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輿情智庫    
寧德:紮實做好2021年工作,全方位推動高品質發展超越
2021-01-13 16:19:46來源:閩東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胡曉萌

  核心提示

  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並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週年。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産總值增長9%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固定資産投資增長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出口增長1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8.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完成年度節能減排任務。

  著力擴能提質 加快完善産業體系

  發展世界級主導産業。打造鋰電新能源千億産業集群,不銹鋼新材料産業要實現産值1500億元,新能源汽車産業要實現産值300億元、年産量25萬輛,銅材料産業要實現産值200億元。發展升級版傳統産業。引導傳統産業融入主導産業生態圈。支持中小企業“上雲用數賦智”,向“專精特新”方向轉型。發展現代服務業。融入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拓展一批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等數字經濟應用場景。設立産業引導基金,鼓勵發展供應鏈金融。拓展鄉村消費市場。

  強化項目支撐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加強重點項目建設。實施在建市重點項目316個,年度計劃投資656.6億元,計劃開工市重點項目100個、竣工80個,新增“五個一批”項目1200個。加強産業園區建設。實施東僑開發區、三嶼園區省級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試點,支持東僑、柘榮創建省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力爭“畝産效益”高於全省平均水準。加強招商引資工作。實施千億招商計劃,深化“十四五”萬億投資儲備項目,堅持一個産業一個工作專班、一個發展規劃、一套招商政策、一批重點跟蹤項目工作機制。支持發展“飛地”經濟,優化資源配置,確保項目引得來、建設快、發展好。

  突出閩東特色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在促進農業高質高效上下功夫。抓好“米袋子”“菜籃子”。重點推進農産品優勢區和農業産業強鎮建設。加強特色農業保險。建立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平臺。推進“互聯網+”農産品出村進城。在促進鄉村宜居宜業上下功夫。推進鄉村建設,啟動“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深化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逐步消除農房“高大裸空”現象,持續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在促進農民富裕富足上下功夫。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發揮鄉村振興指導員、科技特派員、金融助理員駐鄉聯村幫扶作用。

  注重機制創新

  持續激發發展活力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建成投用寧德時代21C創新實驗室一期。推動科技貸增點擴面,打造“1+5”人才政策升級版。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升級,新增72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省內通辦、跨省通辦。加強12345便民服務平臺監督管理。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做好普惠金融改革。深入推進國家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推廣“擔保雲”服務系統。構建“藍色銀行”可視化系統,爭取徵信服務機構資質。更新上市後備企業庫。完善金融風險預警處置機制,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積極融入“雙循環”。暢通産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加快創建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鼓勵建設海外倉,開拓多元市場,支持外貿企業出口産品轉內銷,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堅持建管並重

  持續增強城市功能

  優化空間佈局。完成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實現“多規合一”。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形成城市化地區、農産品主産區、生態功能區空間格局。完善功能配套。堅持宜拆則拆、宜改則改,啟動實施一批城市更新項目,加快推進72個市政道路項目建設。建設一批立體停車場,盤活地下停車場資源。推動縣域整體“打包”實施鄉鎮污水處理設施改造提升、管網鋪設和運行管護。加強城市管理。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建成城市信息模型平臺,實現城市管理事項一網統管。

  加強污染防治

  全力推動綠色發展

  強化環境攻堅治理。一體推動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和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PM2.5和臭氧“雙控雙降”。健全生態保護機制。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制度。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推進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構建新型生態補償機制,健全生態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加強47家重點用能企業年度節能考核,實施10個節能改造項目,推動建築飾面石材、合成革、鑄造等行業綠色轉型。完善企業環境信用動態評價,推行用能權、排污權、碳排放權交易。

  切實改善民生

  不斷提高生活品質

  加強民生保障工作。紮實做好穩就業保就業工作。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全面參保計劃。建成投用市級救助站,健全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機制。構建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補齊社會事業短板。辦好33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實施教育補短板項目84個,新增學位1.5萬個。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穩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健全校外培訓專項治理長效機制,規範中小學生課後託管服務。實施醫療衛生補短板項目57個,新增醫療床位1900張以上。推動文化事業發展。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改造提升一批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施公共文化數字化工程,加快建設世界遺産大會“六個一批”項目,打造一批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行“四門四訪”信訪工作機制。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加大食品藥品、防疫物資品質監管力度,加強“餐桌污染”治理。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