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創新産業園區發展模式

2019-08-30 09:28:33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陳晨   責編:王濤

  我國傳統地區産業發展路徑多遵循土地融資、園區建設、招商引資、債務償還的循環模式。但由於政府過度依賴土地經營、對産業發展缺乏有效的調控以及“條塊分割”等原因,園區普遍存在過於分散、專業化的服務性企業和機構相對不足、園區內的企業缺乏功能上的産業聯繫和專業分工等問題。

  具體而言,一是産業與城市發展不平衡。由於缺少城市資源的支撐致使部分産業園區出現空心化現象,産業園區與居民區在空間上大都處於分離狀態。

  二是生産製造與服務業發展不平衡。傳統園區主要是生産製造企業的集中,其與製造業相匹配的金融、技術、物流、培訓等生産性服務業及居住、教育、醫療等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滯後,配套服務設施以及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難以帶動園區價值鏈的延伸與拓展,也難以完成産業生態圈的轉型。

  三是園區的組織結構和生態系統優勢發揮不充分。許多園區內缺乏産業鏈、創新鏈和價值鏈的聯繫以及在誠信合作基礎上形成的社會聯繫網絡,普遍呈現出企業集聚的空間狀態,尚未形成基於互聯網意義上的淡化地理區域位置的創新生態系統,創新要素的流動與共享不足,集聚效應受到削弱。

  四是産業園區的産業定位不明確,特色化、專業化不突出,缺乏突出的産業優勢。産業園區對於區域品牌的形成機理和內涵模糊,區域特色、資源優勢與企業産業基礎結合的合理性科學性有待進一步提高,打造的區域品牌尚未真正形成價值。

  打造“産城融合”新典範

  推動産業園區規劃建設與城鎮化相結合,傾力打造“産城融合”新典範。産城融合是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區域協同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明確了産城融合的任務與原則,並設立了一批國家級産城融合示範區。2019産城融合高峰論壇召開,在“産業地産”的基礎上提出了“産業空間”的概念,以真正服務企業創新發展與城市空間的利用。

  産業園區的發展應與城市化進程相適應,合理規劃城市內部空間結構,根據要素進行産業對象整合和産業佈局。導入新經濟、新産業、新業態,融入國際高端産業鏈、消費鏈和高新技術,促進園區的産業發展和城市功能的協調,解決園區空心化、重復化問題,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城鎮化發展,塑造城市産業價值。同時,産業園區的規劃應與區域一體化、扁平化和去中心化趨勢相適應,實現産業集群的跨區域合作,實現區際創新要素共享和獲取互補性創新資源,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城市群經濟活力的發揮。特別是根據地域特點及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狀況,形成主導産業明確、專業分工合理、差異發展鮮明、層次合理的産業園區,比如樞紐型城市、産業功能城市、旅遊功能城市、特色小鎮和街區等形態,促進各産業功能區及園區高品質、品牌化發展。

  構建新型“産業生態圈”

  發揮平臺與孵化器的耦合作用,構建新型“産業生態圈”。産業園區的轉型升級要構建現代化設施平臺,圍繞産業需求構建科研型功能平臺,圍繞産業人群構建生活性服務平臺,促進園區功能的發揮和園區技術、知識、信息、資源與人才等創新要素的迸發與自由流動。

  在戰略上從短線操作到價值投資轉變,延伸産業鏈和價值鏈,促使企業享受到相關配套設施的便利。在區位上由地理區位向網格區位轉變,使企業不僅僅是空間和設施上的共享,而且在産業之間有垂直或水準的功能聯繫和價值鏈環節上的相關。在産業上從物質驅動轉向數字驅動,由低端製造業轉向高端製造業,實現産業的升級優化。在載體上由功能分區向“産城細胞”轉變,構建“産業生態圈”,實現生産與服務的平衡。在動力上從財富優先向人才優先轉變,加快人才聚焦培育,打造人才的蓄水池,激發創新創業的活力。在産業機制上從政府主導轉向市場結盟,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

  力促産業集群高品質發展

  推進多主體協同創新的互聯網“乘法”,促進産業集群的高品質發展。目前,互聯網化協同發展成為産業組織和創新組織變革的新方向。新型園區主要載體産業集群強化協作性組織能有效強化産業集群實力,促進産業轉型優化發展。發達國家産業集群發展歷程表明,網絡化是各國産業集群發展的最顯著特徵,比如德國、美國、日本等形成了多元化、多主體、多層次網絡佈局,建立了集群網絡化協作組織以促進産業集群快速高效發展。形成多主體協作網絡和高度合作的模式,為産業集群高品質發展提供了體制保障。

  我國産業集群網絡化尚處於初期階段,産業園區發展過程中組織結構還不夠完善,尚未出現産業集群網絡化協作組織的全方位合作體制。産業集群各主體協作能集成自身創新資源,發揮多中心網絡化空間結構優勢,獲取更多協同效應,促進産業集群的快速高效發展。應加快完善對産業集群組織的制度性安排,探索建立新型産業集群網絡化協作組織和“平臺—族群—個人”的創新生態系統。形成“政府—市場—集群”的組織共治、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多元化網絡治理模式,推動産業園區內企業單一的技術創新向産學研高效協同的集群創新轉型,有效促進創新要素流動與共享。(賀培育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分享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