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輿情智庫    
平潭綜合實驗區:在“精神家園”凝聚海峽兩岸融合力量
2021-04-22 10:39:39來源:東南網編輯:陳洪亮責編:胡曉萌

  依託平潭兩岸國學中心,平潭綜合實驗區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深植根兩岸青年心中,讓兩岸青年在國學交流中心靈相通——

  在“精神家園”凝聚海峽兩岸融合力量

  東南網4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王鳳山 林霞)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落實“以情促融”的重要抓手。平潭兩岸國學中心通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其與兩岸青年“破圈”相擁,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悌德’的傳統理念本義,是指兄弟之間的相親相愛,其作為一種橫向的倫理道德範疇已經深深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如今‘悌德’不僅僅局限于兄弟之間,還用於友愛他人、泛愛大眾……”17日,第33期兩岸國學大講堂在平潭台灣創業園開講,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郭曉東結合歷史典故,講述“悌德”的內涵及現代價值,吸引300萬網友在線觀看。

  33期兩岸國學大講堂採用全程網絡直播形式,每一期,同步在線觀看網友在150萬~300萬之間,相關話題點擊量超800萬。目前,#兩岸國學大講堂#微博話題閱讀量超1.2億,#兩岸國學#微博話題閱讀量超1.9億、討論量達1.8萬,兩岸國學中心各項活動在網絡上的曝光量超7億。

  伴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優秀傳統文化一次次被推到歷史的臺前。

  2018年4月,平潭兩岸國學中心成立,攜手兩岸國學名家、知名機構,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依歸,為兩岸開展國學研習、國學文化傳承與傳播提供平臺,致力於打造新時代兩岸心靈契合的“共同精神家園”。

  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平潭兩岸國學中心秉持“國學+”理念,突出“國學+兩岸”等特色,通過“互聯網+國學”的傳播方式,推動國學與各領域、各平臺的融合發展。

  三年來,三屆兩岸國學論壇如約而至。兩岸的國學名家齊聚一堂,碰撞智慧。平潭兩岸國學中心與30家國學機構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聘請30多名國學名家擔任顧問,其中來自台灣的顧問10余名。

  三年來,6期兩岸青年國學研習營讓兩岸青年心靈相通。每期各有5天時間體驗國藝、創作國風,兩岸青年學子在國藝館學習了戲曲、太極、相聲、評書、武術等傳統藝術;在數字國學體驗館戴上VR眼鏡,感受現代科技與國學經典的完美融合;在書畫坊學習棋書畫國學課程;還到平潭古樸村落、兩岸創業基地,了解風土人情、旅遊資源及創業就業情況……

  台灣學生胡博堯在平潭北港偶遇一戶人家,兒子為年邁的母親洗腳、剪腳趾甲。他抓拍下這感人的一幕。“在外奔波工作雖然忙碌,但也不要忘本,沒有老母親何來我們。”兒子的話深深觸動了胡博堯,加深了他對“孝”的理解。

  台灣學生周語衡第一次踏上平潭時,看到的是一座與家鄉很像、很親切的島嶼。“這麼多人在用心推廣優秀傳統文化,使之有了新的生命力,這是包括我在內的傳統文化愛好者喜聞樂見的事情。”

  “兩岸學子不分彼此,有很多共同話題,很快就打成一片,約定再會之時。”“學會了使用微信,添加了不少好友,離開時的淚水是友誼的見證。”……來自台灣高苑科技大學、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等學校的兩岸學子結下了深厚情誼。

  三年來,平潭兩岸國學中心還開展12期“遇見國學”系列微直播,開設國藝傳承班、國學小課堂、“嵐臺巾幗”婦女研習班等特色活動。同時,以百名兩岸國學文化義工為抓手,舉辦數百場國學讀書會、國學進校園進鄉村(社區)等活動,厚植兩岸共同家園的文化底蘊。

  平潭兩岸國學中心致力於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引進人工智能機器人、閩臺姓氏源流查詢、VR國學六藝等一批數字化、智慧化技術設備及産品。目前,已常態化開放主會館、兩岸國學書吧、眾創雅集館、數字國學體驗館等場館,並借鑒台灣成熟的文化義工模式,開展親子國學課、手工DIY、兩岸國學專家對話交流會等活動。

  平潭兩岸國學中心負責人遊文娟説,下一步,依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基地,兩岸國學中心將繼續以國學為指引、以網絡為紐帶、以青年為重點,打造兩岸學者專家智庫;圍繞國學文化戰略研究、兩岸國學研討交流、優秀文化弘揚推廣等,匯聚海峽兩岸乃至全球學者智慧力量;同時,緊扣“兩岸、青年、國學、創新”四大元素,實施青年學者培養計劃,推動兩岸青年開展交流活動。此外,推動“國學+旅遊文創”産業化,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助力平潭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先行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