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微笑曲線”兩端攀升

2019-02-15 08:46:00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責編:陳晨

  著名的“微笑曲線”理論,是由宏碁集團創始人施振榮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他把産品的價值鏈劃分為上中下游,研發與設計為上游、製造與組裝為中游、銷售與品牌為下游,越靠近上下游,産品附加值越高,於是就形成了一條“兩端高、中間低”的微笑型曲線。這一觀點提出後,很快受到全球産業界的重視,成為指導各國産業轉型升級的基本理論之一。

  對中國來説,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就是一部重新融入國際産業鏈分工體系的歷史,也是一部不斷提升技術含量、打造自主品牌,向“微笑曲線”兩端攀升的歷史。

  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缺錢、缺設備、缺渠道,想要參與國際競爭、實現出口創匯困難重重。好在當時的中國有土地、有豐富的勞動力,還有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加上改革開放較為靈活的政策,珠三角地區探索出了“三來一補”的外貿模式。

  “三來一補”指的是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即由外商提供資金、設備、原材料、來樣,並負責全部産品的外銷,由中國企業提供土地、廠房、勞力。這種資金來源與産品市場都在國際市場的格局,也被時人稱為“兩頭在外,大進大出”。

  客觀來看,“三來一補”“兩頭在外”的發展模式帶動了國內大量就業,推進了中國工業化進程,千千萬萬中小企業在此過程中收穫了自己的“第一桶金”,為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經濟騰飛發揮了重要作用。

  然而,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出口快速增長,這一模式的弊端也越發凸顯:大部分利潤其實更多集中在“前頭”的研發和“後頭”的銷售,中國企業賺的不過是個“打工者”的辛苦錢。此外,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持續攀升、資源約束日益加重,“大進大出”難以為繼,如果中國既沒能成功實現産業升級,同時低附加值産業又向勞動力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轉移,那麼會增加中國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

  因此,向“微笑曲線”兩端攀升,變“大進大出”為“優進優出”,已是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在“微笑曲線”理論中,曲線左側是全球性競爭,勝敗關鍵決定於技術、製造與規模;右側是地區性競爭,勝敗關鍵則是品牌、行銷渠道與運籌能力。針對不同行業的特點,結合自身的相對優勢,企業應當靶向治療、精準施策。

  比如在電腦産業,企業在打造品牌、拓展行銷渠道的基礎上,更應該關注技術上的研發投入。因為在技術為王的電腦産業中,品牌與行銷做得再好,若技術實力不強,也依然處於第二層級的位置。

  而像在技術含量不那麼高的服飾行業,附加值最高的則是品牌與行銷。近年來,安踏通過一系列成功的兼併收購,將斐樂(FILA)、NBA、始祖鳥等高端品牌收歸旗下,打造覆蓋從高端到休閒、從國內到國際的多品牌矩陣。2018年,從前並不起眼的安踏,已悄然成為國內第一家市值超千億的服飾零售集團。

  正反經驗都表明,要想解決中國製造“大而不強”“大而不優”的問題,促進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就必須一手抓技術,一手抓品牌,不遺餘力地向“微笑曲線”兩端攀升挺進。(韓維正)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