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輿情智庫    
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走向世界
2021-10-14 10:29:31來源:東南網編輯:尹小兵責編:胡曉萌

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走向世界

  長汀縣汀江小流域景色 張傑 陳天長 攝

  東南網10月1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傑 通訊員 陳天長)

  核心提示:

  近日,經國家水利部推薦,《長汀縣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實踐》成功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生態修復典型案例,作為世界生態修復實踐成功範例向全球公開推廣,水土流失治理的“長汀經驗”正式走向世界。

  長汀縣曾是我國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嚴重的縣域之一。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先後5次赴長汀調研,持續推動水土流失治理;到中央工作後,習近平同志又兩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進則全勝,不進則退”,要持續加強長汀水土流失治理。

  在習近平同志的親自倡導與直接推動下,長汀人篳路藍縷,用數十年的努力,發揚“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與百萬畝荒山作戰,創造了水土流失治理的“長汀經驗”,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水土流失治理的典範和福建生態省建設的一面旗幟。

  水土不治決不收兵

  歲至深秋,天高雲淡。穿行在長汀縣河田、策武、三洲等地,處處山清水秀,花果飄香,林木蓊鬱。如果不是親眼見證,很難相信,眼前這片充滿生機的綠色大地,曾是我國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區域之一。

  長汀特別是重災區河田的水土流失究竟起于何時,無法詳考。不過從“柳村”成“河田”的地名變化或可追本溯源,長汀水土流失歷史應在200年以上。因水土大量流失,山崩河潰,河與田連成一片,形成“柳村不見柳,河比田更高”的景象,後人遂稱之為河田。

  因河田屬於紅壤區,四週山嶺盡為赤紅色,像一簇簇燃燒著的火焰,故而又得名“火焰山”。這裡夏天地表溫度高達76攝氏度,可以烤熟雞蛋,灼枯植物。

  隨著水土流失導致生態的嚴重惡化,不知從何時起,在重度水土流失區陸續出現了赤嶺、朱溪、露湖等一批荒涼蕭索的村落名稱,流傳著“長汀哪苦,河田加策武;河田哪窮,朱溪羅地叢”“頭頂大日頭,腳踩砂孤頭,三餐番薯頭”等民謠,水土流失給長汀人民帶來的無奈和苦難由此可見一斑。

  早在上世紀40年代,長汀就與陜西長安、甘肅天水被列為全國三大水土流失治理實驗區。

  對於水土流失這一生態痼疾,治理的腳步從未停歇過。新中國成立後到1982年,長汀水土流失治理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由於經濟條件差、治理手段單一等因素,效果不甚明顯。

  1985年,長汀全縣水土流失面積146.2萬畝,佔全縣面積的31.5%,土壤侵蝕模數達每年每平方公里5000~12000噸,植被覆蓋率僅5%~40%。“山光、水濁、田瘦、人窮”,道出了長汀的困境。

  1983年,時任福建省委書記項南在視察長汀後,總結出了《水土保持三字經》。同年,省委、省政府把長汀列為全省治理水土流失的試點。從此,拉開了長汀水土流失治理的序幕,並得到了國家林業、財政、發改等有關部委從政策、項目、資金等各個方面予以傾斜、扶持,展開了大規模的水土流失治理攻堅戰。

  長汀水土治理能有今天的成效,離不開習近平同志的親自倡導與大力推動。在福建工作期間,他曾5次到長汀調研,並就水土流失治理提出要求,作出重要批示,推動了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向縱深推進。

  1998年元旦,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為長汀水土流失治理題詞“治理水土流失,建設生態農業”。

  1999年11月27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的習近平專程來到長汀。當了解到水土流失面積仍超過百萬畝時,他的神情嚴肅起來,對在場的幹部説:“要鍥而不捨、統籌規劃,用8到10年時間,爭取國家、省、市支持,完成國土整治,造福百姓。”

  2000年,習近平同志前瞻性率先提出了建設生態省戰略構想。隨後,福建生態省建設領導小組成立,習近平同志擔任領導小組組長。

  2000年2月,“開展以長汀嚴重水土流失區為重點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被列為全省15件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確定每年由省級有關部門扶持1000萬元資金。長汀大規模治山治水的大幕,就此拉開。此後連續10年,長汀水土流失治理都列入省為民辦實事項目。

  2000年5月29日,習近平得知長汀正在建設生態園,專程託人送去1000元,捐種一棵香樟樹。

  在各級領導的關心重視和國家、省、市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幫助下,長汀縣通過封山育林、改良植被、補貼燒煤、發展綠色産業、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實施生態移民搬遷等措施,展開了水土流失治理攻堅戰。

  第一個8年過去了,至2009年,長汀縣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明顯成效,累計治理面積達107萬畝。

  2010年,省委和省政府再次作出決定:繼續實行扶持政策,再幹一個8年,水土不治、山河不綠,決不收兵。2017年底,省委、省政府再次作出決定,將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列入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扶持政策延續下去。

  進則全勝,不進則退。習近平同志對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殷切囑託,為長汀水土流失治理邁向新階段吹響了新的衝鋒號角。

  打造“長汀經驗”升級版

  近日,記者來到龍岩市長汀縣河田鎮露湖村,只見青山連綿,楓香、木荷等闊葉樹點綴在山間,綠瓦紅檐白墻的民居錯落有致,清澈見底的小溪橫貫村中。

  投資100多萬元的露湖童趣園春節正式對外開放,成為長汀縣第一家村級童趣園;村部後山的黃花遠志再次擴種100畝達265畝;村中的生態山莊增加了農家樂與民宿,旅遊接待能力明顯提升;打造千畝板栗生態綠色示範園,既治理水土流失又提高經濟效益……

  今年以來,露湖喜事連連,這個昔日的水土流失重點村,成為國家森林鄉村和省級鄉村振興示範點。

  像露湖村一樣,眼下的長汀和整個龍岩,正全力打造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升級版,達到“生態美”和“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今年2月底,龍岩再次召開長汀水土流失精準治理深層治理工作推進會。會上,龍岩市委主要領導指出,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進則全勝,不進則退”的諄諄囑託,把水土流失治理作為今年省委組織開展的“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的重要內容,堅定奪取全面勝利的信心決心,發揚“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精神,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年接著一年幹,舉全市之力推動水土流失治理走向全面勝利。

  據了解,2012年以來,長汀累計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6.8萬畝,水土流失面積從2011年底的47.69萬畝下降到2020年底的31.52萬畝,水土流失率降低到6.78%,低於全省平均水準,低於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水準。森林覆蓋率從2011年的79.4%提高到2020年的80.31%,水土流失區植被覆蓋率由10%~30%提高到77%~91%,土壤侵蝕模數由每年每平方公里8580噸下降到980噸,鳥類從100種恢復到306種,生物多樣性得到快速恢復……昔日的荒山禿嶺變為綠色家園。

  在此基礎上,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長汀在進一步鞏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推動精準治理的同時,著重發展林下經濟、鄉村旅遊、特色農業等産業,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後勁。

  岸上綠樹繁花,水面煙波浩渺,幾隻黑天鵝映襯出水面的靈動與靜謐……

  長汀汀江國家濕地公園建於當年水土流失重災區的“火焰山”上,自2014年11月開園以來,加上周邊1萬多畝的優質楊梅基地和古村落等景點,每年都能吸引遊客30萬人次左右,成為當地新的經濟增長點。

  秋日,在長汀縣策武鎮南坑村,一排排“小別墅”掩映在銀杏樹中。過去“山上沒資源,人均八分田,砍柴賣草換油鹽,養一頭豬等過年”的情景,讓村支書沈騰香不勝唏噓。

  如今,通過發展百合、草莓種植等林下經濟與生態旅遊,南坑由以前的“難坑”變成“富坑”,成為遠近聞名的“閩西銀杏第一村”和全國文明村。

  在長汀縣四都鎮同仁村,茂林修竹之下,是長汀元仕花卉專業合作社的300多畝蘭花基地,一盆盆“長汀素”、建蘭等蘭花在原生態的環境裏茁壯成長。

  合作社創始人廖炎士説,目前合作社會員有100多人,得益於這裡良好的生態,社裏的蘭花供不應求,“林下種蘭成本低,品質好,我們已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據統計,2012年以來,長汀引導農民發展大田經濟、林下經濟、花卉經濟等生態農業,全縣建成設施農業2200畝,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627家、家庭農場1232家,林下經濟經營面積達160.51萬畝,參與林農戶數達2.12萬戶,年産值23.46億元。

  同時,當地還積極發展生態旅遊,打造汀江源頭龍門風景區、庵傑—新橋汀江十里生態畫廊、策武南坑美麗鄉村示範園、河田水土保持科教園、三洲國家濕地公園等生態景區,形成了別具特色的生態文明旅遊觀光路線,年吸引休閒觀光人數100多萬人次……一個“機制活、産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長汀正闊步向前。

  記者手記

  在傳承中書寫輝煌

  福建日報記者 張傑

  從全國水土流失重災區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從“閃耀著可怕的血光”的生態痼疾到世界生態修復實踐成功範例,距離究竟有多遠?

  幾代人篳路藍縷,數十年戰天鬥地。這是長汀給出的答案。

  作為困擾了當地多年的生態頑疾,如何治理長汀水土流失一開始並無現成的經驗可循,完全是一種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如今,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摸索與治理,以“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群眾主體、社會參與、多策並舉、以人為本、持之以恒”為核心的生態保護與修復“長汀經驗”已然成為世界生態修復實踐成功範例,個中所經歷的艱難困苦可想而知。

  在這個漫長而艱辛的摸索過程中,人民群眾的智慧與力量、求索與創造無疑起到了重要作用:無論是已經被實踐充分證明作用巨大的草灌喬混交治理、草牧沼果循環種養模式,還是明顯帶著鄉土味道的“老頭松”施肥改造等治理措施,無一不是在當地黨委政府的主導下,由專業技術人員和老百姓共同摸索出來的。

  在長汀水土流失主要區域,經常可見一種很不起眼的小草,它生命力很強,專門生長在貧瘠的地方,當地人都叫它鷓鴣草。而在治理水土流失的過程中,長汀更涌現出了無數生命力極其頑強的“鷓鴣草”:把“難坑”變“富坑”的黨的十九大代表沈騰香、全國勞模“種果大王”賴木生、感動福建十大人物之一的“女愚公”馬雪梅、被稱為“斷臂鐵人”的退伍軍人蘭林金、紅土地上的“綠色使者”劉靜美、省勞模黃金養、種蘭花能人廖炎士等一大批水土流失治理草根英雄,他們和成千上萬更加默默無聞的“鷓鴣草”一道,讓曾經的荒山禿嶺變為如今的綠色家園。可以毫不誇張地説,長汀水土流失治理的歷史,就是一部人民群眾發揮智慧與力量共同創造奇跡的歷史。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古城汀州書寫了“中央蘇區紅色小上海”的榮光,創造了中央蘇區經濟中心的輝煌;進入新時代,水土流失治理的“長汀經驗”再次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生態修復實踐成功範例,“幹革命走前頭,抓生産爭上游”的老區精神在這裡一脈相承。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有理由相信,已經鑄就了過往輝煌的長汀,在新的征途上,一定能夠再次書寫生態文明建設的美麗新篇章。

  相關連結

  “長汀經驗”亮點在哪兒?

  福建日報記者 張傑 通訊員 陳天長

  近日,水利部推薦案例《長汀縣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實踐》成功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生態修復典型案例,該案例摘要和主要亮點如下:

  長汀縣曾是我國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縣份之一,草木不存,紅壤遍露,山嶺一片赤色。“山光、水濁、田瘦、人窮”是當時自然生態惡化、群眾生活貧困的真實寫照,其水土流失面積之廣、程度之深、危害之重、影響之大居福建省之首。

  長汀人民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持續開展水土流失治理。建立黨政領導掛鉤責任制,實現政策資金傾斜。創新治理理念和技術,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農業技術措施有機結合,人工治理與生態修復有機結合;創新封禁護林、社會參與和激勵保障機制等。

  長汀人民用成功實踐總結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群眾主體、社會參與、多策並舉、以人為本、持之以恒”的水土流失治理經驗,創造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奇跡,長汀縣從水土流失重災區轉變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成為全國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面旗幟,2018年成功摘掉福建省扶貧開發重點縣的帽子,成為全國學習推廣的典範。

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走向世界

  長汀縣鐵長鄉的生態茶園(資料照片)。魏培全 攝

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走向世界

  長汀縣策武鎮南坑村百合基地 張傑 陳天長 攝

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走向世界

  在長汀縣河田鎮,護林員正在水土流失治理林區辛勤地勞作(資料照片)。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攝

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走向世界

  俯瞰位於河田鎮的萬畝水保生態示範林區(資料照片)。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攝

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走向世界

  在長汀縣三洲鎮紅旗嶺,當地農民蘭林金和兒子一起種油茶(資料照片)。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攝

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走向世界

  長汀縣策武鎮南坑村一角 張傑 陳天長 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