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科技創新的優秀代表——屠呦呦

2019-01-09 11:19:57 |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責編:鄭思雯

 編者按:

  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涌現出一大批勇立時代潮頭、銳意改革創新、敢於實踐探索的先鋒模範。2018年12月18日上午,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會上隆重表彰了100名改革先鋒。

  在這100人中,來自中國工業戰線的改革先鋒,有“兩彈一星”元勳于敏、王大珩;有獲評“科技興油保穩産的大慶‘新鐵人’”王啟民;獲評“載人深潛事業的實踐者” 葉聰;獲評“民營汽車工業開放發展的優秀代表”李書福等眾多引領中國工業發展與改革實踐不斷突破前行的傑出代表,他們的事跡也呈現在“不忘初心 奮發圖強——新中國工業檔案文獻展”中。

  在“不忘初心 奮發圖強——新中國工業檔案文獻展”深圳站鳴鑼開展之際,本欄目將通過一張張珍貴的照片、一件件特殊的展品,聚焦出現在文獻展中百名改革先鋒的故事,以連續報道的形式呈現給廣大讀者。

 

  國際在線環球財智頻道綜合報道(范志武):在“不忘初心 奮發圖強——新中國工業檔案文獻展”中,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照片在各地展出吸引了觀眾的目光,她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中醫的驕傲。

 人物小傳

  屠呦呦,女,漢族,中共黨員,1930年12月出生,浙江寧波人,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她致力於中醫研究實踐,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研究發現了青蒿素,為人類帶來了一種全新結構的抗瘧新藥,解決了長期困擾的抗瘧治療失效難題,標誌著人類抗瘧步入新紀元。以雙氫青蒿素、青蒿琥酯等衍生物為基礎的聯合用藥療法(ACT)是國際抗瘧第一用藥,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産生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為中醫藥科技創新和人類健康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中醫藥科技創新的優秀代表。

  屠呦呦生於浙江寧波一個書香世家。呦呦一詞出自《詩經·小雅》的名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呦呦”意為鹿鳴之聲,“食野之蒿”, 據宋代朱熹注稱,“蒿即青蒿也”。當時並沒人預見到詩中的那株小草會影響到屠呦呦的一生。

  1946年一場災難降臨,她不幸染上肺結核,學生生涯被迫中斷兩年多。這段經歷,在屠呦呦看來,正是自己對醫藥學産生興趣的起源。“醫藥的作用很神奇,我當時就想,如果我學會了,不僅可以讓自己遠離病痛,還可以救治更多人,何樂而不為呢?”

  1951年春,屠呦呦從寧波中學畢業,考入北京醫學院,選擇了一個在當時比較冷門的專業——生物藥學。她覺得這個專業可以接近具有悠久歷史的中醫藥領域,又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1955年,屠呦呦大學畢業,被分配到衛生部直屬的中醫研究院(現中醫科學院)工作。

  上世紀60年代,因瘧原蟲對抗瘧特效藥奎寧類藥物已産生抗藥性,瘧疾的防治重新成為世界各國醫藥界的研究課題。1967年5月23日,中國60多家科研單位組成的科研團隊開始了代號“523”的任務,研究防治瘧疾新藥。兩年後的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醫研究院也參與進來。39歲的屠呦呦被任命為課題研究組組長。

  屠呦呦領導課題組從系統收集整理歷代醫籍、本草、民間方藥入手,調查了2000多種中草藥製劑,選擇了其中640種可能治療瘧疾的藥方。最後,從200種草藥中,得到380種提取物用於在小白鼠身上的抗瘧疾檢測。利用現代醫學和方法進行分析研究、不斷改進提取方法,但進展並不順利。

  當年屠呦呦整天泡在實驗室,每次回到家,身上滿身酒精味道。而當放棄酒精改用乙醚後,由於乙醚對人體有毒性,盛放乙醚浸泡青蒿的大缸發出刺鼻的氣味,後來屠呦呦因此得了中毒型肝炎,而她團隊中的鐘裕榮,則切除了部分氣管和肺葉,另一位研究人員崔淑蓮,則很早就過世了。

  “我面臨研究困境時,又重新溫習中醫古籍,進一步思考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有關‘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截瘧記載,這使我聯想到提取過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溫,由此改用低沸點溶劑的提取方法。”中國古老醫學給屠呦呦及科研團隊“關鍵啟發”,在經歷191次試驗後,屠呦呦課題組終於發現了抗瘧效果為100%的青蒿提取物。

  青蒿素的發現被世界衛生組織譽為消滅瘧疾的“首要療法”。幾十年裏,已經在100多個國家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應諾貝爾獎委員會邀請,2015年12月7日,屠呦呦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諾貝爾大廳發表主題演講,“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請各位有機會時更上一層樓,去領略中國文化的魅力,發現蘊涵于傳統中醫藥中的寶藏!”

  屠呦呦獲諾獎以後,由其帶領的中國青蒿素研究團隊受到了更多關注和支持,其團隊成員坦言:“諾貝爾獎讓中國中醫藥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

  “不忘初心 奮發圖強——新中國工業檔案文獻展”展品呈現:第八編 踏上新征程 走進新時代  第八部分 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奮進

  圖文展品:

(專題專訪)中醫藥科技創新的優秀代表——屠呦呦

  展品説明:

  2015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的2015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上,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左)從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領取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人物小傳素材來源於:人民網   展品圖片及説明來源於“不忘初心 奮發圖強——新中國工業檔案文獻展”)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