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灣區行_fororder_灣區行_副本

門庭冷落“賠錢賺吆喝” 或淪為“雞肋”

2017-07-19 09:23:17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陳偉讚 責編:董健雄

  原標題:門庭冷落“賠錢賺吆喝” 業績難升或淪為“雞肋”

  當網銀、手機銀行成為年輕客戶的標配,線下實體網點應該如何定位?

  作為中小商業銀行經營轉型的成果,從2013年起,一種以“家溫度”為服務內核的特殊銀行網點——社區支行為前述問題提供了答案。

  然而,在經歷了4年的“成長”後,銀行對於社區支行的佈局正步入調整期。進入7月,一則“北京地區多家銀行的30多家‘社區支行’關停”的消息引發社會關注,相關銀行表示這是商業銀行的自主行為,目的在於調整社區支行佈局策略,向金融網絡相對不發達的鄉鎮地區拓展。

  從2014年平安銀行惠州分行在惠州首開4家社區銀行,到興業、浦發等銀行相繼跟進,3年過去了,作為銀行傳統物理網點渠道的延伸,社區銀行在惠州的發展情況又是如何?

  1 難升的是業績:

  社區支行很難實現盈虧平衡

  興起于2013年,社區支行目前已走過4年的發展歷程,其設立主體是中小型商業銀行,成立的初衷正是“普惠”兩個字。

  所謂“社區支行”,是銀行網點的一種特殊形式,它設置在社區之內,定位於服務周邊居民,在營業時間、網點佈局、業務範圍等方面均與傳統網點有很大不同。

  從業務範圍看,社區支行主要經營理財銷售、個人貸款、財富管理、繳費結算,同時還定期開展商戶優惠、金融知識講座等活動。因為不做現金業務,沒有了櫃檯,只配備了一兩名工作人員以及齊全的智慧自助設備,2014年9月剛剛開門迎客時,平安銀行惠州分行所設立的4家社區銀行,讓很多人“很不適應”。

  “受傳統銀行網點設立模式的影響,人們認為沒有現金交易業務、沒有工作人員的地方不像銀行,實際業務發生量並不多。”平安銀行惠州分行位於市區麥地一居民小區的社區支行工作人員透露,或許是基於這樣的觀念,3年時間來,社區銀行的業績表現並不好。

  與業績提升難相對應的,是這種不辦理現金業務、只對私不對公的新型網點,面臨的門庭冷清局面。

  連日來,記者選取了惠州市惠城區、惠陽區、仲愷高新區的6家社區銀行發現,人氣冷清成了眾多社區銀行的通病,記者于工作日上班時間分別在6家社區銀行門口觀察1小時左右,僅有1家社區銀行有顧客進入,且用的是自助存取款機,其餘5家均無市民光顧。

  相比之下,位於6家社區銀行隔壁或同一條街道的國有商業銀行傳統網點,排隊叫號的景象則較為普遍。

  “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比較閒,現在更像是自助服務廳。”位於惠陽區市政廣場的一家社區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社區銀行工作人員有2名,一個月裏有半數時間都有些“清閒”。

  當記者以顧客身份諮詢辦卡的時候,工作人員則表示,卡機被同事帶出去了,暫時辦不了;當諮詢貸款業務的時候,工作人員則表示“拉存款有任務,沒有貸款任務”。

  在門庭冷落之下,社區銀行則要面對的是盈虧平衡問題。

  “社區支行只有非現金業務,例如賣理財、開卡、開網銀之類,而且開在小區中,客戶對象也相對有限,大多是中老年人,在這兩個條件下,社區支行很難實現盈虧平衡。”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社區支行的數量越大,只能“賠錢賺吆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