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加速度 奮進大灣區

2019-09-04 09:20:05 | 來源:人民日報 | 責編:陳晨

開放加速度 奮進大灣區

  圖①:廣州白雲機場。謝佳佳攝  

           圖②:港珠澳大橋。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供圖  

圖③:繁忙的廣州港南沙港區。資料圖片

  一流灣區 連接世界

  記者 李 剛

  在綠樹與鮮花掩映的廣州文化公園,每天都來這裡下棋散步的何伯思緒萬千。

  何伯兒時的記憶中,這臨近“十三行”的文化公園原本是一個叫華南土特産展覽交流大會的場館舊址——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951年,廣東充分發揮毗鄰港澳、海外華僑眾多的優勢,開始了“走出去”的嘗試。“華南土特産展覽交流大會”的成功及其後幾次內貿、外貿相結合交流會的嘗試,成為廣交會的前身。

  向海而生,千年不衰。“南海一號”的航跡、黃埔古港的底蘊、“十三行”的記憶,自秦漢以來就開拓海上絲綢之路的廣東,已經將對外開放融入血液、化為基因。

  時光荏苒,先後參加了不下50次廣交會的格蘭仕集團董事長梁昭賢正在緊張籌備即將召開的第126屆廣交會。當年的格蘭仕拿不到展位,他們就扛著一台微波爐、兩台電飯煲靠與人合用展臺第一次進了廣交會,以此為起點,格蘭仕逐漸成長為世界著名的微波爐王國。自1957年4月首屆舉辦至今,廣交會歷經60多年從未間斷,如今每一屆都吸引全球2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約20萬名採購商與會,已經成長為“世界第一展”。

  作為我國外貿的“晴雨錶”和“風向標”,廣交會濃縮著新中國對外開放的歷程,更折射了廣東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的脈動。

  從廣東引進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東莞太平手袋廠,到深圳、珠海、汕頭經濟特區的設立……截至2018年底,有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廣東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4.6萬戶,廣東累計實際使用外資4470億美元。

  過去,全世界每賣出4雙運動鞋,就有1雙是在珠三角生産的;現在,每賣出4架無人機,只有1架不是在珠三角生産的。

  從傳統的低端加工向中高端産業鏈乃至國際著名品牌供應商轉型,以創新為驅動,在對外開放中,廣東不僅實現了發展動能的轉換,也在全球競爭中贏得了主動。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針對外貿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關鍵領域對外開放支持和服務體系的不完善,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準有待提高、制度創新有待加強等問題,廣東正以前所未有的決心,補齊短板弱項,釋放發展潛力。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廣東又站在對外開放新起點上。

  在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政務服務中心大廳全程電子化商事登記系統上,一般企業登記最快15分鐘就能拿到營業執照!廣東自貿區成立4年來累計形成456項制度創新成果,向全國複製推廣38項,負面清單已經減少到37項。

  “通過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外經貿高品質發展,深化廣東自貿區制度創新和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廣東省商務廳廳長鄭建榮説。

  新使命呼喚新擔當,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牽引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成為廣東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中之重。

  “一流灣區連接世界”,大灣區將重點聚焦暢通粵港澳三地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把粵港澳合作重點拓展到共同走向世界、開拓國際市場上,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深圳前海 

  創業夢想,在這裡實現

  記者 呂紹剛

  8月的深圳灣畔,海風習習,碧空萬里。走進深圳前海,一個簡潔現代風格的黑白建築群,格外引人注目。從空中俯瞰,這8棟建築正好組成了一個繁體的“夢”字。

  這裡是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一個為廣大粵港澳青年實現創業夢想的平臺。

  香港小夥劉柏林今年26歲,2016年從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後,他和3名同學來到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創辦了前海隨身寶(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主要致力於隨身物品智慧化領域的研發,在錢包、旅行箱、雨傘等個人隨身物品的基礎功能中,加入防盜、防丟、全球定位等智慧化元素,開發嶄新的軟硬體配套功能。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這一國家戰略的提出,越來越多像劉柏林這樣來自港澳的年輕人,將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作為自己到內地創業的首選地。

  劉柏林表示,當初來深圳創業,就是看中了大灣區的融資環境和産業鏈配套優勢。他以公司智慧箱包的研發生産為例介紹,深圳的軟硬體研發和智慧設備生産優勢明顯,東莞、中山箱包企業做工優良,廣州則具備暢通的行銷渠道,“這樣完備的産業配套,是全球其他地方都沒法比的”。

  “優惠政策和創業氛圍是我來前海的關鍵因素。”同樣來自香港的創業者姚剛表示,創業者來到前海可以拎包入住,辦公地點和員工宿舍首年都是免費的,而且這裡還有許多孵化平臺和投資機構,“這對於青年創業團隊來説太重要了”。

  截至目前,深港青年夢工廠累計孵化創業團隊388個,其中港澳團隊190個;超半數項目成功拿到了融資,累計融資總額超過15億元,機構及團隊獲專利498個。

  劉柏林介紹,隨身寶公司成立短短兩年,就已經獲得多輪融資,2018年營業收入已突破千萬元,“公司能發展得這麼快,簡直就像做夢一樣”。

  “未來,我們要成為全球領先的智慧箱包企業。”劉柏林認為,大灣區建設是粵港澳三地年輕人的黃金機遇,“這裡肯定會成為世界一流的灣區。只要堅持,我們的創業夢就一定能實現”。

  珠海橫琴

  貿易投資,在這裡提速

  記者 賀林平

  “代扣代繳業務在網上一次過,不用再跑辦稅廳,真的是又快又好!”讓珠海橫琴麗新文創天地有限公司會計副主任李泳清如此驚喜的,是她最近的一回“一次不用跑”的辦稅經歷。

  李泳清拿出手機,根據指引全程只需動動指尖,10分鐘就把事情搞定了。

  橫琴在廣東率先試點辦稅事項“一次不用跑”,七大類共326項涉稅事項被列入首批清單,將原需報送的1202項資料精簡為678項。新措施推廣3個多月以來,業務辦理量達到21.5萬宗,其中申報納稅等三類納稅人日常辦稅中最為常見的業務佔90%以上。

  2015年4月23日,廣東自貿區珠海橫琴片區正式掛牌,轉眼已4年有餘。4年多來,這樣的制度創新,僅僅是橫琴積極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優勢,探索實施投資貿易便利化的一個縮影。

  “過去企業招投標,要花一個星期以上時間準備大量資料去證明公司的資質,現在有了企業電子身份證,裏面的晶片帶有企業各類資料信息,招投標便利很多。”珠海大橫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鄧練兵所説的企業電子身份證,正是橫琴推出的“商事主體電子證照卡”。

  橫琴片區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及國際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已實際落地370項制度創新成果。目前,在橫琴片區註冊登記的市場主體近6萬家,其中港澳企業2800多家。

  廣州港南沙港區

  國際海港,在這裡成長

  記者 羅艾樺

  “爸爸,一個浮標在那裏一閃一閃的,為什麼船會認得它,跟著它走呢?”“這個浮標就是給船進出港口做安全指引的。”“我長大了也幹你這行,好不好?”“幹這個很辛苦的!”“我不怕!”……

  珠江口虎門航道上,有一座名叫舢板洲的孤島,島上有一座百年燈塔,問話的正是如今的守塔人、55歲的黃燦明。上世紀初起,黃氏一家四代人守護著那盞明燈,指引著船隻前行。

  1988年初,黃燦明正式上島接班。此後的多年,他孤身一人,迎來日出,送走夕陽。讓他最開心的是,他全程見證了對岸南沙的變化:一天天地從廣州的偏僻之地成長為今天的魅力灣區,更崛起了一座現代化的大港口——廣州港南沙港區。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廣州口岸對外貿易歷經千年,長盛不衰,但限于珠江水深不足,只能扮演河港和支線港的角色。2001年底,廣州港的拓荒者打破了龍穴島的寧靜,吹響了建設南沙港區的號角。當時的廣州港人喊出了“就算脫幾層皮,掉幾斤肉,也要搶時間建成南沙港區”的口號。2004年9月,南沙港區一期4個深水泊位建成投産,至此,廣州港真正實現了由河港向海港的跨越。2005年,南沙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萬標箱,2013年突破1000萬標箱,2018年達到2193萬標箱。

  2015年,廣州市頒布了建設國際航運中心三年行動計劃,舉全市之力建設國際航運樞紐。目前,南沙港共擁有各類碼頭泊位807個(其中萬噸級以上76個),年設計通過能力3.74億噸,集裝箱年設計通過能力1576萬標箱,旅客年設計通過能力2862萬人次。全球最大的2萬TEU、1.9萬TEU、1.8萬TEU集裝箱船,都可在此靠泊。

  廣州港集團董事長蔡錦龍表示,在國際市場整體不振的環境下,廣州港各項生産指標增速位居全國主要港口前列,集裝箱吞吐量居世界前五。隨著馬士基、中遠海等航運巨頭戰略性進駐和世界前21大班輪公司全部進駐,廣州港正向著幹線港、樞紐港目標快速邁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航運樞紐。

  版式設計:沈亦伶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GE Ontime_fororder_123_副本