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灣區行_fororder_灣區行_副本

廣州城市戰略研究院發佈《廣州建設全球城市:指標體系與國際比較》課題研究成果

2018-12-05 16:34:33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編輯:董健雄 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朱子榮):廣州城市戰略研究院12月5日發佈《廣州建設全球城市:指標體系與國際比較》課題研究成果。廣州城市戰略研究院是廣州市社會科學院根據中央、省市關於加強新型智庫建設有關精神組建的新型城市智庫,是廣州市重點建設的六大高端智庫平臺之一。

  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廣東視察工作併發表重要講話,明確要求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在綜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現代服務業、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出新出彩,為廣州爭當“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排頭兵,建設全球城市指明瞭方向。廣州市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報告及近期發佈的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均明確提出“將廣州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引領型全球城市”的戰略目標。

  報告從國際視野出發,結合全球城市的“中國版本”,開展關於廣州邁向全球城市的比較研究,試圖在全球城市衡量標準、功能構成、指標體系、建設路徑上有所創新。報告提出全球城市功能“鑽石模型”,即全球城市應具備的五大標誌性功能,首次嘗試建立“功能性要素+保障性要素”相支撐的全球城市指標體系,這種比較嶄新的評估框架,為全球城市理論的深化研究開闢了新視角,提供了新參考。在全球城市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報告進一步構建了全球城市六大專項指數——全球城市活力指數、全球城市魅力指數、全球城市傳播力指數、全球城市宜居指數、全球城市智慧指數、全球城市聯繫度指數,其中全球城市活力指數、全球城市魅力指數為首次設立,分別就廣州邁向全球城市的總體水準和分項要素、維度進行國際比較,以明確廣州在全球城市體系中的位置及其變化趨勢,準確把握廣州在全球城市各要素、維度上的優劣勢特點,找出廣州與公認全球城市之間的關係和差距,比較分析代表性城市邁向全球城市的發展經驗。

  報告顯示:從全球城市綜合實力評價來看,廣州在全球城市體系中大致位於第三梯隊,落後於香港、新加坡、芝加哥、洛杉磯、法蘭克福等對標全球城市,同時也落後於北京、上海等國內一線城市。從全球城市各維度比較看,廣州在經濟影響力、國際樞紐設施、文化資源、社會事業、人的現代化等維度上位居國內領先水準,但距離全球城市有一定差距;廣州在國際知名度和認可度、文化原創力、社會治理等方面相對較弱,在總部吸引力、金融杠桿、創新實力等方面差距較大,這些領域將成為制約廣州建成全球城市的主要短板,也是未來的主攻方向。

  報告認為:

  (一)在全球城市發展中,“科技+金融”型發展模式已成為當今主要全球城市崛起與發展的“標配”。廣州不宜採取紐約、倫敦、巴黎、香港等這種主要依靠“金融+文化”等虛擬經濟支撐引領發展的道路,而是應重點對標二線全球城市中的新加坡、舊金山、芝加哥等,實施以“金融+科技+文化”為特色、以“CBD+高新區”為形態的實體經濟支撐發展道路。

  (二)巨型城市區域已成為全球城市崛起的關鍵,廣州建設國際大都市固然離不開全球經濟,但必須立足於融入並引領大灣區發展。大灣區內的空間擴張和人口、土地等已趨飽和,其未來重點已不是産業分工和城市化,而是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廣州要在推動灣區要素自由流動方面發揮“組織者”、“引領者”作用。

  (三)在軟聯繫正改變和主導世界城市體系的大背景下,廣州的全球聯繫度特別是硬聯繫固然表現較好,但在全球軟聯繫上還需要下大工夫,即信息的聯繫、技術的聯繫、人文的聯繫、外交的聯繫、知識網絡的聯繫等。

  (四)作為全球城市,必然是一個文化多元包容的超大城市。廣州在這方面擁有開放性、包容性的優良歷史傳統和市民文化基因。要注意把二三十萬外籍人口納入到全球城市的戰略謀劃、形象塑造和文化建構中,充分展現廣州作為新興全球城市文化多樣性以及多元、包容、開放的國際形象。

  (五)要注意協同好城市發展的快變數(經濟、互聯網、基礎設施等)與慢變數(新興産業培育、文化教育、生態環境等)之間的關係。應重視併發揮好慢變數對快變數的協同效應、乘數效應。

  (六)注重協同打造廣州城市發展的多元動力結構。包括以“互聯網+”和廣州製造2025為引領的創新驅動,以高端新一代産業佈局和深度(內涵式)城市化為重點的高端投資,以思想創新和“文化+”戰略為標誌的文化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制度創新。

  (七)重塑國際大都市新型産業體系基本動力。必須大力佈局導入為先進製造實體經濟提供支持的高端生産性服務業,必須凸顯富有人文藝術價值、滿足現代人品位消費的新業態,必須大力扶持掌控産業鏈高端、具有強大經濟話語權、資源配置能力的産業。

  基於以上分析,報告提出廣州加快建設全球城市的對策建議:一是形成內聯外通,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二是創新驅動發展,建設全球科創中心。三是增強經濟控制力,建設國際經濟中心。四是提升文化軟實力,建設世界文化名城。五是激發市場活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六是加快區域合作,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增長極作用。七是擴大國際交往,凸顯獨特城市魅力和國際化發展格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