年不過五六萬元收入。看村裏遊客多了,索性回鄉里開起了餐館,每年收入都有10多萬元。

  “生態資源給常口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2017年,黨的十九大後,村民重新修訂村規民約時,就把‘青山綠水 金山銀山’刻進了新的村規民約碑。”張林順説,通過綠色發展,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2.3萬元,比1997年增長10多倍,村集體收入122萬元,比1997年增長40多倍。

  2017年,富裕起來的常口村“以富幫窮”,和常源、元坪、高山坊、陳坊、鄧坊5個村組建聯村黨委,張林順任常口聯村黨委書記。聯村實現黨建聯建、産業聯抓、治理聯動,僅臍橙種植基地,就能讓常口聯村的陳坊、高山坊兩個貧困村每年增收3萬元。

  “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同步發展,不僅常口發展更有後勁,也幫助幾個村的村民一起吃上生態飯,享受生態福。”張林順説。

  永續發展 山水人文相得益彰

  17日下午,村裏的10畝大棚中,一群歡聲笑語的小客人正在體驗農事活動。這是來自將樂縣實驗小學五年級的49名小學生,來常口開展勞動研學實踐教育。

  為時一天的研學,孩子們在常口村村規民約碑前和初心體驗館接受將樂老區的紅色教育,了解“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的常口故事;在村裏農民和研學教師的指導下,參加農事勞動。“體驗田間地頭,感受美麗自然和村莊,這樣的第二課堂孩子們都非常喜歡。”班主任廖玉鳳説。

  將樂縣委書記劉潤宇説,常口要想獲得永續發展,在做好生態文章的基礎上,要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資源,由自然景觀旅遊向紅色文化研學深度拓展。

  “憑藉自然風光美、文化底蘊深、鄉風民俗好等優勢,今年10月底,村裏成立常青康養研學有限公司,打造的研學基地獲評市級研學教育實踐基地。”常口村黨支部副書記、公司負責人黃木有介紹説,如今每天都有一個班的學生來村裏研學;老農成了老師,農婦打理食堂,更多勞動力在家門口有了活幹。

  “去年,福建省旅遊集團和我們簽約了總投資6億元的旅遊合作協議,在常口打造綜合性文旅康養基地、旅遊集散中心、星級酒店和‘兩山學堂’。”張林順説,村裏還進行景觀微改造,對一些一時無法拆除,又影響景觀、閒置浪費的老宅在全省率先進行“房票”改革,引導村民將閒置房使用權換成房票,農民可以當股東,多了一項分紅收入,還可以憑票抵押貸款。

  村民孫桂英喜滋滋地帶記者走進換成“房票”的閒置老宅,如今已被裝修一新,又不失鄉土趣味,門口挂上了擂茶館的招牌。在常口的生態旅遊提升規劃中,本地的傳統擂茶是必不可少的文旅元素。

  “村裏目前拿到房票的共有17戶。村裏的10多處閒置住宅,大多無人管理,租金微薄,換成房票後,由村裏統一規劃、裝修,發展旅遊業。”村支委羅培英介紹説,房子打造好後交給村民經營,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兩全其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