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新動能持續釋放

2019-08-26 08:46:08 | 來源:人民日報 | 責編:陳晨

  原標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百分之十一點六消費新動能持續釋放(經濟新方位·70年數據説明什麼)

消費新動能持續釋放

  巨大的市場空間成為我國消費市場發展的最可靠保障,將為經濟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活力

  要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動供給創新,培育更加成熟的消費細分市場

  從自行車、縫紉機、手錶、收音機等“三轉一響”,到手機、電腦、智慧傢具;從憑票供應到網絡購物、移動支付;從注重量的滿足到追求質的提升……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了我國消費市場70年發展數據,我國消費領域發生歷史性巨變,市場化改革成效顯著,流通方式創新發展,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逐步顯現,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消費是最終需求,既是生産的最終目的和動力,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我國居民消費有哪些新變化?未來發展趨勢如何?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消費成為經濟穩定“壓艙石”

  195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7億元,1978年超1500億元,2012年躍上20萬億元新臺階,2018年再創新高,達38萬億元。從1952年到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1.6%。70年,見證我國消費市場的偉大飛躍。

  ——需求強勁,購銷火熱,消費總量持續擴大。2018年末我國城鎮居民平均每百戶電視機、洗衣機和電冰箱擁有量分別為121.3台、97.7台和100.9台,而1981年分別僅為0.6台、6.3台和0.2台。

  ——供給增加,主體活躍,市場格局不斷拓寬。2018年全國實有市場主體已超過1億戶,日均新設企業1.84萬戶;每千人企業數從商事制度改革前2013年的11.4戶提高到現在的23.9戶,增加了1倍多。

  “消費市場供需兩旺得益於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所長董超認為,我國以市場化改革為基本取向,在行政管理體制、所有制體制、商品購銷政策、企業經營機制等方面採取了漸進的、符合國情的改革方式,基本實現了市場定價機制,逐步形成了主體多元、方式多樣、開放競爭的商業格局,為消費市場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荊林波表示,對內改革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對外開放吸引外資企業進入中國,不僅豐富了國內消費市場的供給,而且引入競爭,為消費市場的高品質發展增添了活力。

  “隨著消費市場持續較快增長,國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説,2018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6.2%,消費已連續五年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成為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穩定器”和“壓艙石”。

  供給側提質升級仍有空間

  “消費市場已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需求升級拉動供給品質提升。”荊林波説,近年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發力,我國消費結構不斷優化,推動供需平衡。

  從商品消費看,2018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8.4%,比1978年下降35.5個百分點。董超認為,隨著居民收入水準穩步提高以及消費觀念轉變,居民消費從注重量的滿足轉向追求質的提升,品質消費、智慧産品消費、綠色消費等成為熱點。

  從服務消費看,服務消費市場總體規模持續擴大,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從1980年的20%左右增加到2018年的52.2%。隨著居民生活水準的穩步提高和市場供給端的長足進步,消費熱點由滿足人民群眾物質生活需求的實物消費向體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務消費轉變,居民服務消費佔總消費比重不斷上升。

  從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來看,城鄉結構不斷改善,地區發展向總體均衡轉變。荊林波表示,“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工程”的實施以及電子商務等銷售渠道向農村地區下沉,改善了農村流通狀況和消費環境。伴隨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崛起等發展戰略的持續推進,不同地區間的消費市場發展速度和結構也發生了較大變化。

  “雖然我國在擴大消費規模、改善消費結構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制約消費擴大和升級的短板、瓶頸仍有很多。”董超説,家政、養老、早教、旅遊、醫療、教育等領域高品質服務供給不足,滿足中高端消費的本土品牌競爭力較弱,品質和標準體系建設仍滯後於消費提質擴容的需要。

  趙萍認為,實現更高水準的供需平衡,要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引導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動供給創新,培育更加成熟的消費細分市場,激發企業創新的內生動力。

  促消費有利因素在積聚

  當前,國內外形勢深刻變化,站在70年消費發展新高點上,我國消費能否延續穩定增長態勢?專家表示,我國擁有近14億人口,有世界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巨大的市場空間成為我國消費市場發展的最可靠保障,將為經濟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活力。

  “市場基數大奠定了我國消費長期發展的基礎,但與發達國家人均收入水準相同時期相比,代表最終消費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的消費率還明顯偏低。”董超認為,除了供給側加把勁,在需求側,還要讓居民能消費、願消費、敢消費。

  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穩消費、促消費的政策措施。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説,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實施減稅降費及個人所得稅抵扣政策,有利於提升居民的消費能力;完善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織牢民生保障網,有利於消除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凈化市場環境,加快品質標準和信用體系建設,有利於提高居民消費意願。隨著這些政策的落實,居民消費需求有望進一步釋放。

  新技術和新業態的出現讓消費更便捷。荊林波表示,2018年底,我國網民規模超過8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59.6%。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和網絡覆蓋範圍的擴大,移動支付、網絡購物蓬勃發展,消費場景不斷延伸,消費變得觸手可及。

  70年來,我國消費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消費結構轉型升級,對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起到重要作用。趙萍認為,我國已進入消費升級的重要歷史階段,隨著需求引領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互促進,消費新動能持續釋放,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將更加穩固。(記者 羅珊珊)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