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展演常態化 泉州文化“活躍”古城街頭巷尾
來源:泉州網  |  2021-03-03 10:40:23

  非遺展演常態化,一批藝文空間誕生 泉州文化“活躍”古城街頭巷尾

  泉州網3月3日訊 (記者 殷斯麒/文 陳起拓/圖)如何既保留文化韻味,又佈局符合旅遊度假區遊客需求的商業業態,是泉州古城保護髮展的必答題。對業態進行動態正負面清單式管理,扶持發展泉州特色老手藝,節假日上演非遺文化快閃活動,散落在街頭巷尾的古大厝裏則是一個個興起的藝文空間,輪番展示泉州非遺文化……以點帶面、串點成線,古城過度商業化踩下剎車鍵,文化傳承傳播則按下快進鍵。

非遺展演常態化 泉州文化“活躍”古城街頭巷尾

  古城舊館驛25號以“舊驛新藝”為主題,開展掌中木偶展和戲粧展,讓遊客可以近距離觀賞、了解掌中木偶和戲曲臉譜粧容。

  用文化濃度稀釋商業密度 保證一定比例文化展示空間

  隨著古城知名度、影響力不斷提升,商業吸引力也日漸增強。某一品類賺錢,各家商戶便紛紛涌入,直到市場飽和,各家再去調整經營品類。但調整前哪家商品利潤高就吸引很多商戶跟風,很容易造成古城“千店一面”的情況,業態和商品同質化突出,這是全國不少古城業態發展的困擾。

  為了引導古城業態發展、避免過度商業化,我市出臺《泉州西街(鐘樓至新華路)經營業態管理實施方案》《泉州中山路及周邊商圈經營項目目錄清單》,詳細列出經營項目正負面清單,引導古城核心區業態規範發展,重點培育特色文創産業。除了業態正負面清單,還在街頭巷尾中精心布點藝文空間,輪番舉辦文化展覽,致力用文化的濃度稀釋商業的密度,保證一定比例的文化展示空間。

  舊館驛25號成了“舊驛新藝”閩南藝文新空間,引入“非中實”掌中木偶戲劇團沈藝捷南偶表演實驗劇團。“受到邀請在25號舊厝裏策劃閩南文化藝文展覽,目前正舉行戲粧展覽,包括梨園戲服飾、道具等展示,今後將不定期開展南音、南戲、南拳、南偶等主題快閃展演或展覽,讓遊客在街巷裏就能感受泉州文化的魅力。”策展人羅梯綈説。臺魁巷7-1號的“泉州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展”,用藝術形式和視覺語言,展現泉州民居營造深邃的工藝智慧,多維呈現歷史與現實、科學與藝術、當代與傳統的交融對話;象峰巷7號浪a冊店作為文化複合空間,展示懷舊海報、小人書、連環畫,囊括了戲曲、影視、兒童讀物、經典名著等題材;金魚巷有南音閣,每週定時演唱,在街巷漫步時就能與千年活化石撞個滿懷。

  更多的空間布點正在推進,初步計劃與永春縣、安溪縣、德化縣合作,在中山路布設香文化、茶文化、陶瓷文化産業展示中心,展現泉州豐富的旅遊文化資源和人文特色。

  兼具體驗感和文化味 多元複合文化空間不斷涌現

  靠著網絡平臺流量吸引了大批遊客的西街遊客服務中心,除了三樓的網紅天臺外,二樓不定時舉辦旅遊推介活動,還能現場體驗製作木偶頭、金蒼秀、剪紙等傳統技藝,一樓則可直接購買古城文創産品,包括東西塔模型、滴水獸等。這樣集旅遊打卡、非遺體驗、文創産品購買的一站式複合空間業態,讓傳統文化和文創産品走向更廣闊的空間。“想要運營好文化空間,讓文化活起來、火起來,需要政府的扶持,也離不開市場。讓遊客真正體驗到泉州文化的魅力,再以文創産品的形式帶回家,再到社交平臺上傳播古城美麗的風景,一舉多得。”西街遊客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

  如今,兼具體驗感和文化味的多元複合文化空間不斷涌現。在西街1915洋樓,可以欣賞現代藝術展覽,品嘗一杯香濃咖啡,洋樓的氣質與溫潤的咖啡廳相得益彰,成了不少遊客喜歡打卡的地方。西街茶館,既有品茗的地方,又經常舉行小型展演活動,還有寫春聯、木偶DIY手作、古琴學習、茶藝表演等活動,集研學、宣傳茶文化、沉浸體驗泉州文化于一體。

  “與市場接軌並不是壞事,主動擁抱市場,將好手藝經營成好生意,讓文化真正走出去,形成特色的泉州品牌。”“潤物無聲”青年創客文化IP孵化工作團隊人員介紹,2016年起在古城已先後舉辦28場“潤物無聲”大型系列文化主題展覽,包含212個展項,並啟動泉州古城“潤物無聲”青年創客文化IP孵化工作,以金魚巷等古城範圍內空間為依託,吸引眾多青年創客入駐古城,帶動45個民間年輕文創團隊到古城創業,幫助他們與文創市場接軌,推動古城文化業態培植。

編輯:尹小兵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