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産業升溫 將成激發經濟活力新引擎

2019-05-16 08:56:45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責編:陳晨

  在剛剛度過的“五一”小長假裏,北京世園會園區累計接待遊客近32.7萬人次,累計銷售門票21.4萬餘張。據測算,整個博覽會期間,可以吸引觀眾1600萬人次,日均達到10萬人次,單門票收入就可達數億,對周邊的帶動作用更是巨大。

  不只世園會,一月之內的幾場大型國際性會展的舉辦,使會展經濟成為市場關注焦點,有分析認為會展經濟已經成為激發市場活力的又一有力抓手。對此,多位受訪業內人士都表示,我國會展經濟在高速增長之後,市場規模已經躍居全球第一,但還有諸多潛力可釋放,尤其是對相關行業的帶動作用,對各種生産要素的優化配置作用等,還有待進一步發掘。

  會展熱激發經濟活力

  就在世園會開幕前夕,249家境外企業,321家境內企業齊聚北京,經過近千輪次洽談,達成217項合作意向,現場簽約56項,簽署640多億美元項目合作協議……4月份在京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企業家大會上,交出了數百億美元的成績單。

  素有外貿風向標之稱的第125屆廣交會也于日前閉幕,期間累計出口成交1995.24億元人民幣(折合297.3億美元)。據了解,世界零售250強企業超過100家到會,到會10次以上的採購商超過4.7萬人。來自美國、俄羅斯、阿塞拜疆、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工商機構首次組團與會。

  目前,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企業展的招展工作也大大超出去年同期的進度,吸引了超過250家世界500強和龍頭企業參加,不少展區“一位難求”。

  這與去年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取得開門紅密切相關。首屆進口博覽會吸引了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參展,超過40萬名境內外採購商到會洽談採購,展覽規模達30萬平方米。

  據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統計,首屆進口博覽會交易採購成果豐碩,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其中,智慧及高端裝備展區成交164.6億美元,消費電子及家電展區成交43.3億美元,汽車展區成交119.9億美元,服裝服飾及日用消費品展區成交33.7億美元,食品及農産品展區成交126.8億美元,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成交57.6億美元,服務貿易展區成交32.4億美元。

  這一系列大型國際會展的紅火舉辦,不但帶來了巨大的成交額和經濟收益,讓中國積聚了世界目光,也讓會展經濟走熱,並在激發消費潛力、建設強大國內市場等方面大顯身手。

  “最近會展經濟表現得特別火熱,創造了一些新的地方消費亮點。”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正在舉辦的北京世園會,帶熱了以會展為主題的旅遊活動。除了北京世園會以外,全國各地也有各種花卉展,對於短期出游來説,這種旅遊方式,在時間、線路、經濟支出等各方面的安排上都更加合適。同時,世園會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場所,讓更多遊客感受綠色發展的內涵。

  趙萍認為,世園會集聚世界園藝于展館之中,為世界綠色産業交流發展搭建平臺,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為會展經濟做出了新的嘗試和探索。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李俊也對記者表示,園藝博覽會本身是會展經濟的一種形態,對相關産業的帶動非常大。包括展覽、交易會、博覽會、體育運動會、各種節慶活動等在內的會展行業會對地方經濟産生積極的帶動作用。

  李俊説,世園會、進口博覽會、廣交會等大型國際性會展,面向世界,集聚全球資源和目光,會對發展國際旅遊、貿易往來以及會展行業産生巨大的促進作用,未來所能産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非常可觀。

  多重潛力待挖掘

  “國內會展業起步較晚,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展覽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斷發展壯大,見證了改革開放的發展歷程,同時也為推進改革的深化和開放的擴大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儲祥銀對記者表示,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會展行業快速成長。

  商務部發佈的《中國展覽業發展統計分析報告(2017)》顯示,2017年我國展覽業市場規模繼續穩居全球首位,舉辦的各類展覽會共5604場,展覽營業收入達872億元,同比增長12.3%。

  對此,受訪業內人士都表示,雖然我國會展保持著高速增長,市場規模躍居全球第一,但還有諸多潛力可釋放,尤其是對相關行業的帶動作用,對各種生産要素的優化配置作用等還有待進一步發掘。

  “會展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傳遞信息,促進供需雙方對接。隨著我國國內市場巨大潛力的釋放,中國市場已經吸引了世界目光。”儲祥銀説,與此同時,我國正在加速構建開放型經濟,讓世界共同分享中國的發展成果。世園會、進口博覽會以及主場外交活動配套的企業對接大會,都是集中了全國的訂單,邀請世界上的供應商來參加這樣一個展覽會,促進交易。

  除了直接促成交易以外,會展活動的舉辦還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促進城市服務業的發展,帶動旅遊的六大要素——吃、住、行、遊、購、娛等相關消費。儲祥銀錶示,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拉動效應,德國認為會展有1:9的産業拉動效應,指的就是會展對服務業的促進作用。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孫傳旺也對記者表示,會展業通過産業派生不僅對當地經濟拉動具有可觀的乘數效應,還緩解了大量的城市人口就業問題。同時,會展業有助於主辦城市提升國際化水準,除了基礎設施以外,城市風貌、服務體系、公共治理等營商環境都將得到改善。而專業性領域的世界性展會通常被作為某一産業發展的風向標與晴雨錶,産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更加可觀。

  “像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作為國際性的世界園藝盛會,還具備巨大的後期利用價值,對促進綠色發展産生持久的效應。”孫傳旺説。

  另外,從長遠來看,會展經濟還對相關産業産生拉動作用,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儲祥銀錶示,通過舉辦會展活動,可以把土地、資金、技術、人才等各種發展要素匯集在一起,促進優勢要素的重新組合配置,提高要素的生産效率,從而促進經濟的高品質增長。“簡單説,就是通過會展活動招商引資,促進項目落地,帶動當地經濟的轉型,促進所在産業的産品結構升級和技術提升。”

  推動更高品質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會展經濟發展主要是在改革開放以後,40餘年來,會展經濟得到了有效的發展,從高速增長步入高品質發展軌道,目前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階段。“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理念成為行業共識和産業轉型升級的方向。

  記者從商務部了解到,會展市場主體正在呈現多元化、精細化態勢。展覽行業資源整合加快,在展覽內容上,圍繞創新發展、綠色發展,一些大型展覽逐漸向新能源汽車、智慧製造、環保等領域延伸。在展覽硬體上,新一代展館建設升級,展覽業與多元産業融合加快。在展覽服務上,展覽服務商從單一業務模式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綜合品牌服務商轉型。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説,下一步商務部將繼續堅持品質第一、效能優先的發展方向,努力構建新型管理服務體系,幫助展覽市場主體做大做強,推動我國展覽業實現高品質發展。

  對此,孫傳旺建議,要積極利用科技創新進一步驅動展覽業升級,推動業態模式和管理服務創新。“現代信息技術與會展經濟交匯融合正成為趨勢,大數據和智慧化應用成為展覽業創新升級的新動能。”

  另外,對於地方如何打好會展這張牌,進一步發揮會展對經濟的帶動作用,儲祥銀認為,各地要根據自己城市經濟的特點和城市産業結構特徵,結合當地的産業和市場優勢,舉辦符合當地發展的會展活動,促進當地會展經濟的發展,也帶動相關産業乃至整體經濟的提質增效。

  孫傳旺也提出,並不是説所有城市都應該扎堆將會展業作為支柱産業,要充分挖掘會展業的潛力,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應結合當地産業特色,形成自己特有的品牌;其次,推動行業誠信體系平臺,避免拼展濫展,規範參展主體的市場行為;第三,強化會展知識産權的保護,明確信息共享的範圍,樹立可持續的會展文化,從而促進全國會展經濟的轉型升級。(記者 王文博)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