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經理的“出身”百態

2019-06-04 08:43:57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責編:陳晨

  基金業協會4月份數據顯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規模2.36萬億元,基金37685隻,公司8927家。任公司基金經理,同時也是法人代表的有近1500人。由於法人代表有著相對完整的簡歷,還是能從其中看到私募基金這一群體有意思的地方。

  “公”而優則私

  如果把銀行、券商、保險、基金作為投資中的“正規軍”的話,那麼這個私募樣本中,有三分之二是有相關經歷的,其中一半有公募基金公司工作經歷。

  公募基金為私募基金提供了大量優秀的人才。奔私始於2007年,其時,江暉從工銀瑞信離職創立星石投資、趙軍從嘉實離職創立淡水泉、世誠投資陳家琳離開海富通、景泰利豐張英飚離開融通等。這是第一次公募到私募的浪潮。2014年到2015年是公奔私的歷史高峰,僅2015年就有217位公募基金經理成立私募,其後一直下降。從wind的數據來看,近一年公募基金經理離職244名,但僅2人方向為私募,其它大部分是在金融同業類(銀行、券商、保險、基金)內挪動。

  從本質上看,公募到私募,或者從私募回到公募都是在做同一個事情——投資。私募和公募好比連通器的兩端,在私募這一新事物出現的時候,公募基金的水壓明顯大於私募基金,促進了從公募到私募的流通,而在峰值過後,發現私募也同樣面臨著很高的水壓。目前1億元以下私募佔比超過8成。這裡的壓力不限于投資,也包括運營、管理、職業空間等。

  最先出來的一批公募投資人,已經成長為行業標杆,頭部效應日益顯現,後來者脫穎而出,難度比以前增加不少。

  跨界也英雄

  非銀保、基金、券商出身的私募基金經理仍然是大多數。私募基金經理的從業經歷和來源比較複雜。

  看到這樣一份簡歷:2017.05至今,某資産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執行事務合夥人委派代表;2015.10-2018.10,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2014.09-2018.10,某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投研部執行事務合夥人;2014.01-2018.10某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投研部執行事務合夥人;2009.09-2013.11某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2006.09-2009.08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2004.08-2006.08某投資集團總經理辦公室項目經理、總經理助理;2003.08-2004.08某報記者。

  在私募行業中,跨界而來的不在少數。如劉睿,曾是專業圍棋選手,1993年進入證券市場,2007年創立了中睿合銀投資的前身鑫蘭瑞;天津易鑫安資産的欒鑫也是典型的民間派,從1993年起涉足證券市場,做了多年個人投資者之後,于2011年創立易鑫安資産等。

  有研究表明,從業年限長、具有理工科複合背景、以前在券商或公募工作過的私募基金經理不管是在追求高收益還是風險控制能力方面要突出一些,但券商、公募等從業經驗對提高私募基金業績的正向促進作用有限。私募基金的民間派業績分化大,而有過機構工作經驗的私募基金經理,業績表現相對會比較集中。這也意味著沒有機構投資經歷的基金經理也能做出很好的業績。

  對衝基金Sellers Capital Fund的創始人馬克·賽勒爾,曾在晨星公司擔任首席股權戰略師,2008年在哈佛大學做了一場著名的演講——你不能成為偉大投資者的七個命門。馬克説,你的智商是多少、看過多少書報雜誌、擁有或者在今後的職業中將擁有多少經驗,都不起作用。很多人都有這些素質,但幾乎沒有人在整個職業生涯中使複合回報率達到20%或25%。“除非你的腦子在十一二歲的時候就有某種特質。我不確定這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習得的,但如果你到青少年時期還沒有這種特質,那麼你就再不會有了。”

  就筆者觀察基金行業十幾年的經驗,投資業績和能力、實力有時關係不是最大。總結一個經驗公式:投資業績=40%的情緒管理+30%能力+30%的運氣。投資人或許一直是在處於個人與市場的平衡,個人與內心的平衡之中。就目前私募行業來看,已經有不少民間派私募取得了優異的業績,在私募江湖中贏得了一席之地。

  德在才之先

  私募基金個數已經超過股票個數,選基金的難度與選股票不遑多讓。那麼,投資者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基金經理呢?回歸到基金的本質,它是一種專業理財的形式,“收人錢財,替人理財”,承擔著委託代理的責任。有了這一層,投資人不只是尋找一個未來業績優異的基金,而是在尋找一個“靠譜”的基金。何謂“靠譜”呢?又分成兩點,信得過,有德;幹得了,有才。而且,德在才之先。

  巴菲特説,“當尋找受雇的職員時,你要從中尋找三種品質——正直、勤奮、活力。而且,如果他們不擁有第一品質,其餘兩個將毀滅你。對此你要深思,這一點是千真萬確的。如果你雇用了沒有第二種品質的某些人,你實際上想要他們既啞又懶。”在幾千年前的孔子,也是把德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他説“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德不配才,也是不行的。

  基金行業整體遊戲規則上是傾向於管理公司的,私募基金替客戶管理資産,收取管理費和業績報酬,很容易陷入“拋硬幣遊戲的誤區:正面我贏,反面你輸”。這種于客戶是不利的。經濟學關於這有一個高大上的名字,叫“委託代理”風險。職業道德是對這個“博弈”的一個約束。如果失去了道德,一開始就輸了,可能會顯現在一年後,也可能顯現在三年後。更進一步,也可能存在基於“道德風險”的道德風險。

  私募基金經理分化大,無疑提高了選擇的難度。機構出身的基金經理在風控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但這並不能成為業績的保證。回到投資的本心,還是要從德才兼備上選擇認可的基金經理來投資。(作者 曾令華)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