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輿情智庫    
三明:項目落地“骨頭長肉”
2021-08-30 10:08:11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胡曉萌

  上半年,三明市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抓實“五促一保一防一控”,經濟大盤總體穩定,主要指標持續恢復增長,項目投資增勢良好,重點企業行業持續回升,社會民生保障有力,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的態勢。

  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半年三明市10項主要經濟指標中,8項實現兩位數增長;固定資産投資增幅居全省第2位、工業投資增幅居全省第3位、財政總收入增幅居全省第3位、農林牧漁業總産值增幅居全省第3位。

  “三明是老區山區,經濟總量處於全省後列,發展不充分是目前最大的問題,根本還要靠自身‘骨頭長肉’。”三明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認識到,自身“骨頭長肉”,關鍵要把工作落實到項目上,落實到招商引資上,全力以赴大招商招好商。

  新興産業茁壯成長

  作為我省老工業基地,近年來,在加快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三明市大力發展以氟新材料、石墨和石墨烯、稀土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産業。上半年,全市氟新材料、石墨和石墨烯、稀土新能源等新材料産業規上工業産值突破100億元,生物醫藥産業規上工業産值接近100億元,走出了一條資源深加工、鏈條式發展、全方位配套的發展之路。

  目前,三明共有氟新材料企業17家,海斯福、三農公司、東瑩化工、高寶礦業等4家企業為上市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氟新材料産業鏈。

  其中,海斯福公司被中國氟硅有機材料工業協會譽為“全國氟精細化工行業的標杆企業”,産品處於氟精細化工産業鏈高端,生産的六氟異炳基甲醚産品佔國內市場100%、全球市場60%,打破高端特種材料被國外大公司壟斷市場的格局。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産值6.85億元,增長76.7%。

  三明市是全省石墨烯産業發展重點區域,其中永安市被定位為高端石墨及石墨烯産業聚集區,擁有石墨和石墨烯産業企業22家,1—6月,實現規上工業産值11.77億元,同比增長36.56%,完成固定資産投資3.7億元,實現營業收入佔我省近七成。

  三明與廈門鎢業集團合作成立的三明廈鎢新能源材料公司,鋰電正極材料鈷酸鋰産量全國排名第一,國內市場佔有率達30%。1—6月,該公司共生産鋰電正極材料10782噸,同比增長4.9%;完成産值22.08億元,同比增長30.34%。

  今年上半年,三明生物醫藥産業實現規上工業産值95.39億元。其中南方制藥積極開發CMO代工業務,上半年完成産值7000萬元,增長5%,得益於國內訂單增加,預計全年産值可突破2億元。

  打造“康養+”旅遊新業態

  三明林業資源豐富,是福建最綠的地區之一。如何讓青山綠水轉化為金山銀山,三明瞄準新消費需求,重點打造五種“康養+”業態。

  森林康養。通過制定《三明全域森林康養産業發展規劃》,推動各縣(市、區)每年打造1~2個富有地方特色的森林康養基地。目前,全市擁有29個全國森林康養基地。

  醫療康養。市、縣“總醫院”在全市15個康養基地設立健康管理中心,開展慢病預防、中醫調理養生、康復護理等健康服務,並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範圍。

  體育康養。大力發展自行車騎行、馬拉松、水上運動等戶外康體養生,打造“月月有比賽”活動品牌,培育了環大金湖世界華人馬拉松賽等系列精品賽事,將樂縣成為國家蹼泳隊、國家女子水球隊訓練基地。

  鄉村康養。打造採摘體驗、藥膳養生、民俗風情等鄉村旅遊産品,培育形成了生態常口、小吃俞邦、耕讀李家等一批網紅村,全市3個縣入選“2021年中國最美鄉村百佳縣”。

  休閒康養。積極發展文化創意、夜間經濟等休閒旅遊,打造“夜遊九龍潭”等特色文化産品,增加遊客多樣化康養體驗。

  三明與上海淵源深厚。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福建省政府和上海市政府協商議定,部分上海輕工企業遷入福建,支援輕工業建設,一大批企業落戶三明。

  近年來,三明市積極推動滬閩(三明)旅遊合作,在日前舉行的滬閩紅色教育主題活動暨滬閩(三明)旅遊合作對接會上,現場簽約項目81個。

  為加大力度開拓以上海為重點的長三角地區客源市場,三明市在原有獎勵政策的基礎上,推出航空旅遊獎、專列旅遊獎、地接和組團累計獎等多類型獎勵政策,三明28家收費景區首次面向20人以上的長三角地區旅遊團隊,推出門票五折優惠政策,鼓勵旅行社全方位、多渠道拓展長三角地區客源市場。(記者 方煒杭 通訊員 池佛興 陳永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