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未來醫療什麼樣?創業者來告訴你

2017-09-22 10:16: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徐佳航   責編:許煬

  一些事,正在被一些人一點一點地推動、改變,比如看病。有人得了癌症後,完全信任醫生,治療方案全聽醫生的;而有的人,則會花上3個月時間把所有與本人癌症相關的專業書籍看上一遍,扔給醫生一沓標明清晰治療方案的資料,“喏,你就按這個方案給我治。”

  決定醫患之間溝通內容的,在技術男鄭傑看來,就是數據——一個人從出生開始,每一次就醫、體檢、疫苗接種的準確數據。9月8日至9日,在造就Talk舉辦的“Remix·共享未來”大會上,OMAHA發起人、樹蘭醫療首席執行官鄭傑對於未來醫療的預估,收穫了陣陣掌聲。

  鄭傑出生於醫生世家,父母都是醫生,從小在醫院邊長大。但在大學期間,他讀了計算機專業。近年來,智慧醫療、互聯網+醫療成為天使資金、風投資金競相追逐的投資目標,學計算機的醫生世家獨子鄭傑,找到了事業支點。

  前不久,他的一個大學老師患了癌症,“閉門不出3個月,讀了所有這方面的資料、論文,到醫院給了醫生一沓東西,‘醫生你按照這個方法給我治吧。’”

  鄭傑發現,如今的醫患關係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其背後的根本原因即是“數據的可獲得性大大提高”。過去,醫生看病靠的是“感觸”,但現在,醫生看病、病人制定自我治療方案全都依賴於量化以後採集的信息。

  還有一個朋友,肺部查出陰影。經醫生多次檢查、多次會診後“還是不放心”,最終決定“開一刀”,手術後,醫生發現沒有太大問題,“朋友回憶起來,年輕時當兵那會兒,得過一次很嚴重的肺炎。”

  鄭傑假設,如果在這個朋友的醫療記錄裏,有過這個病例記錄的話,他很有可能就不用挨這一刀了。“一個人完整的醫療記錄有多麼重要?一旦突發交通事故、昏迷,如果能夠快速調出你的醫療記錄,也許就能幫助醫生做出更準確的治療。”鄭傑正在做的事,與醫療檔案息息相關。

  美國于2014年啟動了“藍色按鈕計劃”(Blue Button Connector),該計劃與美國白宮的國家協調辦公室、美國退休軍人事務部、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中心、美國國防部等都有密切合作,旨在為病患和普通使用者提供在線安全的健康記錄,並且對他們的健康進行管理和監督。“藍色按鈕”記錄包含詳細的個人健康信息,還包括化驗結果、醫生記錄、問題清單及健康提示等。使用者不僅可以在線查看這些健康信息,還可以從自己的病歷中導出數據,系統會自動生成包含個人體重、血壓、膝關節損傷等詳細數據的健身計劃。

  這是美國奧巴馬政府為應對醫護人員短缺問題想出的絕招兒。《美國醫學協會學報》數據顯示,按照目前醫學院的畢業和培訓率來看,未來15年,美國可能會短缺醫生15萬名。另據美國勞工部統計,美國護士年均缺口達12萬人,預計到2020年,美國護士的短缺量將超過50萬人。但與之對應的是,美國人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為此,美國公共衛生官員、醫院和醫生們最近都在忙著做3件事——讓病人記錄自己的醫療數據、讓病人主動尋求預防護理、持續關注慢病。

  據悉,截至2014年年底,參與該項目的各類人員,包括政府官員、醫護人員、藥店工作者等共計約170萬人,已有超過97.4萬名用戶下載了超過600萬份文件。

  中國人是不是也有可能擁有一份私人定制健康檔案?答案是:已經有人擁有了。

  深圳市去年發佈了衛生“基本法”——《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第一次把“向患者公開病例”寫入其中。規定要求,醫療機構在看完病的6個小時後,提供查詢、複印和複製的服務,“有時候拍個片子,拿片子要隔天或者隔幾天,現在要求還能複製電子化的數據給你,以後甚至可以給你U盤讓你帶走。”鄭傑説。

  鄭傑接觸過幾個非常開明的醫院院長,他們不僅同意向患者開放完整的病例數據,甚至還願意將醫院醫生對這名患者的內部會診信息也告知患者本人,“很多醫院的顧慮在於,我把病例完整版給了患者以後,他會不會跟我打官司;更多的醫院,數據本身就不完整,不想拿出來。但這些院長卻認為,這樣很好,醫生和患者之間非常透明,患者可以反向監督我們,讓我們醫生更認真地寫病例,把該寫的都寫好。”

  目前缺的,是整個醫學信息領域的“基礎設施”——龐大的中國人健康數據。一旦這些數據匯總,病例數據雖然有了更大的被洩露的可能性,但同時,這些數據也可以為人們帶來更大的價值。

  比如,一個40多歲的IT男,得了痛風,自從得病以後,他可以每天檢測自己的尿酸,以一個理工男的特長,把這些數據填寫在excel表裏,並且做回歸線分析,“我朋友自己分析出來,發現趨勢不太好。”鄭傑説。後來朋友提議設計一個軟體,直接做匯總,每天提醒用戶應該做哪些測試。有了完整的數據,個性化治療將不再是夢想。

  如果你有某一位醫生的語音資料,那麼一家互聯網公司就可以為你送上一個全能的全科型看病機器人,它甚至可以精準地發出你所熟悉的醫生的語音。

  “新時代的‘醫生’就要來了。”鄭傑形容“新型醫生”可以在充分知道你的完整數據後,給你作更精準的判斷,“它可能是個非常小的儀器,但能幫你作診斷。”(記者 王燁捷)

分享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