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灣區行_fororder_灣區行_副本

這些科研項目 引領廣東省産業高品質發展

2019-03-28 09:58:53 來源:南方網 編輯:陳夢楠 責編:趙瀅溪

  27日,廣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召開,對2018年度的廣東省科學技術獎項進行頒獎。據統計,2018年度的科技獎項包括突出貢獻獎2人、自然科學獎22項、技術發明獎14項、科技進步獎133項、科技合作獎5人,合計176項(人)。

  廣東省有關負責人在介紹獎項特點時表示,獲獎項目産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獲獎項目成果轉化應用後新增銷售額累計達到1682億元,新增利潤累計達到293億元,充分展現了廣東省科技創新引領産業高品質發展。特別是廣東省近年來著眼優勢特色産業及未來發展關鍵領域,著力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始創新取得重大突破。在176項獲獎項目(人)中,自然科學獎佔比12.5%,為歷年最高。

  在關鍵領域下大功夫

  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就能在科技創新中佔據優勢。突出貢獻獎兩位獲獎者之一的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李立浧院士,近30年潛心研究西電東送關鍵技術、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建設大電網現代倣真平臺,有力推動了廣東省能源電力技術走在全國乃至世界前列。另外一位獲獎者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馬駿教授,致力於鼻咽癌這一號稱“廣東瘤”的中國高發腫瘤治療研究,將鼻咽癌患者的5年總生存率由60%提到84%。這兩位傑出科學家永攀科學高峰的精神,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樹立了光輝榜樣。此外,青年科學家獲獎群體也引人注目。45歲以下的第一完成人,在獲獎總人數當中佔比34.8%,他們正成長為廣東省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出臺系列決策部署解決“卡脖子”問題。本年度的省科技獎充分體現這一政策導向。如技術發明獎佔總獎項的7.9%,佔比為歷年最高。由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鄭海榮等人完成的“超導磁共振快速成像關鍵技術、系統與應用”項目獲得技術發明獎一等獎。該項目通過歷時8年的産學研聯合攻關,研製成功國內首型聯影3.0T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創立了磁共振快速成像技術體系,打破了跨國公司的長期壟斷,實現了大規模産業化和臨床應用,系列超導磁共振産品實現産值逾30億元。

  粵港澳融合創新成果層出不窮

  在這些獎項中,由企業牽頭或參與的項目佔總數的67.6%,顯示出廣東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更加穩健。

  另外,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持續深化,科技創新合作邁向更高水準、更深層次,産出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本年度獲獎項目中,港澳機構或人員參與的項目分佈于多個領域,參與機構包括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知名高校。獲獎項目中有省外單位參與的達到40個,佔獲獎項目數的22.7%,參與項目研發應用的省外單位分佈于北京、上海、浙江等10余省市。

  由中山大學賴劍煌教授和香港浸會大學阮邦志教授等人歷經10餘年研究攻關合作完成的“視覺魯棒特徵提取與非線性分析”項目獲得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該項目成果經過多年的産學研合作與轉化,在2017年全球財富論壇人臉身份驗證、高考考生人臉身份驗證、地鐵人臉識別等場景獲得應用。

  廣東省面向粵港澳科技合作、國際科技合作,設立了科學合作獎。2018年度評選出的5名科技合作獎獲獎人,均長期和廣東省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在向廣東省引進技術、合作研發、培育人才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彰顯廣東省對外開放合作共贏新格局。

  省科技合作獎獲獎者

  郭瑞·弗拉基米爾(Korzhyk Volodymyr):博士,教授,烏克蘭科學院院士,紐約科學院院士,熱等離子技術理論及應用的國際知名專家。

  馬丁·門席斯(Martin Menzies):倫敦大學Royal Holloway學院地球科學系講席教授。

  周國富:荷蘭籍科學家,華南師範大學特聘教授,荷蘭皇家飛利浦首席科學家,平板顯示與綠色光電領域世界知名專家,全球電子紙顯示技術重要發明人之一。

  諸自強:國際著名的電機及其控制系統專家,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清華大學、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香港大學等14所著名大學的客座/兼職教授。

  黃國全:香港大學工業與製造系統工程系系主任、終身講席教授(Chair Professor)。

  ●南方網全媒體記者 林亞茗 通訊員 粵科宣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