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輿情智庫    
福建“枇杷村”嬗變:一顆果帶富一方百姓
2021-03-25 10:04:22來源:人民網編輯:陳洪亮責編:石麗敏

福建“枇杷村”嬗變:一顆果帶富一方百姓

3月,枇杷迎來成熟期,遊客漫步在福建雲霄縣和平鄉棪樹村千畝枇杷林海。人民網 蘇海森攝

  清洗、剝皮去籽、下鍋、燒火……3月21日晚上,吳建民忙著熬製枇杷膏。當滿滿一鍋晶瑩剔透的枇杷膏即將出爐時,他便拿起手機,拍了視頻,發到朋友圈“吆喝”,不一會兒,預訂者接連不斷。

  這是今年枇杷成熟以來,吳建民熬製的第三鍋枇杷膏。“1鍋大約能裝60瓶,每瓶賣25元,3鍋就有近5000元的收入。”吳建民高興地説,今年他家的枇杷以及枇杷膏、枇杷蜜餞、枇杷花茶等加工品賣出了好價錢,都脫銷了。

  吳建民來自福建省雲霄縣和平鄉棪樹村。眼下,這裡千畝翠綠的枇杷林海結滿了金黃色的果子,吸引了一批批遊客前來觀光、採購,當地村民也迎來了一年之中最繁忙的季節。

  年近六旬的吳建民種植的300多棵枇杷樹今年棵棵豐收。白天,他和老伴穿梭在枇杷園和村道之間,採摘果子,擺攤供遊客選購,裝箱郵寄給線上顧客,為收購商備貨;晚上,他得製作枇杷加工品,趕上第二天賣。“每年枇杷成熟季節,我們得忙上一個月。”吳建民説,這幾年,村裏打造鄉村旅遊,遊客多了起來,枇杷價格居高不下,每年賣枇杷及其加工品就能給他帶來近5萬元的收入。

  早年,棪樹村是一個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産業滯後的窮村。為改變貧困面貌,該村整合自身枇杷産業優勢和天然景觀資源,拓道路、興産業、修棧道、建園林,通過“生態+現代農業+鄉村遊”發展模式,引入文創、電商等元素,打造集旅遊景點、生態採摘、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生態觀光園。

  原本常年在外務工的吳建民“嗅到”了家鄉的發展前景,返鄉重拾“老本行”,管理起枇杷園。“很滿足現在的生活。”吳建民坦言,如今,依靠枇杷産業和種植當地一些土特産、承包村裏衛生清理,他一家生活過得很安逸。

  在棪樹村,生活向好的不單只有吳建民一家。和平鄉黨委副書記方麗君介紹,“棪樹村枇杷”這張名片打響後,越來越多的村民選擇返鄉創業——有的在家門口賣起枇杷、枇杷膏、枇杷花茶、蜂蜜、老蘿蔔等土特産,有的“進軍”餐飲民宿行業,有的辦起枇杷加工廠。

  “目前,棪樹村共種植枇杷1500多畝,年産枇杷150萬公斤,産值1800萬元。這幾年,棪樹村年均接待遊客約5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破千萬元,每年助農增收60萬元以上。”方麗君表示,依靠生態發展、旅遊發展,棪樹村村民得到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山區變景區,果園變公園;農民成老闆,鄉村成熱土。如今,沿著步道進入棪樹村,沿途潺潺泉水聲令人神往。到達村口,村民們便擺出矮桌,碗裏盛滿金黃飽滿的枇杷糖水,靜待遊人歇腳。(蘇海森)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