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農網改造成為惠民工程

2019-08-07 09:44:29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陳晨   責編:鄭思雯

農網改造成為惠民工程

新甘石聯網工程實景。國家電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提供

  聽説記者要去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縣採訪,在那裏工作了15年的國網甘孜州電力公司黨委書記劉友志有些遲疑。

  “去白玉路太遠,至少要一天時間,太遭罪嘍!”

  “和您當年耗時5天的行程比,一天不算什麼。不僅去白玉,還要去您當過鄉長的熱加鄉,看看這些年的變化。”

  看記者堅持,紮根甘孜31年的重慶漢子劉友志爽快地説:“我陪你去嘛!”

  7月17日早8點,車子從康定出發,翻過4300米的折多山,過新都橋後,經塔公草原拐上317國道。午後過了甘孜縣駛入幹白公路,又翻過兩座4800米的高山,晚上8點太陽快落山時,終於到達高山峽谷中的白玉縣城。

  18日一早,我們去熱加鄉,出發不久天降暴雨。左邊是咆哮的金沙江水,右邊是陡峭的山崖,泥石流不時滑下來。“當”的一聲,雞蛋大的石頭砸中車頂,大家驚出一身冷汗。同車的四川電力公司宣傳部副主任高德文有些緊張,拿起步話機聯繫前車的劉友志:“雨太大了,不會被困在路上吧?”“沒事,這段路因為今年格薩爾機場要通航,所以在擴路,過了這段就好了。”老劉聲音非常有底氣。

  白玉縣,遠離國道,甘孜最偏僻的縣之一。如果白玉用電順暢,甘孜的新一輪農網改造就應該沒什麼問題。中午11點,雨依舊淅淅瀝瀝地下,我們終於到達熱加鄉,60公里路用了足足3個小時。

  説不完的變化

  甘孜州新一輪農網改造累計投入20.83億元,為10萬戶農村居民提供了用電保障

  白玉縣熱加鄉麻通村51歲的桑珠看到老鄉長劉友志時,兩眼閃著淚光,雙手緊緊握著劉友志的手,用藏語不停地説著什麼。

  71歲的旦增和54歲的郎加也圍上來,幾個人熱情地擁抱在一起,旦增的眼淚怎麼也止不住。

  白玉縣供電公司副經理澤翁多吉在一旁給記者當翻譯:“他們太激動了,一直在説老鄉長怎麼不多回來看看。”

  落座後,多吉告訴村民我們的來意,桑珠搶著説:“當年就是劉鄉長給我們弄來了電,讓我們點上了電燈。”

  1996年10月,沿著崎嶇的山路,劉友志騎馬到熱加當鄉長。鄉里沒有電,只能靠松明子和酥油燈照明。劉友志聽説十幾公里外的一個林場有座小水電,於是找到林場請求拉一條線到鄉里。對方很支持,但是拉線的錢要自籌。劉友志就動員各村,每村負責出一些樹榦,然後大家一起出工出勞,用了小半年時間終於把電通到了鄉里以及周邊的兩個村。

  劉友志説,“過去騎馬到縣裏要一天,從縣裏到康定要5天。現在不僅柏油路通了,一天就能到達康定,而且電力天路也通了。前些年建設新甘石聯網工程,沿途老百姓非常歡迎電網建設隊伍,上千公里的工程沒有出一起糾紛和設備丟失事故。”

  劉友志説的新甘石聯網工程,是黨的十八大後由國網四川電力投資32.15億元建設的由新都橋到甘孜縣到石渠縣的1015公里輸電線路,解決了甘孜州白玉縣在內的3個最偏遠縣的用電問題,這也是甘孜州的深度貧困地區後來能實施農網改造的基礎。高寒地區,冬季河水結冰,只靠當地小水電,很難解決用電穩定問題。在新甘石聯網工程投産前,石渠縣到了冬季便無電可用。

  有了大電網支撐,農網改造才成為有源之水。2016年以來,國網四川電力公司在甘孜州新一輪農網改造中累計投入20.83億元,建設35千伏及以上線路長度627.64公里,變電容量23.19萬千伏安,10千伏及以下線路長度5660公里,配變容量28.1萬千伏安,為10萬戶農村居民提供了用電保障。

  熱加鄉帕關村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山區。前些年農網改造時,家家戶戶都裝了微型太陽能,不過這點電真不夠用。“白天曬一天,晚上最多可以點亮3盞5瓦的節能燈,最多亮一兩個小時,其他電器根本用不了。” 村主任扎嘎深有感觸,“新一輪農網改造後,電線拉到了家家戶戶,現在全天可以用上電,終於可以看上電視了。”

  説起用電變化,去年開了小賣部的桑珠又接過話茬:“別説電冰箱、冰櫃這些開小賣部必備的家電都用上了,我家從去年就不再燒木柴和牛糞了,不僅做飯用電,取暖也用上了電暖氣。和過去比,真是太幸福了。”

  想不到的艱苦

  遭遇暴雪封路,搶修班繞行山路又被狼群尾隨,更在零下20多攝氏度、海拔近5700米的布加爾山被困3個多小時

  位於高海拔地區的甘孜州,電網改造的難度和艱苦程度超出想像。甘孜州面積15.3萬平方公里,相當於發達地區的一個省;人口119萬人,相當於發達地區一個縣;GDP291億元,抵不上發達地區一個鄉鎮。全州平均海拔3500米,含氧量僅為成都平原的50%—80%。在這樣一個地區進行電力建設和運營維護,難度之大非親身經歷很難想像。

  今年2月26日14時44分,位於甘孜州色達縣的35千伏大章變電站10千伏章西線出現故障,遠在350公里之外的四川遂寧供電公司負責支援甘孜的爐霍運維班立即組織何多凱等4名班組成員火速奔赴現場。

  350公里在發達地區可能也就是半天至一天的行程,但是這一趟,4個人來回用了7天。途中,他們遭遇了暴風雪,因道路阻斷,只能在藏民家借宿;穿越無人區時,再次被大雪封路,只能繞行山上的小路,結果一路遭遇狼群尾隨;在翻越海拔近5700米的布加爾山時,車輛又陷入積雪不能動彈,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山頂被睏了3個多小時,幸好有當地政府車輛經過,才被解救出來……

  四川廣安供電公司對口援建甘孜州腹地的新龍縣電網建設,他們的故事也很感人。

  新龍縣的電力天路工程,70%的鐵塔基礎位於陡峭山崖,崖下就是奔流不息的雅礱江;110千伏線路、35千伏線路分別跨越雅礱江各14次。為了把電塔架設到高山上,他們光騾馬隊就組織了7支,連騾馬都上不去的地方就只好架設索道。他們共架設了38條索道,總長度超過53公里。

  “這裡的山太陡、路太糟,是我在其他工程中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我的馬隊遭罪了,跌倒過48次,摔傷了好幾匹。其中還有一匹騾子,在工程駐地被狼咬死了。” 談到死傷的騾馬,行走山區十餘年的騾馬隊隊長、彝族漢子阿候子莫流下了眼淚。

  曾多次到甘孜電力天路工程現場的高德文也講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去工地,十幾個電力職工裏只有一個沒有感冒,其他全部病倒了。“在4000多米的高原上,感冒會有生命危險。我到他們的帳篷裏,一摸被褥,全是潮濕的,最下面一層都能擠出水,當時我的眼淚就下來了。”

  甘孜州經濟欠發達,國網甘孜州電力公司15萬平方公里經營面積的售電量只有16億千瓦時,和成都市只有15平方公里轄區的永豐供電所的收入相當。

  同樣是一個供電所,永豐的電力職工可能很快就把轄區巡檢一圈,而在甘孜的供電所,可能要半個月甚至一個月。

  白玉縣金沙鄉伍仲村村主任黃春林説,在高山深處的伍仲村有40戶人家,把這40戶人家跑一遍要兩三天,別説把電線拉到家家戶戶,即便是建成後上門維護和收電費也很難。

  河坡鄉供電所管轄熱加、河坡、增科、燈龍4個鄉,面積有幾千平方公里。皮膚黝黑的抄收員普布澤仁負責的村最遠有200公里,來回一趟要三四天。7月5日,他剛去了一次70公里外只有12戶人家的洞托村,早晨不到8點出發,兩小時後趕到燈龍鄉。汽車進不了村,他和村民借了摩托車開了兩個半小時到了村裏,收了4月到6月的電費,返回供電所已經是晚上9點。“有的人家一個月電費只有十幾元錢,收的電費還不夠去一趟的油錢,所以我們都是每年的3月、7月、11月去收電費,這次收了1900元,是最多的一次。”普布澤仁説。

  “如果算經濟賬,在甘孜州的電力投入可能很難收回。但是農網改造既是民心工程,也是希望工程,甘孜要發展,作為交通基礎設施的天路和動力之源的電力天路缺一不可,所以我們絕不能只算一個電力企業局部的經濟賬。農村電力的可靠性提升了,有利於甘孜的經濟發展、藏區的繁榮穩定,那才是大賬。”劉友志説。

  看得見的希望

  農網改造後,民宿、油料加工等特色産業都發展起來了

  雅江縣祝桑鄉奔達村63歲的村民扎西次登年初就籌劃了一件大事——建村裏的第一個民宿。祝桑草原景色優美但遠離國道,加上沒有任何旅遊設施,導致遊客很少且只能自帶帳篷或在藏民家裏借宿。

  今年動力電通到了村裏,扎西打算建一棟3層的民宿。電力部門很快把動力電拉到他家。3月一解凍,工程就開工。扎西説:“過去沒有動力電就用不上機器,我們建房一年只能蓋一層,3層樓要蓋3年。今年有了電,請了外面正規的施工隊伍,房子主體工程3個月就完工,現在馬上要進行內裝修,入冬前就可以全部建好。”看著外立面已經快裝飾好的新房,扎西笑得格外燦爛。

  像扎西這樣,在電有了保障後開始憧憬未來的藏族同胞不在少數。

  白玉縣河坡鄉的呷確曲登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他生産的藏刀遠近聞名,偶爾還會接到國外訂單。老人見到記者便用藏語滔滔不絕,拉姆鄉長翻譯給記者聽:前任鄉長把他的故事傳到網上,國外訂戶從百度上找到了他。老人邊説邊從身邊拿起電動打磨機:“現在用這個比銼刀效率提高了一倍,加上兩個兒子和十幾個徒弟,我們的産品會賣得更好更遠。”

  “對甘孜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當地的特色産業發展起來才是最有效的扶貧。”國家電網四川省電力公司董事長譚洪恩介紹,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把新一輪農網改造的重點放在了甘孜、阿壩、涼山3州,開展了電網扶貧工程。2016年以來,已在上述3州農網改造中投入86億元,整個工程計劃今年內全面竣工。

  在去年遭受重大泥石流災害的白玉縣金沙鄉,鄉長王勝告訴記者,今年電網改造後,鄉里將結合災後重建,好好謀劃産業發展,菜籽油加工、菌類加工、藥材加工在好幾個村都幹起來了。卡崗村的菜籽油已經出了産品,5公斤一桶的菜籽油進了縣上的超市,幾十桶油沒幾天就賣光了。

  “雖然量不大,但這可是我們鄉第一次有了加工收益。有了第一次,好日子還能遠嗎?” 王勝黑黝黝的臉上溢滿笑容。

  記者手記

  從“用上電”到“用好電”

  電力既關乎生活又關乎生産,第一輪農網改造讓農民家家戶戶用上電,新一輪改造則讓農民用好電。只有用好電,農村的産業才能得到更好發展。

  在甘孜採訪新一輪農網改造時,記者深深感受到,在包括電力部門在內的各方共同努力下,甘孜州的脫貧攻堅工作卓有成效。用電數據的增長更能客觀地反映出變化。河坡供電所的普布澤仁7月份去洞托村收到的電費是1900元,3月這個數字是1700元,而去年只有1200元。

  大山深處這個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山村農民用電量的增長,側面反映出甘孜大山深處群眾生活品質的提高,而扎西次登等人的躍躍欲試,更讓我們看到甘孜今後的希望。我們完全可以預見,大美甘孜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

分享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