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輿情智庫    
廈門持續探索農業農村體制機制改革 助力鄉村振興
2021-04-16 10:57:56來源:廈門網編輯:陳洪亮責編:胡曉萌

廈門持續探索農業農村體制機制改革 助力鄉村振興

  集美區優化農業産業空間佈局,發展休閒農業和特色有機水果蔬菜、特色花卉苗木産業。圖為天水鷺花卉園。(本報記者張奇輝攝)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吳曉菁 通訊員 方凡)特色産業蓬勃發展、農業生産如火如荼、鄉村旅遊紅紅火火、農民個個幹勁十足……在我市廣袤的農村,改革釋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産力,激活了農村要素資源,帶來了鄉村振興的新氣象。

  農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市的決策部署,立足鄉村振興實際,通過探索合作社新型經營模式、強化現代農業招商引資、打造鄉村振興動線,推進鄉村産業全面振興,促進農民收入增長。

  創新1

  探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改革 激發産業發展內生動力

  春天的暖陽下,同安區古坑村千日紅三角梅産業園裏,火紅的“同安紅”絢爛綻放,一株株三角梅成了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

  古坑村成立了同安區滿枝紅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引導村民做好土地流轉,對外招引三角梅龍頭企業千日紅公司入駐,形成了“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目前全村三角梅種植面積達600多畝,年産值約2000萬元。依託合作社,村民還與企業簽訂3年3000萬元訂單回購合作協議,受益於訂單式生産,每畝每年可為農戶帶來約3.5萬元收入。

  近年來,我市積極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改革,探索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和新路徑,以“國企+合作社+村民合作”的新型經營模式為抓手,指導、推動合作社與國企開展合作,不斷優化鄉村産業發展佈局。

  比如,同安區軍營村和白交祠村成立專業合作社,與市屬國企合作開發鄉村旅遊,探索“國企示範項目+村集體帶動+村民合作入股”的運營模式,僅半年時間就實現盈利。集美區優化農業産業空間佈局,發展帶動休閒農業、特色有機水果蔬菜、特色花卉苗木産業。海滄區東孚街道過坂社區花卉苗木産業集群發展壯大,形成了“一帶、四區、多點”的産業佈局。

  創新2

  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動線 推動産業串聯發展

  推進鄉村振興示範動線建設是我市首創並在全省推廣的一項工作機制。2020年以來,全市共確定8條鄉村振興動線,分佈于島外各區,每個區各2條,通過串點成線、以線促面,努力把動線打造成為生態宜居的“風景線”和産業興旺的“振興線”。

  全市鄉村振興動線建設工作力求保持原生態,以“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為目標,做到水清、岸綠、河暢、景美。推動集美區許溪安全生態水系建設、許溪下莊魚鱗閘凈化濕地工程建設、流域周邊農房整治、流域範圍內田間管理房整治。做好汀溪鎮“隘頭村-頂村村”鄉村振興動線建設,以“生態汀溪、探秘海絲”為主題,深入挖掘沿線村莊特色亮點,推動現代農業、鄉村旅遊、鄉村民宿等産業融合發展。

  目前,經過打造動線、示範創建,我市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年接待遊客超過560萬人次,軍營村、青礁村獲評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古坑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全市共有中國美麗休閒鄉村12個。

  在繼續提升原有動線的基礎上,今年全市將再打造8條動線,實現“串點連線成片”。

  創新3

  強化現代農業招商引資 實現産業發展提質擴面

  農民要富,鄉村要美,産業要先行。高優現代農業企業的引進是我市農業産業振興的關鍵。

  近年來,我市突出招大引強,緊盯高能級企業,推動夏商新希望現代農業産業鏈、廈門元初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新零售項目、廈金海域綜合觀測平臺項目(中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等16個現代農業項目落地,首農集團區域總部、廈門山林水環境工程、象嶼香山鄉苑等3個現代農業高能級項目也在洽談中。

  目前,全市共有現代農業招商項目289個,計劃總投資394.66億元,其中落地項目192個,落地率達66.4%。通過招商引資、引才引智,培育壯大農業主導産業和優勢産業,形成農業全産業鏈。2020年我市都市現代農業産業集群實現營收1021億元,同比增長10.9%,成為全市第九條突破千億元的産業鏈(群)。

  【觀點】

  廈門華僑亞熱帶植物引種園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明艷林:

  提供發展平臺幫助農民創業

  與傳統農業生産經營者相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信息、技術、品牌和市場開拓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近年來,廈門在發展都市型農業,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2020年我市在同安區、翔安區成功舉辦“新冠疫情背景下現代農業經營管理創新與風險應對專題”新型職業農民系列培訓班等,均取得明顯成效。

  接下來,我市要進一步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促使更多的大學畢業生、返鄉人員自願終身從事農業,成為紮根農村的新型職業農民。同時在政策上,進一步完善針對職業農民在工商登記、項目審批、技能培訓、土地、稅費、融資等方面的專項扶持政策,為他們提供堅實的發展平臺和廣闊的發展空間,探索成立“職業農民創業基金”,幫助農民創業。

  【典型】

  翔安大宅:一顆火龍果火了一個村

  陽春三月,翔安區香山腳下的火龍果種植基地鬱鬱蔥蔥,再過一個月,火龍果就將迎來開花的季節。火龍果種植基地所在的大宅社區,是福建省最大的火龍果連片種植基地,種有1400余畝火龍果。因為産業特色突出,大宅社區成了“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

  年畝産可達8000斤,2020年産值突破4000萬元——一顆小小的火龍果成了當地百姓的致富果。那麼,大宅社區的火龍果産業為什麼會紅火起來呢?

  做法1 從零散經營到抱團發展

  火龍果屬新引進水果品種,在苗種培育、種植管理、肥料使用上比往常種植的各類蔬果的要求更高。面對農戶文化水準不高、無種植經驗、火龍果産量無法提高的情況,大宅社區實行“支部+協會”模式,成立富美大宅果蔬專業合作社及黨支部,把385戶火龍果種植戶吸納進社。

  此外,針對農戶普遍存在資金週轉困難的問題,合作社積極聯繫所在區域銀行機構,為農戶提供了特色貸款業務——火龍果貸,解決其資金難題。

  做法2 從價低傷農到增收致富

  合作社圍繞重點打造大宅“顏值高、甜度高、口感好”的火龍果品質,積極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帶領農戶進行系統學習,不斷提升大宅火龍果的品質。在社區設立8個火龍果種植網格管理責任片區,由8名種植能手黨員擔任網格長,負責為村民的日常火龍果種植提供技術支持。

  大宅社區還創新設立火龍果種植技術黨員示範崗10戶,從台灣引進紅心火龍果,果子的産量、品質提升,農戶們的經濟收益也隨之提升,在社區黨委的帶領下,社區果農們“錢袋子”越來越鼓。年集體收入突破46萬元,村民人均年純收入達到3.2萬元。

  做法3 從産業局限到三産融合

  在火龍果第一産業穩固增收的基礎上,合作社帶領農戶結合火龍果鮮果、火龍果花的特點,推行火龍果深加工。通過委託生産和招商設廠改進生産工藝,開發出火龍果果脯、火龍果酒、火龍果茶、酵素等系列加工産品,延伸了火龍果産業的鏈條,提高了火龍果産品的附加值。

  以火龍果種植為基礎,延伸開發綠色旅遊,大宅社區探索創新“國企+合作社+村民合作”的新型經營模式,針對“火龍果種植生産過程”、體驗農民勞動生活等開發了一系列休閒項目:火龍果採摘體驗、“十二道村味”大宅流水席體驗、賞火龍果花等,此外,還策劃推出“大宅鄉村火龍果綠色旅遊精品遊”線路,打造大宅廂語民宿等。大宅村利用火龍果這張金色名片,逐漸走出一條與城市化進程相融合的鄉村振興發展路子。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