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灣區行_fororder_灣區行_副本

惠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貽偉:加快構建“2+1”現代産業體系

2019-03-21 09:30:48 來源:南方網 編輯:陳夢楠 責編:趙瀅溪

  權威訪談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到,支持惠州等城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深化改革創新,增強城市綜合實力,形成特色鮮明、功能互補、具有競爭力的重要節點城市。

  惠州如何學習貫徹落實《規劃綱要》,參與大灣區建設?如何發揮自身優勢,以新擔當新作為為大灣區建設貢獻惠州力量?近日,圍繞上述問題,南方日報記者採訪了惠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貽偉。

  用好“關鍵一招”作出惠州新擔當新作為

  南方日報: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惠州在學習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上有哪些體會和思路?

  李貽偉: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與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脈相承,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

  這一重大戰略實施,將推動我國改革開放邁上更高更大的臺階,同時,大灣區建設帶來的重大機遇,“一國兩制”的實踐探索,也將促進港澳長期繁榮穩定,推動一個世界級的灣區城市群在中國南大門崛起。惠州有幸成為其中一員,只有全面準確領會黨中央戰略意圖,才能深度對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灣區所向”“三地所長”,做好惠州應分的事,作出惠州的擔當和貢獻。

  與珠三角其他城市一樣,經過前一輪的改革開放,惠州具備了發展基礎,形成了自身的發展特色,有發展活力,有創業激情,有空間腹地,有廣闊市場,能不能抓住加速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充分學習借鑒港澳以及國際一流灣區建設經驗,對接上去、迎頭趕上去,這非常重要。惠州將牢牢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綱”,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勇走新路,以新擔當新作為把惠州打造成為珠江東岸新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發展重要地區和國內一流城市。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大灣區建設牽引帶動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這是關鍵一招。在新的進程中,核心問題仍然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一方面要更好地發揮市場的作用,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讓市場運行更加順暢,實現市場、要素和主體的全面激活;另一方面推進政府自身的變革,打造一流效率,推進治理現代化,讓市場作用與政府作用互相補充、互相促進,打造國際化法治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建設與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相匹配的一流城市。

  加快發展兩大萬億級先進製造業集群

  南方日報:《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培育若干世界級産業集群。惠州如何結合自身産業優勢,助力大灣區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李貽偉:國際一流灣區如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等,具有開放的經濟結構和高效的資源配置能力,值得認真學習。粵港澳大灣區擁有發達的城市群和海港群、空港群,區內城市各有優勢,提升整體競爭力,實現協同發展成為必然舉措。《規劃綱要》提出,要優化粵港澳大灣區能源結構和佈局,加快推進珠三角大型石油儲備基地建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等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這些方面,惠州有良好的基礎,是特色産業和新增長所在。我們目標是加快發展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個萬億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壯大生命健康新支柱産業,構建“2+1”現代産業體系。

  拿石化能源新材料産業來説,目前,惠州大亞灣石化區煉油和乙烯年生産能力達2200萬噸、220萬噸,煉化一體化規模全國第一,是全國首批綠色園區,但與世界級一流石化産業基地相比還存在較大空間,就像裕廊化工島石化産業集群對新加坡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撐,惠州要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新材料基地,為整個粵港澳大灣區能源作支撐。未來我們規劃將煉油能力提高到4500萬噸,乙烯及下游新材料年生産能力提高到1000萬噸,推進落實好投資100億美元的埃克森美孚化工綜合體項目、投資70億美元的中海油/殼牌三期項目建設,謀劃建設面積約30平方公里的新材料産業園,引進一批最具競爭力的精細化工、新材料企業,把産業鏈做長,把效益放到最大。同時,加快推進天然氣發電廠、LNG接收站、大數據産業園等項目建設,以總投資1500多億元太平嶺核電項目、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為抓手,把惠州東南片區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能源基地和科技創新中心,未來這裡將與石化、新材料共同形成萬億級産業集群,在粵港澳大灣區建成世界新興産業基地中佔據重要的一席之地。

  而電子信息産業方面,惠州是全國乃至全球重要電子信息産業基地之一,已形成較為完整的平板顯示、汽車電子、LED等産業鏈,擁有三星、TCL、德賽等一大批龍頭企業,最近陸續引進了一批投資上百億的大項目。我們希望在人工智能、5G、晶片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發展方面打造優勢,前瞻性佈局一批高端項目,推動電子信息産業向高端轉型。未來八到十年,先進電子信息産業集群將突破萬億元大關。

  建設全省中醫事業創新示範城

  南方日報:《規劃綱要》中提到,要深化中醫藥領域合作。惠州提出要建設全省中醫事業創新示範城。請問,如何借助粵港澳大灣區東風,推動中醫藥産業發展?

  李貽偉:中醫藥是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瑰寶和精髓,惠州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積澱深厚,早在宋代,羅浮山“洞天藥市”就是嶺南著名的中藥材集市;“滿山遍野草藥香”,且全市種植中藥材3萬多畝,形成了中藥材種植、中醫藥製造、中藥研發、中醫診療完整體系,還是全國中醫科學大會的永久會址,中醫藥産業發展潛力巨大。

  我們將因地制宜,發揮惠州中醫藥産業優勢,以建設全省中醫事業創新示範城為抓手,大膽探索試點,面向全國特別是大灣區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積極對接引進港澳先進中醫藥科研技術和醫療人才,歡迎他們來惠州從事中醫藥研發、種植和生産。同時,我們也將積極“走出去”,學習借鑒日韓等國的中醫藥及健康産業發展經驗做法,把中醫“治未病”、“治難病”與現代先進診斷技術結合起來,解決群眾最常見疾病,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此外,通過大力發展中藥研發生産和中藥材種植業,以中藥材特色産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考慮整合10個市屬國有林場資源,並在東江沿線、環羅浮山和南昆山等區域重點佈局,建設南藥種植基地。這方面,我們主打綠色環保品牌,秉承“工匠精神”,以一流水準種出一流的中草藥,努力走出一條農村興、農民富、産業旺的發展新路子。

  將投入近300億元建設大交通拉開大框架

  南方日報:《規劃綱要》提出,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在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的過程中,惠州如何打造一流的環境和生活品質?

  李貽偉:良好的環境是吸引力、競爭力,也是生産力,如果光有經濟實力,但沒有一流環境,就不是一流灣區,城市現代,産業發達,生活品質一流,這些都是要素。惠州是大灣區連接粵東、粵北以及閩贛地區的樞紐門戶,擁有良好的區位環境、發展環境,特別是生態環境優良,空氣品質居全國169個重點監測城市前十位,這是惠州最大的優勢。

  新一輪高品質發展,不是先污染再治理、再轉型,而是起步就必須是高品質。良好的生態環境惠及每個人,水和空氣都是自由流動的,一個地方如果生態環境不好,不僅僅影響自己,還影響他人,必須要有生態自覺,走高品質發展新路子,在加快發展的同時,守護青山綠水、留住藍天白雲。

  大灣區內人員、物流交往頻密,惠州發展空間大,開發強度只有9%,利用好空間優勢、腹地優勢,未來將吸引更多人流物流資金流,特別是惠州與香港淵源深厚,旅港惠州鄉親有100多萬人,兩地來往人流頻繁,對交通便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惠州將以“對外大連通、對內大循環”的思路暢通城市動脈,把交通體系建設得更加方便快捷、更加四通八達。全力建設好廣汕客專、贛深客專惠州段等交通項目;同時,學習借鑒國際一流灣區的先進經驗,立足十年、二十年研究制定相關規劃,預計將投入近300億元暢通大交通網絡,破解交通擁堵,對接通達深港快速通道,讓交通不再成為地域連接的障礙,不再成為人民生活的擔心。總之,在貫徹落實《規劃綱要》中,要幹一件成一件,讓群眾感受到發展所帶來的變化,讓惠州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一個“近者悅、遠者來、居者安”的品質城市。

  南方網全媒體記者 柯鴻海 羅銳 通訊員 管春楓

  統籌:鄭佳欣 黃穎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