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灣區行_fororder_灣區行_副本

粵港澳大灣區五位大學校長熱議“打造教育高地”

2019-03-13 10:33:47 來源:南方網 編輯:陳夢楠 責編:趙瀅溪

  嘉賓名單

  全國人大代表、中山大學校長羅俊

  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理工大學原校長唐偉章

  全國政協委員、澳門理工學院原院長李向玉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今年全國兩會的一大熱點話題。

  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提出打造最具活力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大學是科技第一生産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因此,國際一流灣區要有一流大學,世界級城市群要有一流的大學集群。

  近日,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城市的五位大學校長,走進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兩會訪談室,熱議打造“教育高地和人才高地”,探討建設一流大學集群。

  高校深度合作成新趨勢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山大學校長羅俊透露,探測引力波的“天琴計劃”取得新進展。其中珠海校區的“天琴一號”地面觀測臺站基本建成,正在調試設備;深圳校區的空間引力波探測地面模擬裝置進入可研階段;今年底計劃發射“天琴一號”技術驗證試驗衛星。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三地高校要抱團發展,一起走在世界前列。”羅俊説,中大的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以及正在建設的“天琴計劃”、海洋科考船等大科學平臺,部分港澳高校已參與其中,合力建設大科學平臺、推進科學進步。

  早在2016年11月,中山大學倡議並聯合粵港澳三地26所高校,成立了粵港澳高校聯盟,聯手打造“一小時學術圈”。羅俊透露,目前聯盟建立了很多專業聯盟,如超算專業聯盟、海洋專業聯盟、空間科學專業聯盟、圖書館專業聯盟等,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密切相關。

  粵港澳大灣區的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7000萬、經濟總量超10萬億元。區域內的大學辦學實力雄厚,交流合作頻繁,特別是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座城市。粵港澳高校深度合作成為新趨勢。

  “學生交換交流、科研項目合作、共建實驗室,這些是粵港澳高校的重點合作領域。”曾擔任20年澳門理工學院院長的全國政協委員李向玉分析,從世界排行榜來看,香港高校表現優異,排名靠前;澳門高校取得長足進步,嶄露頭角;廣東高校規模大,與産業結合緊密。早在2015年該校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合作,開設中葡英機械翻譯實驗室,編寫了人工智能軟體、辭書,併為企業培養人才,服務企業到葡萄牙、巴西等葡語國家開展貿易合作。

   聯合攻關“卡脖子”關鍵技術

  《綱要》提出,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産業重要策源地。

  去年5月,國家出臺多項支持香港科技發展的政策措施,解決了國家科研經費過境香港、科研儀器設備進入內地免關稅等問題。這一政策讓香港的大學校長和科研人員感到振奮。

  全國政協委員唐偉章於今年1月卸任香港理工大學校長,但持續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三地大學的本科生交流交換多,但研究生合作培養少。”他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需要高校聯合在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卡脖子的地方攻堅突破。建議三地高校合作舉辦研究生院,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攻關關鍵核心技術,有力支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這一建議得到澳門理工學院原院長李向玉的支持。“三地高校要動真格、深融合,共同支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他表示,在灣區內協同高校優秀專業、優勢實驗室和一流企業,在全球引進一流的人才和研究團隊,組成新的研究院或國家實驗室,合力破解世界級難題和“卡脖子”關鍵技術,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同時支持應用型高校、職業院校發展,服務當地社會經濟社會發展。

  探索建設高等教育特區

  在去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建議創建“大灣區聯合大學”。去年7月,深圳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簽約共建“大灣區國際創新學院”,搭建創新人才培育、科技創新以及高科技創業孵化平臺,為兩地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大灣區國際創新學院已招收了首屆創新博士研究生。”李清泉透露,深大正聯合香港理工大學,打造創新創業教育的“升級版”。希望給師生提供更多創新創業環境,孵化更多科研成果,培養更多創新創業的領軍者。“過去30多年,我們的辦學定位是培養特區的建設者,培養了一批優秀企業家。未來30年,我們要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培養大灣區建設者,更要培養行業領導者。”

  “現在三地高等教育協同發展存在一定的壁壘。”李清泉説,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協調創新發展,不僅要進行體制機制創新,更要大膽突破,構建更加對等的政策環境。在深圳建立高等教育特區,賦予特區一系列先行先試的改革政策,比如支持內地高校在港澳地區辦學;引進國際頂尖大學到特區,與灣區相關高校組建聯合學院、特色學院;地方政府自主確定辦哪些大學、辦哪些專業、招多少學生,從而構建灣區大學發展的對等政策環境。

  《綱要》提出,支持大灣區建設國際教育示範區,引進世界知名大學和特色學院,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記者了解到,廣東有4所中外(境外)合作辦學高校,其中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分別創辦了北師大—浸會聯合國際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去年12月,香港科技大學落子廣州南沙,校園佔地面積1.13平方公里,正在爭取儘早獲批招生。目前有更多知名港澳大學正在尋求到廣東合作辦學。

  “粵港澳三地高校的辦學特色不盡相同,可以優勢互補,共同進步。”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表示,該校的教育學科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全球第9名、亞洲區第2名。憑藉過硬的專業實力,學校可以對接內地的師範大學,聯合開展人才培養、師資交流,推動三地的師範教育發展。

  南方報業全媒體記者 吳少敏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