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中國仍是外商眼裏的投資熱土

2019-07-29 09:05:30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陳晨   責編:鄭思雯

中國仍是外商眼裏的投資熱土

上半年數據

  淩晨00:50,廣東東莞的沃爾瑪華南生鮮配送中心,一派火熱景象: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揀貨、裝貨,一小時後滿載生鮮蔬菜的冷鏈車出發,開往沃爾瑪指定門店,等待一大早跟消費者見面。作為沃爾瑪定制化設計的生鮮配送中心,該項目總投資超過7億元。

  “發改委、商務部發佈的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2019年版)》中,有一般商品的共同配送、鮮活農産品冷鏈物流和特殊藥品低溫配送等物流及相關技術服務,這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在中國擴大投資的決心。”沃爾瑪中國供應鏈高級副總裁麥睿恩説,“未來10年,我們將在中國投資80億元,新建或升級物流配送中心。”

  “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護不會變,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利用外資,大大增強了外商在華投資信心,我國利用外資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勢頭。

  當前利用外資形勢怎麼看?外部環境變化會不會給我國引資帶來影響?利用外資能否繼續保持良好態勢?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規模“穩”、結構“優”,利用外資成色足

  在上海,新的藍圖正在展開:5月底舉行的一場外商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總額近500億元的38個項目相繼敲定;

  在廣東,新的紀錄正在誕生:一座投資總額預計達100億美元的新型一體化生産基地即將拔地而起,這是全球化工巨頭德國巴斯夫公司在全球最大的投資項目;

  在遼寧,新的磁力正在顯現:7693家日韓外資企業紮根大連,截至4月底累計實際投資263.5億美元……

  跨國企業紛紛加大投資,中國利用外資成色足。

  看總量,我國利用外資規模平穩增長。去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創歷史新高。今年上半年,利用外資延續良好增勢,實際使用外資4783.3億元,同比增長7.2%。

  “夜空越暗,明星越亮。在國際貿易投資的大背景下,更能看出我國利用外資的成色。”對外經貿大學教授桑百川説,全球跨國投資整體形勢趨緊,各國引資面臨較大挑戰。聯合國貿發會議近期發佈的報告顯示,全球跨國直接投資總規模從2015年的1.9萬億美元下降到2018年的1.3萬億美元。“我國利用外資實現逆勢穩增,實屬不易。”

  不僅“量穩”,而且“質優”,我國利用外資的成色,還表現為引資水準和結構的持續優化。

  外商在高技術領域的投資表現搶眼。上半年,高技術産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4.3%,佔比達28.8%。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3.4%,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71.1%,增速均遠遠高於利用外資的整體增速。

  外商投資地域佈局更加合理。上半年,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349.6億元,同比增長21.2%;自貿試驗區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20.1%,增速均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外商投資主體多元,引資“朋友圈”越來越大。上半年,我國主要投資來源地投資增長態勢良好,韓國、新加坡、日本、德國對華投資分別增長63.8%、10.5%、13.1%和81.3%;歐盟、東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同比分別增長22.5%、7.2%和8.5%。

  中國,仍然是外商眼裏具有吸引力的投資熱土。

  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措施對利用外資影響總體可控

  當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貿易投資前景暗淡。全球投資“大盤”不樂觀、“流量”不充裕,一些國家紛紛出臺措施爭搶外資“蛋糕”。有人擔心,這會不會對“穩外資”帶來較大衝擊?

  “外部環境變了,壓力肯定有。”商務部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主任邢厚媛説,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跨境直接投資整體呈下行趨勢。2016年、2017年、2018年連續3年下滑,去年達到歷史最低水準。一些國家為吸引外資紛紛出“狠招”,比如大幅降稅、降低能源價格等,吸引跨境直接投資的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

  面對外部挑戰和壓力,我國出臺一系列穩外資政策,打出一套引資“組合拳”,穩住了外商信心,也穩住了市場預期,使我國在世界引資市場中依然保持了較強競爭力。聯合國貿發會議發佈的《2019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下滑,但中國吸引外資總量卻逆勢上漲近4%,佔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比重超過10%,繼續成為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

  當前,經濟全球化在深入發展中遇到一些曲折,貿易和投資爭端加劇,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嚴重衝擊國際秩序和多邊貿易體制。有人擔心,這是否也會給我國利用外資帶來影響?

  “有影響,但總體可控。”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説。

  加徵關稅等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措施主要會增加外資對生産成本的預期,從而對外資決定投資目的地帶來影響。尤其是對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外企來説,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參考因素。

  目前,確實存在部分以出口為主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從中國向國外轉移産能的現象。“對這種現象,我們要客觀看待、理性分析,保持平常心。”張燕生説。

  首先,企業向外轉移,雖然可能節省一些成本,但也面臨其他不確定風險,例如産業配套能力、經濟發展環境、勞動力素質等,企業會綜合考量,單純為了規避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措施而轉移的外資企業佔比很小。

  其次,一些外資企業關停個別在華工廠,把産能轉移到其他國家,原因是多樣的,不都是因為受到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措施的影響。這些企業有的是因為自身經營不善;有的屬於低端製造領域,考慮到我國勞動力、土地等成本上升,將産能向外轉移。

  “全球産業鏈是動態調整的,會隨著國際分工和全球産業佈局的變化不斷發展演進。因此,産業鏈的遷入遷出都是市場經濟下的正常現象。”張燕生説,少數低端製造領域的外資發生轉移,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和規律。

  少數産業鏈低端的外資向外轉移並不可怕,關鍵要看高品質外資有沒有進來。事實證明,得益於我國一系列擴大開放新舉措,上半年我國醫藥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等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2.8%和25%,信息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等高技術服務業利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68.1%、77.7%和62.7%。這些領域利用外資的快速增長,説明我國對高水準、高品質外資已展現出強勁的吸引力。

  邢厚媛認為,我國具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能夠形成良好的産業生態,規模效應優勢明顯;高素質人才供給越來越多,能承接高端製造、研發甚至高技術含量的服務,而工資水準與發達國家比相對較低,這些都備受外資青睞。“高品質的外資依然會選擇留在中國,並且會有更多高品質的外資進入我國。”

  利用外資過去穩、現在穩,接下來還會穩

  “展望未來,一系列穩外資政策措施將逐步見效,中國有基礎有條件實現利用外資向更高水準和更高品質發展。”張燕生説。

  ——擴大開放的堅定步伐,給外資更穩定的預期、更堅定的信心。張燕生説,中國言出必行,對外開放之門正越開越大。從日常生活消費到製造業服務業,擴大開放的重磅舉措接連落地,給外商投資吃下了一顆顆“定心丸”。

  一輛電動汽車駛入加油站,司機一邊為汽車快速充電,一邊在站內點了一杯現磨咖啡。不一會兒,加油站工作人員就將熱氣騰騰的咖啡送至車內。這不是電影畫面,而是英國石油公司(BP)在山東濟南新開的加油站內的真實情景。

  “越來越開放的中國,在國際市場中魅力四射。”英國石油公司(BP)中國董事長兼總裁楊筱萍博士説,未來幾年公司將在中國新增1000座加油站。

  ——廣闊的市場前景,像一塊超級磁鐵吸引著外資。近日,德國企業蒂森克虜伯作為供應商參與打造的、吉利首款轎跑SUV正式上市。該車配備的電子助力轉向系統來自蒂森克虜伯在常州的轉向系統製造基地,項目投資額達2億歐元。“近年來,得益於巨大的中國消費市場,蒂森克虜伯在華投資每年保持10億元水準,總投資已超過150億元。”蒂森克虜伯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高岩博士説。

  近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的強大購買力,是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巨大消費力量。中國巨大的市場不僅體量在擴張,結構也在快速升級,消費者需要更多優質的信息、醫療、健康、金融、文化等服務産品,跨國公司在這些領域優勢明顯,大有可為。

  ——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讓外資感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不斷推進“放管服”改革,削減行政審批和許可事項;頒布《外商投資法》,加強外商投資促進和保護;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讓企業輕裝上陣……世界銀行發佈的《2019營商環境報告》顯示,去年中國營商環境較前一年大幅提升了32位。

  “軟”環境好了,“硬”投資紛至遝來。“我們在華發展得到更高效的支持和服務,這得益於中國日益優化的營商環境。”荷蘭皇家菲仕蘭中國高級副總裁楊國超説,去年菲仕蘭在中國追加投資1億歐元,用於渠道下沉及各大品牌産品和餐飲渠道業務的拓展。

  上海美國商會近日的一份調查顯示,超過八成的美資企業看好未來五年在華發展前景。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日前的調查表明,德國在華企業已超過5200家,隨著中國開放力度不斷加大,會有更多的企業在中國增加投資。“我們沒有會員離開中國,因為中國市場的吸引力難以抗拒。”華南美國商會會長哈利·賽亞丁説。

  “總體看,中國利用外資具備持續穩定增長的基礎和條件,過去穩、現在穩,接下來還會穩。”商務部綜合司司長儲士家説。

分享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