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能力成銀行理財核心競爭力

2019-06-25 09:00:58 | 來源:經濟日報 | 責編:陳晨

  2018年,上海地區銀行理財業務餘額2.8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約11%,約佔全國的9%。

  理財子公司模式成為主流銀行開展理財業務的載體,客群分層分流伴生泛資管機構差異化發展,投研能力成為銀行理財核心競爭力。

  日前,上海銀保監局最新發佈了《上海地區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年度報告(2018)》(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末,全國銀行理財業務年末餘額31.16萬億元,較年初增長約5%,佔各類資管業務31%,是我國資産管理市場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上海地區銀行理財業務餘額2.8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約11%,約佔全國的9%。

  《報告》指出,為落實《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産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管控好銀行理財業務風險,上海地區各商業銀行從組織體系、産品凈值化、風險管控等方面推進理財業務轉型。

  從數據上看,截至2018年末,上海地區銀行理財業務餘額2.89萬億元,佔全國的9.28%,佔比較年初上升約0.5個百分點;餘額較年初增長11.31%。全年理財産品共募集13.16萬億元,較2017年下降約13%。其中,一般個人銀行理財産品全年銷量7.07萬億元,與2017年基本持平;餘額1.8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約23%。

  2018年,上海地區銀行理財業務有兩方面特點:一方面,金融同業專屬理財産品壓降明顯,2018年末餘額佔全部銀行理財産品的2.5%。零售産品發力,一般個人客戶理財産品全年增速約為整體市場的兩倍。另一方面,結構性理財産品變化大。一是全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餘額增長約60%,由股份制銀行帶動,主要因為産品端調整和客戶需求調整。二是四季度規模出現回調,主要是監管明確不具備衍生業務資質銀行不得通過任何形式開展結構性存款業務,導致四季度業務餘額環比下降約5%。三是管理職能從銀行的資産管理部門劃出,機構、部門和産品間競爭加劇。

  此外,理財收益下降明顯,受利差收窄影響,2018年轄內理財業務凈收入呈現逐季下降,全年凈收入80.55億元,較2017年下降約13%。

  對於銀行理財未來發展趨勢,《報告》認為,從資管全行業看,監管環境變化下的業態將面臨重塑,泛資管差異化競爭愈加激烈,金融科技的行業參與度亦必將進一步深化。從銀行理財角度而言,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理財子公司辦法的出臺和落實勢必重塑銀行理財市場。

  資管新規過渡期內,銀行理財市場發展將趨於平緩,各機構業務定位産生分化。銀行理財或將在市場規模、利潤收入、客群分化、業務系統開發、組織和人員架構等多個方面同時承壓。資管新規過渡期後,預計其展業模式和面臨的市場環境都將出現新的格局。理財子公司模式成為主流銀行開展理財業務的載體,客群分層分流伴生泛資管機構差異化發展,投研能力成為銀行理財核心競爭力。

  監管人士表示,在監管政策指導下,各行在規範轉型過程中,不僅要補齊短板,更要重新思考理財業務定位。因此,銀行經營者需重新定位理財業務,例如是否持續追求業務規模的單邊增長,主動管理與産品代銷的取向抉擇,業務收入來源構成等都是需要抓緊研究考慮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資管新規明確“公募産品主要投資標準化債權類資産以及上市交易的股票”,因此,銀行理財資金投向將轉向以標準化資産為主,對於過去多年來普遍將非標資産視為某種競爭優勢甚至是用作理財規模擴張中“資産壓艙石”的銀行來説,需要儘快從泛資管的大視野中取長補短,迅速提高自身在投研、風控、系統、人員隊伍等方面的綜合實力,方能在過渡期結束後佔得業內發展先機。

  另外,《報告》指出,資管新規後,同類資管業務監管政策趨向統一,各類資管機構面臨競合新格局。銀行需重新思考資産管理業務在全行戰略發展中的地位,並理順資産管理部與行內其他業務部門、理財子公司與母行體系的關係,找準銀行理財業務在資管行業的競爭優勢。(記者 錢箐旎)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