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創業頻道導航欄_fororder_WechatIMG203

    滾動   |   環球快訊   |   環球專訪   |   政策解讀   |   會員頁面   

成都 城市的“裏子”也出彩

2020-07-10 09:05:44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晨

  電力、通信、燃氣、廣播電視……城市管線布設,時常面臨兩難:架在空中,街道上方是難看的“蜘蛛網”;埋入地下,易腐蝕,維修不便,還常常會因施工被挖斷。

  如今,隨著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難題正在逐步被破解。

  從四川成都高新區一處隧道階梯步行而下,到達地下近20米深處,一條寬11米、高2米的地下管廊呈現眼前。這裡集中了自來水管、通信光纖、高壓電纜等近百條管線,同處一“廊”,井然有序——地下管廊這一城市“裏子”,跟高樓大廈的城市“面子”同樣整潔。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指出,要加快城市地下管廊和小型水利工程建設,提升防汛抗洪和減災救災能力。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國家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作部署,成都著力推進地下管廊建設,統一規劃、集中佈局各類管線。迄今,全市地下管廊建成投運20多公里,50多條在建管廊總長度約167公里,覆蓋絕大部分中心城區。

  集約管理,馬路不再臨時開挖

  保養得好好的馬路,為啥隔三差五被挖開?不少市民有此困惑。實際上,不是路面有問題,而是路面下暗埋的管線出了故障。為了維修,只得開挖馬路。建設地下綜合管廊,讓問題迎刃而解。

  成都金融城附近,一條長3.4公里、寬16米的地下管廊正在澆築成型。寬敞的管廊內部,將匯集電力、燃氣、供水、通信等管線。

  “按照規定,地下管廊每200米設有專門的入口、通風口,檢修方便。”中建二局金融城地下管廊項目負責人伍政宇告訴記者,這處管廊建成後,埋線和維修都在管廊內完成,內部還有專門的檢修車道。“各類管線分佈在獨立的艙室,即便某一類管線出現故障,也不會影響其他管線。”根據成都出臺的技術規範,地下管廊與周邊道路、地庫、地鐵等其他地下構築物一體化建設,以提高地下空間利用率。

  地下管廊也是“海綿城市”吸水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排水防澇成為基本功能。以金融城地下管廊為例,內設雨水艙、回用水泵,對雨水進行收儲回用。中建二局項目總工程師王浩介紹,雨量過大時,管廊中的雨水管線發揮排水功能,可有效提高城市防洪防汛能力。

  設計精細,功能精準。6月25日,成都遭遇汛期以來最強降雨,漢州路地下管廊排洪艙當天排泄積雨最多時達每小時近千立方米。成都市管廊監管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過去一遇到暴雨,這個路段就大量積水,嚴重影響車輛和行人通行。”

  “地下管線就像城市的‘血管’,雖然隱身在人們視線之外,但一旦發生故障就像城市發生‘血栓’。”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梁柏清表示,將市政管線集約布設在地下管廊,即便發生“血栓”,也不用重復開挖道路,減少了給市民生活帶來的不便,“此外,在通風、乾燥、監測便捷的地下管廊內,管線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得到成倍增加。”

  科技護航,確保運行安全穩定

  6月10日9時許,由於通風口堵塞,漢州路地下管廊綜合艙第五分區氧氣濃度低於正常標準,感測器監測到這一異常情況後立即自動預警。成都地下綜合管廊總控中心監控系統接到預警,自動啟動管廊內風機換氣,很快使氧氣濃度恢復正常。

  “控制中心是管理地下管廊的‘大腦’,由總控中心和多個分控中心構成,實現全域監控和片區巡查相結合。”成都市管廊監管服務中心主任曾小峰介紹,總控中心已于去年7月試運行,負責對全市地下管廊進行全域監控、指揮調度,確保管廊安全穩定運行。

  在總控中心監測平臺,輕點按鈕,一處地下管廊的三維模型躍然眼前。“通過三維可視化管理介面模擬管廊運行狀態,能夠對管廊設施進行精細化管理。”總控中心工程師告訴記者,地下管廊往往與其他設施交彙編織,例如金融城地下管廊就與兩條地鐵以及10余條市政道路相交,“在複雜環境下,按照實際尺寸比例和光線環境進行模擬,再通過VR(虛擬現實)模擬管廊內各類突發事件,就能有效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安全是地下管廊的生命線。走進天府新區一處地下管廊,酷似紅燈籠的消防裝置分外醒目。“一旦發現火警或者甲烷、一氧化碳等氣體超標,這個自動化裝置便會報警或噴灑滅火粉。”管廊維護單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有的管廊內還備有軌道機器人,一旦發現火警,能以20公里時速移行滅火。

  “每公里地下管廊包含的消防、通風、監控與報警系統等七大類設備大約500個。”曾小峰介紹説,管廊內部的各類感測器對現場實景、溫度、濕度、氧氣濃度、有毒有害氣體濃度等保持著高敏感度監測,是管廊智慧監控系統的“眼睛”和“鼻子”,配合控制中心這個“大腦”提高管廊運營維護效率和穩定性。

  精準施策,建設佈局因地制宜

  “以前,那麼粗的污水管道直接橫在馬路旁,讓人擔心爆管或泄漏。”家住龍泉驛區洛帶鎮的居民李黎告訴記者,去年市政改造時,遷走了這處管道,隱患消除了,馬路也變得寬敞、美觀。

  露天管道遷走,地下管廊有一功。去年11月,地下管廊建至附近,正好將這處污水管道順勢收納入內。

  “改造後,洛帶鎮這條污水管道深藏在地下40米處的管廊內,布設了監控攝像頭和感測器,安全有了保障。”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市政處負責人張黎青説,管線分類入廊,合理佈局,不僅能豐富城市“裏子”功能,也讓城市“面子”更整潔。

  綠樹成蔭,花開如畫,噴水池水色清亮……在天府新區興隆湖畔,一個足球場大小的綠地公園,就建在地下管廊所在地面上。

  “地下是污水管廊,地上是綠地公園。”中建三局項目經理宦小松告訴記者,管廊埋在公園地下20多米深處,與一座地埋式污水處理廠相連,實現給排水、再生水管道共用。部分污水經過凈化,從地下管廊抽到地面成為公園的景觀用水。

  成都建設地下管廊,既注重同步推進、一舉多得,也講究因地制宜、經濟合理。

  “老城區的一些區域採用傳統方式佈局管線,如果在這些區域新建地下管廊,涉及大量建成設施的重新規劃,影響大,成本高。這種情況下,只要原狀佈局的安全性有保障,就保持原狀。”張黎青告訴記者,成都將地下管廊建設分為新建項目和老城區改擴建項目兩類,充分考慮新老城區、地理條件、道路斷面等因素,對是否將管線統一納入地下廊道,遵循“宜入則入”原則,不搞“一刀切”。

  按照規劃,到2035年,成都全市地下綜合管廊總長度有望突破1000公里。

分享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