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助力特色鄉村振興 福建美麗風景變身美麗經濟
來源:福建日報  |  2021-02-26 09:59:41

文旅融合助力特色鄉村振興 福建美麗風景變身美麗經濟

寧德下黨鄉下黨村,村落面朝下黨修竹溪依山而建,村落呈梯形分佈,房子層層疊疊,交錯有序。青山巍峨綠水纏綿,山水之間,木拱廊橋橫跨其間,形成了“廊橋、流水、人家”的美景。

文旅融合助力特色鄉村振興 福建美麗風景變身美麗經濟

平潭北港村是近年來遊客最喜愛的平潭旅遊打卡點之一。這裡有241座石頭屋,青、灰色,排列整齊卻色彩斑駁的瓦片讓古樸的民居頗有靈氣,配以碧綠的海水,宛如一幅素雅的水墨畫。

文旅融合助力特色鄉村振興 福建美麗風景變身美麗經濟

田野山麓中的千畝花海,極具美感的鵝卵石而築的古村落,述説千年曆史的古樹,獨特原生態鄉村民俗,形成漳州長泰山重村特有的鄉野古韻。

文旅融合助力特色鄉村振興 福建美麗風景變身美麗經濟

泉州市永春縣大羽村是名揚海內外的永春白鶴拳故鄉,村莊隱在群山之巔,遠處的別墅群,翠綠的樹,金黃稻浪,令人陶醉。這裡每年接待遊客10多萬人次,包括很多國外武術愛好者。

  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是福建的常態,村美人富奔小康正在成為福建的新常態。

  “十三五”以來,福建文旅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深化文化和旅遊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面對綠水青山,福建充分挖掘鄉村文化潛力和生態魅力,打響“清新福建”生態文化旅遊品牌,發揮文旅扶貧特色,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努力走出具有福建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讓美麗風景變成美麗經濟。

  打造文旅扶貧農村樣板讓“窮村”換上“新顏”

  青山巍峨,綠水纏綿,木拱廊橋橫跨山水之間,黃墻灰瓦的古民居高低錯落……每逢週末,一撥又一撥省內外遊客走進寧德市下黨鄉,參觀難忘下黨主題館,遊覽鸞峰橋,學習下黨矢志不渝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

  下黨曾經是寧德地區4個特困鄉之一和福建省唯一無公路、無自來水、無電燈照明、無財政收入、無政府辦公場所的“五無鄉鎮”,直到1988年建鄉時農民年人均收入還不足200元。

  但如今,下黨鄉是福建乃至全國聞名的“學習小鎮”,是寧德市“十佳旅遊路線”“十佳旅遊特色鄉村”,還是“全國鄉村旅遊扶貧試點村”“中國千千萬萬鄉村旅遊品牌村”,不久前又獲評福建省第二批金牌旅遊村。2019年,下黨接待全國各級各地黨組織、學員和遊客達18萬人次,催生了9家農家樂、18家民宿。

  “從上世紀60年代種地,到80年代賣茶葉和農産品,再到如今開了這家茶館,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內心感到很知足。”下黨有家“幸福茶館”,主人王光朝就是家鄉舊貌換新顏的見證者。

  2015年,下黨鄉作為省委黨校黨性教育教學基地正式授牌,2016年成為全省3個黨性教育教學基地之一。2018年7月,當地政府與福建省旅遊投資集團開展合作,先後投入3億多元,實施推進“難忘下黨”系列旅遊項目。

  很快,難忘下黨學習基地、滴水穿石文化公園、遊客服務中心、鸞峰橋文化公園等配套設施陸續建成,下黨黨性教育教學基地的內涵和層次進一步完善提升,學員入駐培訓承載力不斷增強。

  文旅扶貧的關鍵,是促進周邊産業融合發展。這幾年,省文旅部門邀請專業團隊編制了《下黨紅色旅遊景區總體規劃》《下黨村傳統村落保護性修復規劃》,制定《下黨紅色旅遊産業發展扶持獎勵辦法》,因村制定特色産業發展行動計劃,打造出“下黨學習小鎮—夢龍天池—西浦”等一批鄉村旅遊精品線路,還扶持引導了一批經營餐飲、美食茶點、工藝品、標配伴手禮等旅遊新業態主體,培育了“下鄉的味道”一條街、特色民宿、特色文創商品等體驗式業態。

  農旅融合規模初顯、紅色旅遊風生水起,農民們搭上了“旅遊車”,奔著小康生活去。王光朝投資6萬元改造了祖屋,又領了政府給的補助、字畫和茶桌,取名“幸福茶館”。茶館開張后,他和妻子用傳統手藝製作自家種植的茶葉,放在茶館裏銷售,當年純收入就達到5萬元。

  如今,到下黨的旅客和學員,不僅可以接受黨性教育,還可以體驗農事活動和採摘樂趣,帶走下黨原生態的農特産品。而王光朝的茶館每日客流量多則四五十人,少則也有十多人,一年接待客人逾千人。這兩年,隨著區域公共品牌“下鄉的味道”越擦越亮,王光朝開始觸網售茶。“我做的手工茶打上了‘下鄉的味道’品牌,即便受疫情衝擊,在網上還是熱賣。”他説,兒子教他線上接訂單、收貨款,線下打包、發貨,即便是去年疫情,上半年收入並未受到影響。

  2021年,省文旅廳將安排補助資金1350萬元繼續支持下黨鄉脫貧攻堅項目,包括景區品牌創建、鄉村旅遊業態培育、配套服務設施提升、文旅融合消費、非遺文化傳承保護等六大方面。

  “一枝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十三五”期間,省文旅廳共安排旅遊扶貧資金近2億元,助力鄉村振興。據介紹,這些資金不僅惠及全省252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還重點支持長汀縣、政和縣、泰寧縣、明溪縣、寧化縣、松溪縣、建甌市、漳浦縣湖西鄉和5個派駐幹部掛鉤扶貧村(三明市泰寧縣際溪村,南平市松溪縣吳山頭村,建甌市下衫溪村、梅村村、店村村)。久久為功的持續幫扶,使鄉村旅遊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遊步道、旅遊廁所、文化場館等文化、旅遊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成效明顯,貧困鄉村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深挖鄉村文化發展潛力讓老村煥發新活力

  從海外歸來的陳依伯,近日到永泰縣尋根,一路走一路感嘆。從古老的嵩口古鎮到古村落、莊寨,從隨處可見的竹編、泥塑等非遺創意産品到民俗體驗,每一處景點、各類特色旅遊産品,都彰顯著濃厚的鄉土文化,也牽引出人們內心的“鄉愁”。

  鄉村振興,要突出文化引領。“十三五”以來,福建文化和旅遊部門強化文旅融合創新,拓展鄉村文化旅遊,以留住鄉愁記憶為主題,加強鄉村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聚焦講好鄉村文化故事。繁榮的鄉土文化,正為鄉村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和發展動力。

  “金牌”助力鄉村遊煥新

  去年,福建省有48個鄉村被省文旅廳、省發改委、省住建廳聯合認定為2020年福建金牌旅遊村,成為福建省鄉村旅遊新金字招牌。截至目前,福建共有78個金牌旅遊村,遍佈全省9個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

  福建省已連續兩年鼓勵自然與人文景觀價值、旅遊服務設施建設水準和鄉村特色元素俱佳的鄉村,創建金牌旅遊村,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打造“全福遊、有全福”“清新福建”生態文化旅遊品牌。這78個金牌旅遊村涵蓋了星級旅遊村、美麗鄉村、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村、休閒農業等多種類型,不僅鄉村遊産品體系豐富,還涌現出一批高端民宿、主題酒店、特色少數民族美食、鄉村觀光酒坊等新産品、新業態。

  美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載體。據有關機構統計,2019年,福建鄉村旅遊接待人數為17348.0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7.9%;實現鄉村旅遊收入1252.62億元,增長21.1%;鄉村旅遊經營單位吸納直接就業人數29.58萬人,帶動間接就業人數267.95萬人,拉動農民增收154.54億元,增長12.9%。

  近年來,省文旅廳投入省級文旅專項資金主要用於鄉村旅遊“百鎮千村”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旅遊廁所、標識標牌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遊客提供更加完善、友好的旅遊環境。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之下,針對鄉村旅遊景區景點承載量有限的情況,福建省多地採取旅遊直通車形式,將散客變成鄉村遊旅行團,向鄉村旅遊點有序輸送客源。

  基建完善讓遊客出入便捷,政策組合拳也催暖文旅行業。鄉村遊因其環境優勢,成為文旅市場最先復蘇的板塊之一。福建省將生態優良的鄉村遊作為重要突破口,通過政策扶持、完善配套、文旅融合等組合拳,讓鄉村遊成為旅遊産業復蘇“排頭兵”。各設區市推出踏青、溫泉養生、鄉村休閒等精品線路,扶持旅遊民宿發展,豐富鄉村旅遊産品供給,鼓勵旅行社拓展客源,促進文旅消費。

  此外,繼2019年福建省11個村獲評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之後,去年7月,福建省又有26個村獲評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培育福建金牌旅遊村,能為福建省爭創更多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創造積極條件。去年,省文旅廳圓滿完成‘百鎮千村’工程的收官工作,組織開展了‘金牌旅遊村,祝福一整年’系列宣傳活動,推出以‘全福遊、有全福——山海鄉村尋福季’為主題的鄉村旅遊推廣活動。依託海島沙灘、康養休閒、紅色文化、特色美食、民俗體驗等特色資源,主推10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推出了100場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鄉村旅遊主題活動,重點宣傳100個旅遊村,讓更多遊客體會福建旅遊的魅力。”省文旅廳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

  深挖鄉村文化發展潛力老村迸發新活力

  去年國慶黃金周,永泰縣的旅遊收入近4億元,再創新高。今年春節假期,永泰縣又實現旅遊收入1.14億元。永泰擁有秀麗的青雲山和古老的嵩口古鎮兩張“旅遊名片”,但近幾年,隨著古村落和莊寨文化保護與開發,散落在永泰青山綠水間的一座座永泰莊寨,成為永泰旅遊的新爆點。

  “它們既是南方民居防禦建築的奇葩,也是農耕社會家族聚落生存的記憶,還是傳統鄉紳文化彌足珍貴的載體。”當地文化旅遊部門負責人説,2018年,借舉辦鄉村復興論壇·永泰莊寨峰會的契機,永泰重點推進一批寨堡的保護開發利用,植入茶吧、書吧、民俗展示等業態,打造了莊寨酒店、莊寨博物館、莊寨文化研學旅遊,形成永泰莊寨旅遊精品線路,永泰莊寨歷史文化的魅力漸漸顯現出來。

  永泰還通過挖掘弘揚本土優秀傳統文化,邀請一批優秀文化工作者,在書畫、攝影、文學、舞美等方面,創作一批動漫宣傳片,新編了《張聖君傳奇》等閩劇,出版《嵩風墨韻》等刊物,創作了《大樟溪畔》等極具地方特色的原創舞蹈。目前正在打造融合永泰地方特色文化的大型室內舞臺劇。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福建省各地以文旅融合為契機,挖掘鄉村文化內涵,豐富鄉村文化業態,提升鄉村文化旅遊品質。

  在漳州長泰縣,馬洋溪生態旅遊區的旅遊重點村——山重村,將獨具閩南水鄉韻味的地方古建、非遺民俗等資源視為珍寶,以獨具鄉村野趣的原生態歷史文化遺存為核心景區,整合周邊的千年古樟樹、萬畝桃李花等景觀資源,開發、包裝成別具一格的閩南特色鄉村旅遊景點,形成了文保古建旅遊、非遺民俗旅遊、農耕文化旅遊等多種特色旅遊活動。

  荔城區西天尾鎮後黃社區借助鄉村旅遊,與旅行社合作成立後黃景區管理公司,依託傳統民俗文化開發出莆陽民俗文化館、家規家訓館、莆陽民俗體驗館等一系列民俗體驗項目,返聘村民參與到傳統農耕種植、民俗文化體驗、非遺文化表演等項目中來,促進了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實施文旅融合精準幫扶為老區輸入新助力

  短短幾個月,龍岩永定區湖坑鎮南江村一幢300歲的長形土樓“起死回生”,重塑為一座高端精緻的土樓民宿。

  它叫朝陽樓,是目前永定最高端的民宿之一。它保留著土墻、垂柱花籃、鏤空花窗等最精美、悠久的土樓元素,又以“幾十間舊房瘦為六間客房”的寬敞舒適吸引遊客紛至遝來。對運營方保護性修復土樓的改造,南江村有村民偷放春筍在土樓門前,以示感謝。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永定的文旅興區戰略,也已謀劃和推進近五年。

  民宿産業,是該戰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當地政府看中民宿在助力經濟增長、推動鄉村振興方面發揮的獨特作用,在2018年將民宿經濟納入全區旅遊總體規劃,出臺系列扶持政策措施,確定特色民宿發展三年行動目標任務,提出至2020年,實現“鄉鄉鎮鎮有民宿酒店”,力爭發展特色民宿180家以上,其中改造舊民居民宿80家,特色民宿床位達到5000張以上。

  三年過去,到去年10月底,永定區發展了近100家民宿約3729張床位,雖有可喜之變,但離目標任務尚有差距。去年11月19日上午,一場對口支援永定區文旅業發展的座談會在省文旅廳舉行。廳相關處室負責同志悉數到場,和永定區主要負責同志,深入探討永定文旅業發展,並對下一步建立常態化的對口支援達成共識。

  永定雖然坐擁全國5A級景區福建土樓,但更期盼能用這份世界級文化遺産撬動全域經濟發展。而對於永定提出的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支持龍湖旅遊綜合開發項目建設、支持永定土樓等文旅品牌推廣等請求協調支持的事項,省文旅廳做出這樣的承諾:

  深挖永定區深厚的紅色文化、客家文化等特色資源,積極謀劃獨具特色、富有亮點的文旅産業項目;

  啟動龍湖開發建設,結合“産、景、城”融合,集文化、旅遊、休閒、度假、康養、運動於一體的生態文明實踐基地;

  深挖文化資源,拓展旅遊業態,打造“東樓西湖永定紅”國家級紅色文化旅遊品牌,對標國際旅遊目的地建設標準,助力永定區打造世界旅遊目的地運營中心;

  推進全域旅遊示範區、紅色交通線博物館、土樓分類保護、公共數據文化服務等項目建設。

  這不是省級文旅部門對永定的第一次幫扶。過去三年,省文旅廳已支持永定區195個文化和旅遊各類項目,合計補助資金9520萬元;其中2020年專門安排福建土樓永定5A景區綜合提升項目資金1000萬元。2021年將在繼續整合各項扶持資金的基礎上,計劃安排專項對口支援資金200萬元,用於支持永定區文旅融合、智慧旅遊和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

  這一輪精準幫扶,將為永定深入實施“文旅興區”戰略提供強大助力。省文旅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整合現有資源,健全完善重點工作對接機制、部門聯動機制、統籌協調機制、落實督查機制、優秀人才培育機制等,充分發揮各部門對口支援的優勢,堅持以項目帶動為抓手,力爭早日把永定區打造成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最終成為世界知名的旅遊目的地。”

編輯:尹小兵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