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輿情智庫    
平潭:守住生態底色 繪就醉美畫卷
2021-06-09 11:02:20來源:東南網編輯:韋菊責編:胡曉萌

  念好“綠化經” 走好“環保路” 打好“旅遊牌”

  平潭:守住生態底色 繪就醉美畫卷

  東南網6月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王鳳山 張哲昊)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要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統籌保護和發展,有序推進生態移民,適度發展生態旅遊,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進一步堅定了平潭綜合實驗區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走綠色發展之路的信心。

  近年來,平潭綜合實驗區秉持“原生態+現代化”理念,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狠抓植樹造林、海岸線保護等工作,不斷提高生態文明水準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一個更加宜居宜業宜遊的生態海島畫卷正徐徐展開。

  向“綠”而行

  “平潭島,光長石頭不長草”……曾幾何時,這是平潭生態環境的真實寫照。受地理因素影響,平潭冬季東北季風強勁,海岸前沿易形成飛沙和流動沙丘,對生態影響極大。

  如何在荒地上開闢綠洲?早在上世紀60年代,平潭就著手對龍王頭燕下浦、遠垱澳、長江澳沙荒風口等五大風口進行沙荒治理。平潭綜合實驗區成立後,當地政府按照填平補齊、提質提升的要求,實施造林綠化、建設沿海基幹林帶,目前已建成沿海基幹林帶253公里,有效改善了風口生態環境。

  以長江澳沙荒風口為例,這是平潭最大的風口。通過堆起防風沙堤、覆土种老鼠刺等方式,平潭在此修築多道擋風籬笆構成的防風障,還試驗種植150多畝菌草防風固沙,築起一道道綠色的生態屏障。

  綠色,是平潭開放開發最動人的底色。這些年,平潭加快實施以沿海防護林建設、城區綠化、鄉村綠化、景區綠化等為載體的大綠化工程,逐步實現全域綠化,大幅提升城市宜居品質。

  瞄準城鄉綠化一體化建設,平潭加緊實施綠島花城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近三年共新建交通幹道景觀綠化美化55公里,總面積68公頃,先後培育綠化示範村18個,建成國家森林村莊4個。

  平潭還採用“組團式+生態廊道”的佈局方式,逐步構建“綠屏抱城、擁灣向海、山海相連、多團簇群”山海城交融的空間格局,實現城市與自然的有機融合,進一步扮靚城鄉人居環境。

  在平潭,“開窗見綠、推門進園”的生活方式已悄然成真。2019年,平潭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據統計,目前,平潭綜合實驗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15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80.99%,基本實現全島常年皆綠的目標。2020年,平潭環境空氣品質達標率保持98.9%,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2.0,連續五年優於全省九個設區市。

  擦亮旅遊品牌

  8日,記者來到平潭鳴鳳山公園,沿著架空棧道拾級而上,道路兩旁綠植鬱鬱蔥蔥,令人賞心悅目。

  這是一座集歷史感悟、文化體驗、休閒遊憩等功能于一體的“露天博物館”,面積達29.72公頃,主要建設彩色迷宮、唐宋主題坑等,成為市民遊客“打卡”好去處。很難想像,就在幾年前,這裡還是遍佈危岩峭壁的採石場。

  鳴鳳山公園的美麗蝶變,源於一場礦山復綠生態保護戰。平潭綜合實驗區資源生態局地測處處長翁臻隆向記者介紹,去年底,平潭順利完成36處歷史遺留廢棄礦山治理,總治理面積達3486.7畝,平潭在全省率先實現歷史礦山“青山挂白”清零,為我省廢棄礦山治理提供了“平潭樣本”。

  讓廢棄礦山變廢為景,是平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注腳。近年來,平潭圍繞海洋、沙灘、岸線、湖泊等資源環境要素,不斷厚植生態優勢,加緊培育“濱海風光”“濱海度假”“濱海康養”等五大標誌性産品和“壇南灣濱海度假業態、海上環島遊體驗業態”等八大業態,走出了一條旅遊發展與生態保護並進的路子。

  步入夏季,平潭旅遊持續火熱。漫步平潭南部生態廊道,廣闊的海岸線一望無際,不少遊客正在海邊戲水,暢享夏日清涼。

  結合海島生態景觀,平潭依山就勢推進南部、北部、環白青等生態廊道項目建設,打造“百里畫廊”“最美濱海岸線”,打通濱海生態風景觀光帶,帶動沿線村莊旅遊開發,不斷釋放生態效益。

  按照“統一規劃、分段實施”的佈局,平潭實施海岸線生態整治與修復工程,持續加大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力度,2018年至2020年共整治修復岸線長度約54.7公里、海域面積約156.3平方公里。

  生態文明建設,為平潭旅遊業發展嵌入“綠色引擎”。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平潭接待遊客約58.3萬人次,旅遊收入約4.9億元,較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41.73%和25.53%。

  平潭綜合實驗區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推進升級版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源頭控制,進一步優化人居環境,並深挖嵐島生態文化內涵,建設生態文化旅遊基地,推動生態“高顏值”與經濟發展“高品質”有機統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