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輿情智庫    
福建:大數據“上雲”,守護綠水青山
2021-04-22 10:34:17來源:福建日報編輯:陳洪亮責編:胡曉萌

  原標題:大數據“上雲”,守護綠水青山

  3月22日,武夷山國家公園。在福建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公園智慧管理中心,察看智慧管理平臺運行情況。

  武夷山國家公園智慧管理中心,運用互聯網、衛星遙感、無人機和地理信息系統,搭建起大數據採集和分析平臺,對公園範圍內生物資源、生態環境開展“天空地”一體化的全天候監測。公園形成了統一、規範、高效的保護管理體制,公園內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森林覆蓋率達到96.7%,大氣、地表水、森林土壤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一類標準。

  這是數字技術用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典型案例。

  福建,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也是“數字中國”建設的思想源頭和實踐起點。福建省在全國率先推進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將“數字福建”的建設成果,創新地應用於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聯網共享,開展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分析。

  “十三五”時期,福建省建成投用全國首個全省統一的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圍繞生態環境主題,整合63個信息系統,匯聚21個相關部門數據,初步構建環境監測、環境監管、公眾服務三大信息化支撐體系。此外,通過構建覆蓋全省的自然資源監測評價與輔助決策系統,福建省國土資源的監管和評價體系日趨完善。

  率先實踐,生態數據“雲上”匯聚

  在即將舉行的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將舉辦數字生態分論壇,主題為“構建智慧高效信息化體系,助力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

  五年前,《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總體方案》印發,方案明確通過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和應用,實現生態環境綜合決策科學化、生態環境監管精準化、生態環境公共服務便民化。

  作為第一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省探索生態文明與“數字福建”融合發展的步伐,早已邁出。

  2001年,福建省就著手構建環境信息化體系,2013年建成環保數據資源中心。自2015年起,按照“大平臺、大整合、高共享”的集約化思路,組織建設省級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

  2018年,福建省在全國率先建成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打造“生態雲”1.0。 平臺整合各類生態環境和污染源監測監控數據、環保監管業務數據,以及工商、水利、交通、海洋等部門的有關數據及互聯網數據,構建覆蓋省、市、縣三級環保系統的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和應用體系。

  然而,生態數據雖然實現了匯聚,但數據標準不一,不同業務系統各自為政、缺乏協同、資源浪費等問題依然存在。

  如何做到“全省一盤棋”“技術一體化”?福建省堅持標準規範先行,加強新技術運用,著重在技術架構、運行機制、數據融匯等方面進行突破,重點建設了“一張圖、一中臺、一搜索”,實現了“生態雲”1.0向2.0的跨越。

  如今,“生態雲”梳理匯聚373類數據清單、4152個數據項,統一系統數據庫,整合關聯、分層疊加水、大氣、土壤等108個專題圖層,打造“電子立體沙盤”。 “一張圖”和“一中臺”,初步實現了全省生態環境技術、業務和數據的“三融合”。

  技術革新,監管效能跨越提升

  “生態雲”在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基礎上,通過對數據分析研判,從而助推生態環境保護精準執行。

  以海漂垃圾治理為例。福建是海洋大省,海岸線長達4375公里,海漂垃圾是移動的,茫茫大海,如果無的放矢,再多保潔船也難以覆蓋。

  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生態雲”平臺在重點海灣部署了智慧感知終端設備,24小時不間斷對該區域的海漂垃圾進行人工智能識別,分析判斷出垃圾的種類、數量、分佈情況,並將處理要求通過短信及應用軟體派發給相應岸段責任單位、責任人,及時指揮調度“海上環衛”隊伍進行精準清理。

  用數字技術助力自然資源秩序管理,同樣也是福建省實現生態環境監管效能大提升的創新實踐。

  “天上看、網上管、地上查”系統(“天地網”系統),是一個覆蓋全省自然資源數據、國土空間數據的統一管理平臺。據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介紹,這套系統以衛星遙感“天上看”為支撐,破解違法行為發現難;以“網上管、地上查”為抓手,打通監管鏈條,實現對違法問題早制止。

  數據技術的革新,讓這個“天空之眼”實現跨越式提升。“以前衛星遙感影像品質和解析度不高,現在依託自然資源部福建衛星技術中心、高分福建分中心,能夠持續接收高品質的衛星影像數據。”省測繪地理信息發展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系統在監測密度和頻次上更密集了,有效破解違法行為發現難。

  現今,從空間規劃到政務審批,從“兩違”查處到耕地保護、從快速執法到輔助決策,“天地網”系統已被應用到自然資源各領域,包括查處“兩違”、生態修復、違法用海等專項整治。

  數據顯示,全省共通過該系統查處違法用地和違法建設行為1.2萬多宗、關閉取締非法礦山開採點100多個,進一步維護了自然資源管理秩序。

  打破壁壘,數據融合互聯互通

  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創新的重要成果,在歷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福建“生態雲”建設吸引了業內人士的目光,許多省份在參展後紛紛派員前來學習取經。福建成為全國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的先行者和創新者。

  當好“優等生”,守護生態美。借助“生態雲”的強大信息化支撐能力,2020年,福建省生態環境品質保持全優,9市1區空氣優良天數比例98.8%,高於全國平均水準11.8個百分點;12條主要流域Ⅰ~Ⅲ類水質比例97.9%,比全國平均水準高14.5個百分點。在中國工程院發佈的2019年全國生態文明指數中,福建位居全國第一。

  在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的同時,依託“生態雲”平臺,福建省創新督察信訪機制、百姓身邊突出環境問題攻堅機制,及時高效解決群眾身邊的臭氣、噪聲、黑臭水體等污染問題,2020年1月—12月,全省信訪投訴總量同比下降52.5%,降幅居全國第一。

  “十四五”時期,福建省計劃新建一批水、氣、土、海洋等全領域、全要素的前端感知設備,進一步健全全省統一的空、天、地、海、人一體的物聯網體系,在“生態雲”上隨時可以點擊每一個“神經末梢”,做到“耳聰目明”。

  “我們將進一步強化全省技術一體化,加強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運用,進一步打破橫向、縱向的數據融合和技術融合的各種壁壘,做到資源共享、數據決策、專業應用,為生態環境保護數字化‘強身健體’,更好地守護福建的綠水青山。”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記者 遊笑春 陳旻 張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