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保障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

2020-02-14 09:05:40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晨

  保障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始終是“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在實現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必須確保重要農産品供給不出問題、確保農民收入保持穩定增長勢頭,穩住“三農”這個基本盤。

  穩糧保供給,確保重要農産品生産運行平穩

  2019年,我國全年糧食總産量創歷史新高,連續5年超過1.3萬億斤,糧食供給總量充裕。在農業內外部多重不確定性因素影響下,農産品市場供給總體充足、運行基本平穩,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産品生産穩、庫存足,農産品市場供需穩定。

  但也要看到,糧食安全形勢並非高枕無憂,糧食生産能力基礎並不穩固。多少年的經驗表明,經濟形勢越複雜,越要穩住農業、穩住糧食。

  今年一號文件釋放了明確的政策信號,糧食生産要穩字當頭,穩政策、穩面積、穩産量。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2020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産量要保持基本穩定。同時,進一步完善農業補貼政策,保障農民基本收益,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加大産糧大縣獎勵力度,優先安排農産品加工用地指標,支持産糧大縣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指標跨省域調劑使用,調動地方抓糧積極性。

  豬糧安天下,要像抓糧食生産一樣抓生豬生産。2019年以來生豬生産和豬肉價格出現波動,中央出臺一系列穩價保供政策舉措,推動生豬産能開始逐步恢復,但形勢依然嚴峻。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快恢復生豬生産。生豬穩産保供是當前經濟工作的一件大事,要採取綜合性措施,確保2020年年底前生豬産能基本恢復到接近正常年份水準。嚴格落實扶持生豬生産的各項政策舉措,抓緊打通環評、用地、信貸等瓶頸。引導生豬屠宰加工向養殖集中區轉移,逐步減少活豬長距離調運,推進“運豬”向“運肉”轉變。支持奶業、禽類、牛羊等生産,引導優化肉類消費結構。

  調結構、提品質,增加優質綠色農産品供給

  當前,我國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在保證總量穩定的同時,要繼續做深做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發展品質和競爭力。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繼續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地理標誌農産品認證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農産品品牌,增加優質綠色農産品供給。

  持續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推進品質興農。去年,我國大豆種植面積增加1380萬畝,糧改飼面積達到1500萬畝,畜禽規模養殖比重提高近3個百分點。據了解,我國玉米去庫存速度超出預期,隨著生豬生産恢復和現代畜牧業發展,玉米供求形勢可能進一步趨緊。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加大對大豆高産品種和玉米、大豆間作新農藝推廣的支持力度。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以北方農牧交錯帶為重點擴大糧改飼規模,推廣種養結合模式。

  紮實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大力推進綠色興農。2015年以來,我國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目前三大主糧化肥利用率達到39.2%,農藥利用率達到39.8%,分別提高了4個和3.2個百分點。去年,我國新頒布實施農獸藥殘留限量標準1152項,農産品品質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達到97.4%。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要求,強化全過程農産品品質安全和食品安全監管,建立健全追溯體系,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推動農業生産向優、向綠,需要進一步加強技術服務。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抓好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防控,推廣統防統治、代耕代種、土地託管服務模式,推動糧食生産提質增效。

  夯實産能,理順體系,讓農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確保農産品穩産保供,保障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我國正不斷加力夯實農業生産根基。

  藏糧于地,夯實糧食産能基礎。評估數據顯示,高標準農田項目區耕地品質能夠提升1到2個等級,糧食産能平均提高10%到20%,實現“一季千斤,兩季噸糧”,畝均增加農民綜合收益約500元。

  去年,我國已完成糧食生産功能區和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的“兩區”劃定任務,高標準農田建設進度接近九成。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以糧食生産功能區和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為重點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修編建設規劃,合理確定投資標準,完善工程建設、驗收、監督檢查機制,確保建一塊,成一塊。

  藏糧于技,強化科技和人才支撐。目前,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0%,三大主糧生産基本實現機械化。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2%,主要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提高到95%以上,培訓高素質農民100萬人次。

  一號文件提出,強化科技支撐作用。未來,我國將大力實施種業自主創新工程;加快大中型、智慧化、複合型農業機械研發和應用;進一步發展壯大科技特派員隊伍;加強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建設。

  如何保障更多農戶分享産業鏈增值收益?中央一號文件專門提出,發展富民鄉村産業,支持各地立足資源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全産業鏈,形成有競爭力的産業集群,推動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特別是重點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農業産業化聯合體,通過訂單農業、入股分紅、託管服務等方式,將更多農戶融入農業産業鏈,建立健全農民分享增值收益機制。

  針對農産品賣難、流通損耗大等現代農業的堵點,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啟動農産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同時,有效開發農村市場,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面,支持供銷合作社、郵政快遞企業等延伸鄉村物流服務網絡,加強村級電商服務站點建設,推動農産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

分享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