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灣區行_fororder_灣區行_副本

“春運的車輪”加速 “改革的車輪”前行

2018-03-13 09:46:21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趙瀅溪 責編:陳夢楠

  原標題:“春運的車輪”加速 “改革的車輪”前行——寫在2018年春運圓滿收官之際

  南方網紅

  南方名記

  袁佩如工作室出品

  ●南方日報記者 劉倩 袁佩如  通訊員 曾勇 陸省省 粵交綜

  3月12日,今年春運圓滿收官。據預計,春運40天全省累計發送旅客18875.26萬人次。其中,道路14087.21萬人次;水路603.6萬人次,同比上升5.14%;鐵路3363.71萬人次,同比上升9.52%;民航820.76萬人次,同比上升10.25%。全省高速公路累計車流量18459.04萬輛,同比增長11.79%。

  改革開放之初,“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的流行語吸引著人流涌入珠三角,春運這一地球上最大規模的年度人口遷徙活動率先在廣州上演。“春運的車輪”加速,“改革的車輪”前行。時至今日,高鐵唱起春運的主角,鐵路、公路、航空、軌道、共享出行共同構築起廣東春運的“立體秀場”。

  運輸網絡從“人”字形到“米”字形

  上世紀80年代初,廣州鐵路還只是“人”字形佈局,往北只有京廣線,往西是廣茂線,往東是廣深線。廣州火車站是當時承擔廣東最主要春運任務的火車站。

  “當時廣東鐵路人均運營里程不到一支香煙的長度。”廣東省交通運輸專家金一兵説,“經濟快速發展與鐵路運輸落後之間的矛盾,促使廣東鐵路建設大提速。”

  1996年,珠三角通往北方的另一條通道京九鐵路開通,廣州火車站在“單打”了22年後,在1997年春運迎來了“新搭檔”——廣州東站。

  儘管1997年至2006年期間,廣州東站運量年均遞增14.3%,1998年的寒潮、2008年的雪災依然一次次地考驗著廣州火車站。2009年春運,隨著武廣高鐵運營,廣州南站開門迎客,廣州火車站的春運壓力才真正得以紓解。

  隨後幾年,廣珠城際、南廣、貴廣、廣深港等高鐵相繼運營,廣州鐵路“米”字形運輸格局基本形成。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廣東春運的運輸格局在橫向、縱向也不斷拓展。

  今年春運啟幕之初,受寒潮的影響,京珠北高速公路一度封閉超過250小時,31萬通行車次卻沒有一輛車滯留。“這條路走不了,可以走樂廣高速,粵北現在有5條出省的路了。”經常往返湖南廣東兩地的郭師傅説,以前聽到京珠北封路就發愁,現在根本不擔心。

  截至2017年底,廣東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8338公里,連續4年居全國第一。高速公路網絡不斷完善,春運高峰期時,高速公路日均車流量可達五六百萬以上。

  廣東主要航空樞紐也不斷擴容,支線機場發展迅速。白雲機場、深圳機場擴建,旅客吞吐量大幅增長,白雲機場更是在去年旅客吞吐量突破了6500萬人次;揭陽潮汕機場、湛江機場、惠州機場等支線機場不斷開通航線,客運量逐年增長。

  春運之路連接著機遇之路

  “當時是綠皮車,要分段節流,車上有兩個比較壯的同事把乘客扯上車,這樣才來得及,像打仗一樣。”王娟在1999年春運前夕成為了一名鐵路工作人員,談起20年前的春運,印象最深的就是“擠”。

  上世紀90年代初,珠三角地區外來勞動力就已接近400萬人。而在1974年開站之初,廣州火車站面積僅2.6萬多平方米,設計日發送旅客能力僅3萬人次。

  開放改變著心態,技術改寫著現實。

  2004年,中國鐵路第五次大面積提速,鐵路的發展戰略從“自主研發”轉向“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開始大規模引進高鐵列車技術。

  2009年,我國首條一次性建成的高鐵大幹線——武廣高鐵開通運營,其大運力、高速度的運輸優勢凸顯,給春運帶來不一樣的新景象。

  “當時的感覺,哇,這是一種全新的客運組織模式。”廣州南站黨委副書記劉慧至今仍記得2009年第一次踏進北京南站學習的情景,“一進去感覺完全不像是火車站,所有的設施、設備都跟普通車站不一樣,彩色的展示屏特別亮。”

  隨後幾年春運,京廣高鐵全線貫通,滬昆、貴廣、南廣、廈深等高鐵陸續開通,高鐵成為春節運輸旅客的主力軍。

  春運之路,連接著機遇之路。

  今年春運,廣州南站成為一顆耀眼的“巨星”。廣州南站站長張哲介紹説,廣州南站每天的客運吞吐量接近60萬人次,已經躍升為全國第一大站。

  金一兵認為,高鐵強大的“虹吸效應”帶來越來越多的人流,隨之帶來越來越多的物流及資金流。目前,廣州南站周圍地區匯聚的投資已達千億元,初步形成了佔地10萬平方米的CBD。未來幾年,隨著10多條城軌的接入,廣州南站客流還會大幅增加,“經濟圈”效應還將進一步凸顯。

  春運一年比一年有“科技范”

  以前春運期間,各大火車站都需要用大賣場作為售票大廳,廣州站的兩個售票廳有上百個窗口,24小時不停地售票,一直到春運結束前七八天才撤。2012年春運,全國開始推行12306網上售票,並逐年完善。現在,85%以上的旅客通過網絡、電話訂票,乘客拿著火車票和身份證,抬頭“刷臉”就可以“秒過”檢票口……春運,一年比一年更有“科技范”。

  “鐵路人”對科技的助力感受更深。從前,口哨、喉寶、喇叭是“三大法寶”,如今,已被PDA手持終端、對講機和“風火輪”(電動平衡車)取替。

  在春運發送客流量最大的高速公路,移動支付的發展也日新月異。2014年以前,廣東全省分4個片區分別實施聯網收費。每到春運等重大節假日,片區間多個主線收費站總會引起嚴重擁堵。2014年6月,廣東實現了全省聯網,撤銷了16個主線收費站和17個停車標示站,車輛行駛于高速公路網絡中變得暢行無阻。

  對於未撤銷的匝道收費站和省界主線站,ETC等信息化手段也大大提高其通行能力,截至2017年底,我省ETC車道數達1920條,位居全國首位。

  科技的力量不僅發揮在鐵路、公路等“主幹”上,還深入到春運“最後一公里”。今年,從河南回廣東中山的劉新從廣州南站下車後,出站坐上“如約巴士”到了廣州天河體育中心,下了巴士就坐上候在現場的“順風車”回中山了,共享出行打通“站”與“家”的“最後一公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